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影评】丐丏《入殓师》

记录片|涪江行   水润真珠

文/丐丏

【作者简介】丐丏,本名张新春,辽宁新民人,1963年11月生人,市作协会员,编辑职称,喜爱文史,些有文章见媒获奖出版,现为国企管理人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平凡而有精神,励志而悟生死

《入殓师》,2008年日本电影,2009年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殓,给死者穿好衣服,装入棺材。佐佐木先生在他请人拍摄的NK(纳棺)代理公司的广告片中介绍说:“净身,意味着去除这个世界的疲劳、痛苦和烦恼,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为他、她)做好了回到那个世界的准备。”这基本也就是入殓师存在的意义了。

有精神的平凡

一曲看或听不出什么破绽、至少是欢快激昂的《欢乐颂》后,小林大悟所在的乐团被老板宣布解散了,或因为上座率不高、入不敷出吧!这颇有讽刺意味。据说那个年代日本人最需要的不是音乐。

最不欢乐、最失落、打击最大的就属作为乐团大提琴手之一的大悟了,别人都走了,只有他还呆立在后台,怀中是他背着妻子刚刚贷款1800万日元(今合人民币近111万元)!买来的大提琴……他失业了。

顿悟“自己根本没有那个才能”,大悟放弃了成为一名演奏家的梦想,放弃了“全世界的城镇都是我们的新居,一边演奏、一边旅行”的新婚誓言和美好憧憬,放弃了东京,卖掉了大提琴,和妻子美香一起回到了故乡山形县——那里有母亲留给他的故居。

在自己的一技之长已经指望不上了的情况下,大悟几乎是不由分说甚至是被迫地、又似误打误撞地、亦如陷入传销一般地被佐佐木社长“录取”了,成为其所谓的公司成立9年来的第一名正式员工,开始了他“与送行、与仪式有关”的入殓师工作——导游、婚庆、销售员……无论如何,兴致勃勃的妻子也不会猜到他即将开始的“超冷门”的工作。

大悟之于佐佐木,或确是有眼缘的;这样,他的门槛就只剩一条了,那就是:“你愿意努力工作?”可以说,他是不失时机地利用了大悟的开朗、阳光或纯粹,抓住自投罗网的小鸟一般地逮到了他——需要钱的他。

我们讲“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有些工作或职业还是让人心存忌讳甚至心有余悸的,比如这入殓师,不止在中国,包括在日本——负面的消极的普世性认识。从一谈及工作内容佐佐木就很不自信地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从佐佐木及大悟一而再的“惩罚”自觉,从大悟老同学山下找个“正常工作”的劝诫,从大悟妻子知道其所从事后脱口而出“你不干净”的激烈反应,从来自丧者家属“靠死人吃饭”、“一辈子做那个人(大悟)的活儿来赎罪吗”的歧视和偏见,从“招人特别难”、后继乏人的现状等方面看,入殓师在日本的社会地位是相当卑下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

重没见过尸体便开始了和尸体密切接触的工作,而且毫无思想准备,新入殓师大悟的未来不能不让人心存疑虑。“先试着做做看……”开弓便没了回头箭,大悟的适应能力却超乎了人们的想象。通过助理佐佐木,通过其强硬的“传帮带”,两个月后,大悟便基本掌握了入殓技能,已能很专业很娴熟地独自开展工作了。旁观中,大悟对自己新“事业”的认识也已有了很大提高:“要唤醒冰冷的往生者,赋予其永远的美丽,必须很冷静很正确,最重要的是必须充满温柔……所有的步骤看起来都是这么的美丽。”百合子认为他已经“喜欢上这工作了”。

通过对大提琴毅然决然的放弃,我们可以看到大悟的平凡。通过旧居地板上仍然存留着的琴脚顶出的一个个小坑洞,通过那太过贵重、自己都认为有点儿奢侈的大提琴的购置,通过在曾经用过的儿童用大提琴上的一次次深情演奏,我们可以看到大悟这个人的精神、理解他的追求。而回过头来看,他在入殓一行上已取得的“成功”,让我们相信他即使成不了大提琴演奏家,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非充数的优秀的大提琴手——如果乐团不解散;要怨就怨自己生不逢时吧!

从大提琴手到入殓师,其落差是巨大而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技术含量……包括薪酬收入——当然这是反的。入殓师是更平凡也更需要精神的。从佐佐木那儿,大悟不止学到了业务,也学到了态度和精神;具体操作起来,不仅形似,更神似。他们一拍即合的精神中,便包含着我们今天所谓的“工匠精神”。

浴池奶奶的突然离世和父亲以“噩耗”方式的突然出现,为大悟彻底扭转新工作给他在亲朋中所造成的窘境带来了机遇。在浴池奶奶的入殓仪式上,大悟投入而有板有眼的操作,深深打动了重新回到他身边、正要求他为了将来的孩子考虑而辞职的妻子,以及一直也不甚理解其所从事的浴池奶奶的儿子山下。而当父亲的死信传来,他便得到了妻子原谅般的支持、鼓舞和陪伴。一句“我丈夫是入殓师”,更是表明了妻子已完全理解了他的选择和坚持、认可了他的工作——性质及能力。于是,在妻子深情而充满信任的目光中,大悟亲手完成了父亲的入殓。

人说,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无论孩提时的学习拉大提琴,还是后来的做入殓师,大悟都是被迫而谈不上喜欢、甚至是厌恶的,但渐渐地,他都进入了状态,都实现了从痛苦到幸福至少是相对幸福的升华,比如“先结婚后恋爱”一般,没有了抵触,多了融洽。如果说大悟“生来就是做这个的”(佐佐木的“胡说八道”)未免残酷,对于平凡人,没有生来如何如何。平凡就是,再不由自主、身不由己也要有精神,多么被动也要把事情做好。平凡加精神,一不小心就造成伟大也说不定。

“你打算把它当成你的事业吗?”“我真的要靠这份工作活下去吗?”这曾经的妻子的质问和自己的扪心自问的答案应该都已经有了。若干年后,早已大彻大悟的大悟或该成为一名“入殓家”了——能重拾大提琴演奏家之梦么?

励志或死亡教育

有人说这是一部励志片,我说这更是一部死亡教育片——这两方面都是我们所需要的,而后者尤为急迫和稀缺。

影片中被比较完整表现入殓过程的逝者有6位:从小男扮女装以致心理畸变、最后烧炭自杀的留男(止夫),一直独居、已死去两个多星期的老太太,在丈夫的漠视中逝去、死时才见“最美”的尚子,“家教不严”、在与男友共骑而遭遇的一场车祸中死去的美雪,劳作中猝死的鹤乃汤浴池老板奶奶,独在异乡、寿终正寝的父亲;一带而过的有5位——这一方面表现了各种死,正常非正常的,古今中外差不多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死不同”;另一方面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日本乃至所有发达或不发达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

影片中的一些对话,也很有死亡教育意义,虽然有些在内容上未见得多有新意。

小桥上,大悟与平田(殡仪馆炉前工,浴池常客):“(鲑鱼)拼命的逆流而上就是为了死么?反正都是死,何必要这么辛苦?”“一定是很想回家啊!落叶归根啊!”比如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的对话,拿鱼事说人事。

店中(公司里),一排棺材前,百合子与大悟:“……火化时就一样了,(多贵重的棺材)最终都变成了灰。人这辈子,最后买的东西竟是由别人帮着挑选的。”“还真是讽刺啊!”“最近天气比较好,所以比较闲。不过,每到季节交替就会有很多工作上门。”原来,哪国人的死都是有季节性也分淡旺季的!

家里,大悟与妻子:“大家都会死!我会死,你也会死。死这件事很正常。”知道大悟的新工作后,妻子非常沮丧、情绪激动,大悟这是急中生“智”——直白而在理。

火化炉前,平田与山下:“在这儿呆得越久我就越是相信,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其实就是门,而我则是守门人,送很多人穿过了那扇门:路上小心,我们后会有期。”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语“实践出真知”和一句老话儿“卑贱者最聪明”——恕我无理!

花台上,烧烤桌边,佐佐木与大悟:“夫妻俩肯定有一个会先走,痛苦的是活着那个。我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是我送走的第一个,那之后我就开始做这行了。”一店三人,都是这样偶然开始做这一行的。

“就说这个(河豚鱼白)吧,这也是遗体啊!一种生物靠吃另一种生物生存,想活着就得吃东西,既然吃就尽量吃美味。——太好吃了,真是罪孽啊!”先做遗体想,然后还下得了下不了嘴值得商榷。美味到口,负罪感便生,比如君子远庖厨或掩耳盗铃,自欺自慰中自得而已。这说的是生,实际上也是“也老了”的佐佐木对死的认识。影片中另有一些如大快朵颐鸡腿等吃的镜头,在进一步表现大悟乃至佐佐木、百合子对所从事职业的接受和认同以及对“夹缝中生存”的乐观的同时,也表明了他们对生特别是死的释然。

佐佐木对死亡的态度,还体现在他对于“入殓”或“纳棺”的说起来若无其事、做起来郑重其事上,他镇定、严谨、舒缓、轻柔的操作,向逝者家属和周围人演绎、呈现、传递了对死者乃至死亡应予足够尊重的宗旨和意志,也淡化了恐惧和悲伤。也许,他把每一位逝者都看成了自己的亲人甚或是老伴儿,而把每一次出工都看成了是与老伴儿亲近的机会。他的“敬业”,又似乎是带着赎罪、自虐性质的。

柏拉图说:“哲学是死亡的练习。”我看,入殓或纳棺才真正是死亡的练习。

我以为《入殓师》会以“师入殓”收尾,体现一种后继有人和纳棺文化的传承;实是以“父入殓”收的尾,表现了另一种催人泪下:眼前是陌生、冰冷、一度恨之欲之死的父亲,背后是有孕在身的妻子,生死之间,大悟寻回了久违了的父子关系,泪滴一颗一颗地落到父亲身上(这是我们所忌讳的)……当他把父亲手中攥着的那枚童年时他送给父亲的光滑的小石子(代表平安快乐)放在妻子手中并轻轻地按贴到她的腹部,另一种后继有人和新的父子关系也就在合理想象中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尊重原创,文末点个赞呗!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