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太空不是空的”——专访航天遥感与空间信息科学专家姜景山

卫星与网络

(原文刊登于《卫星与网络》杂志2013年12月)

姜景山,微波遥感及空间信息科学专家。现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COSPAR中国委员会委员,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863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他是我国航天遥感技术的倡导者之一,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在建立和发展我国微波遥感技术及理论体系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率先进行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发展工作,实现了我国航天微波遥感零的突破,大大推动了我国微波遥感卫星的发展。

嫦娥一号与“微波月亮”

走进姜院士的办公室,正在记者四处打量各种仪器和模型时,姜院士指着一个月球仪介绍说,这是“月球仪”,是根据美国探月资料制作的。随后,谈话就围绕着月亮展开了。

记者:月球仪上的图像是照相机提供的,那这是否就是所谓的“可见月亮”呢?

姜景山:是的。一般的可见月亮都只能看到正面,但是这个月球仪上也有背面的图像。由于地球在转动,月球也在转动,所以一般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我们称之为正面,而背面是我们在地球上永远也看不到的。所以利用一些航天器拍回的照片,拼成一个全月的图像,也就是现在看到的这个月球仪。

记者:那么红外月亮是什么概念呢?它与可见月亮有什么不同?

姜景山:红外月亮就是通过在绕月卫星上搭载红外仪器,测量出的月球数据拼成的。如今前苏联、美国、日本、印度和我国都有红外数据。红外月亮描述的是月球的热度变化,可见月亮虽然分辨率高,却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所以,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记者:众所周知,您在探月工程中的一项重大贡献,就是在月球轨道上将微波遥感技术应用于月球探测,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也是对月球探测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微波月亮吗?

姜景山:在我们利用微波探测月球之前,曾经有人在地球上使用雷达去探测月球。但是就像我刚才说过的,月球只有一面面对着地球。因此,在地球上探测月球只能探测到一面,而且隔着38万公里探测,分辨率也会比较差。中国的探月工程起步比较晚,经过40多年的研究,微波遥感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在发射“嫦娥一号”的时候,我们就提出让绕月卫星搭载微波仪器,在月球轨道上对整个月球进行探测。这在当时属于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难度很大。国际上一直比较重视微波,但是利用微波究竟能做什么,国际上很多学者都在进行长时间的研究。在嫦娥一号中,用微波探测全月的亮度温度(简称亮温)是中国科研人员对于这个问题给出的一种答案,也是中国人对于全人类的贡献。我们的探测结果,在多次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经过分析研究,微波月亮给我们带来了这样几项结果:

首先是月壤究竟有多厚。由于月球在长达40亿年的时间中,都暴露在太空环境中,大量陨星撞击月球溅起灰尘,再加上早期的火山灰,所以月球的表面是一层松散的堆积物,我们称之为“月壤”。这层月壤究竟有多厚呢?在阿波罗探月时期,美国人利用局部的探测、红外和可见光三种手段,估算月壤的厚度最深在100米左右。但是这个判断是利用一点信息扩展起来的,我们认为仅用一个点的厚度推断全月月壤厚度未免偏颇。我们通过嫦娥一号微波探测仪获得全月面的微波亮温图之后,了解到月球背面和正面的地形差别很大:背面的月陆——也就是高一点的地方——比较多,正面的月海——相对低一些的地方——比较多。应用这份全月亮温数据,我们对月壤的厚度做了更精确的估算。结论是,全月月壤的平均厚度为5到6米。其中大部分地区很浅,大概0到6米,深的地方可达一、二百米。

其次,月球上有多少能源。人类一直对月球上的氦3很感兴趣,美国人利用单点数据——400多公斤的月壤样本——做分析,结果认为月球上的氦3资源很丰富,有100万吨到500万吨,这个数据跨度太大。我们通过分析全月微波数据后,认同月球上有丰富的氦3资源,但其资源量更接近于100万吨,而不是500万吨。

再次,我们不否认月球上存在水的可能性。然而,有没有水、有多少水、这些水能不能被利用还都是未知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拿到了整个月球的微波亮度温度数据,经过科研人员的处理,创建了“微波月亮”。

这些,都是中国人在研究月球方面对于人类的贡献。

记者:看来微波月亮对于研究月球有非常大的意义。那么嫦娥二号也利用遥感微波技术探测了月球吗?数据与嫦娥一号探测的数据有没有差别呢?

姜景山: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基本一样,只有两个变化:一是可见光相机的分辨率提高了,第二是嫦娥二号的轨道只有100公里,比嫦娥一号的轨道低了100公里,因而可以更加清楚的观测月面。通过嫦娥二号卫星我们得到了7米分辨率的可见光图像——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微波遥感方面,我们通过嫦娥二号获得了更多的微波亮温数据,验证了嫦娥1号的结果的正确性,实现了微波数据对全月100%的覆盖。当然这部分数据有待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

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嫦娥三号的发射工作中,但是作为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副总师,姜院士一直颇为关注嫦娥三号的动态。

记者:作为绕月探测工程的副总师,您能否评价一下刚刚上天的“嫦娥三号”呢?

姜景山:应该说发射很成功的,但是我更关注它的着陆情况。只有着陆成功,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毕竟前期已经为“嫦娥三号”做了许多铺垫工作,这次的重点是能不能在选定的位置上稳定地下降、着陆。

记者:这次着陆的难点在哪里呢?

姜景山:嫦娥三号的着陆点在虹湾。出于科学考虑,该区地质构造复杂,有典型性,具有很高的科学探测价值。嫦娥三号着陆过程中,大概距离月面还有10到20公里的时候,就会以抛物线下降,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降为零。在距离月面100米处,嫦娥三号要进行短暂的悬停,利用高分辨率相机扫描地形,避开裸露的岩石,寻找平坦的地面,然后降落。这些如果都顺利完成了,着陆就是成功的。但是作为一个研究微波遥感的学者,我更关注月球的次表层。可见光相机的分辨率虽然很高,但是只能看到表面,看不到下面,所以不能判断着陆的具体情况,有可能某个腿在伸开的时候会被别住。最初,我们建议在有效载荷中加入微波探测仪,但是由于重量的限制没有实现。当然,嫦娥三号成功着陆的概率是很大的。

记者:那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并不需要着陆,它们的难点是什么呢?

姜景山:最困难的我认为是温度。因为许多东西要做出来并不是太难,但是能否接受月球上接近400度的温度跨度就不好说了。许多材料没有这个承受能力,比如天线要一直暴露在外面,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解决,不仅负责天线工作的科研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许多研究材料的专家和厂商都做了很大贡献。除了天线之外,还有相机的镜头等也很难接受月球的环境。毕竟太空中不像地球,有大气层的保护。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技术手段也需要创新。

向太空要资源

随着嫦娥三号的升空,一场关于“人类为什么要探月”的讨论在各大媒体悄悄开展。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姜院士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记者:探月工程,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是在获取关于月球的信息。那么我们了解了这个信息之后,应该如何利用这部分信息呢?

姜景山: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只有38万公里。这个距离在以前是遥不可及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说,月球已经变成人类“触手可及”的地方。所以如今月球已经不能被称之为“深空”,而只能算作是“深空的边缘”。了解月球一方面是为了深入认识一些科学问题,如宇宙的发展、地球的生成等,另一方面是为了人类利用月球上的资源做一些探索。

记者:您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提了一个比较有趣的说法,叫做向太空要资源,探月是不是向太空要资源的方式之一呢?

姜景山:很多时候大家都问,太空那么空洞,我们为什么要去那儿,难道是为了做一种表面行为吗?实际上并非如此,太空并不空,而是拥有丰富的资源。

太空中的资源包括这样五类:

首先是高度资源。现在的气象预报比过去准确多了,因为现在预报天气可以站在太空轨道上甚至同步卫星的高度上,云量、地面的风速风向、雨量都可以被清楚地观测到。有了高度资源之后,甚至连什么地方什么鱼比较多都能观测到。

第二是重力资源。地球上也有重力,但是太空中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几分之一——我们称之为微重力。在地球上,要制造长时间的微重力环境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太空中可以长时间处于微重力状态。

第三是辐射资源。就是利用太空中各种各样的辐射,可以做在地面很难做的事,如“太空育种”,就是把各种种子放在卫星上接受宇宙辐射。回到地球后,生物学家可以利用这些种子,在地面上试验,观察变异效果。

第四是超高压资源。太空中能产生地面上难以达到的超高压,许多合成材料都必须在高压环境下才能生产出来。所以许多地面做不出来材料,将来都可以在空间站中做。

第五是物质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地球上的太阳能利用,即使在阳光照射很强的情况下,由于大气层的阻隔,大量的太阳能都损失了。可是如果在空间轨道上进行太阳能收集,就可以避免大气对太阳能的损耗,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资源,既然有资源,为什么不去开发呢?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就是人类进入了太空,现在无论是科学的发展进步,还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探索太空的成果。

记者:您从事的事情总是与太空相关,比方卫星,比方载人航天,比方探月这些,那您觉得中国未来的深空探索会走向什么样的方向?

姜景山:这个问题我有两个看法,第一中国一定要做深空探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第二当前中国的空间探测重点仍然是地球,而且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是地球——毕竟,地球上需要解决的的问题太多了。

duang 不想给下一个时代淘汰,看过来!

中国最高水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国际会将于2015年9月6日-9日在北京举行。

正在火热报名中!最后几个名额,先抢先得,欲报从速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