客家语惠州话的历史渊源

惠州话是惠州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一种地方方言,自其形成之日起,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惠州近两千年惠州地域文化发展载体中的主体。而且,有学者认为惠州话的历史可追

旧惠州府府城的城门

溯到先秦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存在于岭南地区的缚娄古国的“国语”,被称为“鸲鹆”方言。

西周以前,广东仍属“百越之地”,俚獠混杂。缚娄之名,始载于《吕氏春秋》:“扬汉之南,百越之际……缚娄、阳禺、欢兜之国,多无君。”当时岭南各个土著部落所使用的语言,与太平洋各岛屿的“南岛语”(又称“马来—波利尼亚语”)同出一源。例如上述“百越”一词,其修饰语素置于中心语素之后,这正是南岛语在构词法上的特征之一。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最大的困难是语言障碍:“虽置郡县,而语言各异,重译乃通。”(《后汉书.南蛮传》)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和推进民族文化融合,秦始皇曾将中原人民迁来岭南,与土著人杂居。后设置三郡,陆续有中原人迁居至岭南“同越人杂处”,这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客家移民。 客家先民来到岭南后逐东江水而居所使用的一种语言与梅县客家话有细微区别的语言,称之为“水源音”。与梅县客家话相比,是一种更加古老的客家话,形成于秦汉时期。
秦末汉初,赵佗又在岭南称王,“绝新道以待诸侯变”,闭关锁国近百年,南越国从丞相以下的官员都由土著担任,南越王赵佗本人也穿土著的服饰,操土著的语言,将自己异化成土著以便于统治。可见当时番禺一带土著势力还比较强大,汉族移民很少,汉语还未通行。
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唐代中书舍人崔沆被贬谪循州(惠州),五代时王定保《唐摭言》记述之:“时循人稀可与言者”,说他无法与当时的循州(惠州)人语言沟通,整天闷在贬所艰难渡日;1094年,宋代苏轼谪惠,携子苏过访翟秀才,虽名人相访,兴致之下,却苦于语言的不通,苏过感叹地写下:“但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的诗句。从以上事例说明,早在使用的是正统的中原汉语的客家人迁入之时,惠州已通行一种独特的,难听、难懂、又难学的土著部落所使用的语言。
南汉时,广东境内新置四州:英州(今英德市)、雄州(后改为南雄州)、敬州(后改为梅州)和浈州(后改为惠州),均在粤北和粤东北,北宋太平兴国至元丰这100年间粤北和粤东北人口的剧增,显然是大批汉族移民定居所致。这部分汉族移民大多数来自中原河洛一带,史称“客家人”。客家人迁入对当地的语言产生同化作用,从当地土著语言中吸收一些因素,逐步发展成为另一支方言——新客家话。元朝之后,广东境内的客家方言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特色并在通行的粤北、粤东北及东江流域的客家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 
广府文化首先向东北和北部扩张,遇到客家文化的阻碍停顿,结果在宋英德府即今清远、花都、从化、增城一线形成文化锋面,势力强的广府文化渗入客家文化中,在惠州客家方言上出现大批粤语词彚,演变为既保持客家话的若干特点又吸收粤语某些因素的一种特殊方言,成为“客粤双方言区”,故明王士性《广志绎》说:盖惠作广音,而潮作闽音。
入清后,身为客家人的和平县进士徐旭曾,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主讲惠州丰湖书院,在《丰湖杂记》中,叙述了客家在今天所说的大本营福建长汀和客家腹地梅州、河源、惠州等地方承传着中原文明  ,惠州府当年辖有今惠州、河源大部分县份和梅州、韶关部分县份。界于梅汀、东江与广州之间,是客家人主要居地之一,也是客人与土人(广府人)接触的前哨之地,是文化比较发达之区,对外文化交流较多,讲客家话(包括水源音、客家音两种方言)。
徐旭曾从语言方面为“中原衣冠旧族”的观点作论据,“客人语言,虽与内陆各行省小有不同”,但是却“随处都可相通”。而与迁徙所在地的土著,“至今仍未能强而同之”。故他强调,居住在“今之福建汀州各属,江西之南安,赣州、宁都各属,广东之南雄、韶州、连州、惠州、嘉应各属,及潮州之大埔、丰顺,广州之龙门各属”的南迁中原后裔被称为客家人,居住在那里的中原后裔也因与土著有区别而“自称为客人”。 
赖际熙主编的《崇正同人系谱》记载说明,梅州“语系殆出于福建汀州,盖其地本汀江下游流域,东北紧连汀州所属之永定,其渊源所自有如斯矣!”可见,梅县话与水源话是来源不同的两种客家话。至于“蛇话”的讲法也不能证明水源话是粤白话。“蛇”,在广东人的口语中含有“地头蛇”的意思,那就是这部分居民先到,后来的客家人所说的客家话又跟他们不同,所以把这些先到的居民称为“蛇’,把他们所说的话称为“蛇话”。在这方面,《系谱》也有类似的论述,由此可见,后迁来的客家人,有少数把水源一族称为“蛇”,实际是把他们看作“土著”。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推测,操水源话的人,是最早进入广东的客家人,水源话(含惠城区话)是广东最古老的客家话。 
从秦朝开始客家先人就从中原大批量南下迁移至此,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把中原文化和本地文化进行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因此,客语中派生出的惠州话很有可能与粤语中的广府话同为岭南的方言始祖之一。
(0)

相关推荐

  • 客家人迁徙了上千年,为何客家人的语言不会变,向心力如此强?

    客家人,是逃荒,避难,战乱所形成的一个群体.包括汉人部分少数民族在内逃难,流浪者.他们在所暂留居住的地方都有本地原来居民.所以他们的到来就称为客家人了,这个群体就形成客家族群体. 客家人南迁,还有一个 ...

  • 我是客家人(初稿)

    何为客家 "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广东方言中均读作"哈嘎"(HaKKa),含有"客户"之义,即是外来人. 也可以这么说,客家人一般都是历代北 ...

  • 客语惠州话的语言关系

    客家方言 惠州话属客家方言,具有客家方言一些基本特征,这和惠城区先民的来源有着密切联系.关于惠城区先民的来源,史料上虽然记载很少,但通过向惠城区老年人作调查,可以了解到,惠城区先民多是明清时期从江西. ...

  • 客语惠州话的形成过程

    秦50万平定南越大军随赵佗定居岭南大地,成为第一批成规模.成建制的南迁客家人,这批客家先民成为南越国的中坚力量.赵佗熟悉秦朝国家治理机制,依秦制设置百官,先后任第一批随军将士为官.如吕后实行" ...

  • 惠州话,客家语的一种。

    惠州话,又称惠城话 ,是流行于惠州旧城里的本地方言 ,语音以惠城话为准,属于客语惠州片. 惠州话是客家地区的语言受粤语影响,逐步演变为既保持客家话的若干特点又吸收粤语某些因素的一种特殊方言,有些语音不 ...

  • 蕲春古寨历史渊源:向桥乡古寨(12座)

    领略民俗风物,体验乡愁记忆. 鼓角寨(古角寨) 鼓角寨又名古角寨,位于白水棠树岭西南,唐山东北,即今向桥乡棠树岭村境内,与黄梅相邻,海拔1144米.嘉靖<蕲州志>载:"鼓角山去州 ...

  • 满族的发源地是哪里?有什么历史渊源?

    谈谈. 满族发源地一定会分为满族自认的和外界认为的两部分.就好比满族的道统基因也会存在认知上的分歧.这不奇怪,因为当中会掺杂各种各样的心理.时势.情感因素.关键是表述观点问题时是否客观. 按满族的文化 ...

  • 330期/刘小玲作品《百年手艺秦源情 ——老刘家粉条的历史渊源》轩诚清读

    文 / 刘小玲 编辑/清慧 播读/梁轩诚 百年手艺秦源情 --老刘家粉条的历史渊源 "一带一路连天下,老刘家粉条香万家!"--这是陕北著名诗人天马行空对老刘家粉条的赞誉,也是陕北文 ...

  • 美国军队护士团与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历史渊源及对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的启示

    科学进步发展总是发生在最令人畏惧的时期,包括军事冲突.自然灾害和全球流行病爆发.现实需求紧迫感和意识到对护理方面关键差距不断激发了人们的冒险意愿,从而加快了寻找拯救生命的解决方案的研究.美国正处于20 ...

  • China和Sino都表示中国,来历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关于英文China的来历,一直以来有N种说法. 1.比较流行也最容易理解的说法来源于瓷器china一词.在英语中,把china中的字母c变成大写就是中国China,c字母小写就是瓷器china,因为瓷 ...

  • 赵之谦鉴古堂印赏析,鉴古堂与魏锡曾,创作历史渊源

    清道光九年(1829)的七月初九,赵之谦出生于绍兴开元寺东首大坊口:光绪十年(1884)十月初一,卒于江西南城官舍,享年56岁.赵之谦的一生,生活轨迹清晰,游历.交友与创作的关系密切,有几个关键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