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九十七首《秋兴八首》(杜甫)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秋兴八首

     【中唐·杜甫·七言律诗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拼音版:

其一
yù lù diāo shāng fēng shù lín,wū shān wū xiá qì xiāo sēn。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jiāng jiān bō làng jiān tiān yǒng,sāi shàng fēng yún jiē dì yīn。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óng jú liǎng kāi tā rì lèi,gū zhōu yī xì gù yuán xīn。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hán yī chǔ chù cuī dāo chǐ,bái dì chéng gāo jí mù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
kuí fǔ gū chéng luò rì xié,měi yī běi dǒu wàng jīng huá。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tīng yuán shí xià sān shēng lèi,fèng shǐ xū suí bā yuè chá。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huà shěng xiāng lú wéi fú zhěn,shān lóu fěn dié yǐn bēi jiā。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qǐng kàn shí shàng téng luó yuè,yǐ yìng zhōu qián lú dí huā。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
qiān jiā shān guō jìng zhāo huī,rì rì jiāng lóu zuò cuì wēi。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xìn sù yú rén hái fàn fàn,qīng qiū yàn zi gù fēi fēi。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kuāng héng kàng shū gōng míng báo,liú xiàng chuán jīng xīn shì wéi。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tóng xué shào nián duō bù jiàn,wǔ líng yī mǎ zì qīng féi。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
wén dào cháng ān shì yì qí,bǎi nián shì shì bù shèng bēi。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wáng hóu dì zhái jiē xīn zhǔ,wén wǔ yì guān yì xī shí。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zhí běi guān shān jīn gǔ zhèn,zhēng xī chē mǎ yǔ shū chí。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yú lóng jì mò qiū jiāng lěng,gù guó píng jū yǒu suǒ sī。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
péng lái gōng què duì nán shān,chéng lù jīn jīng xiāo hàn jiān。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xī wàng yáo chí jiàng wáng mǔ,dōng lái zǐ qì mǎn hán guān。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yún yí zhì wěi kāi gōng shàn,rì rào lóng lín shí shèng yán。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yī wò cāng jiāng jīng suì wǎn,jǐ huí qīng suǒ diǎn cháo bān。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其六
qú táng xiá kǒu qǔ jiāng tóu,wàn lǐ fēng yān jiē sù qiū。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huā è jiā chéng tōng yù qì,fú róng xiǎo yuàn rù biān chóu。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zhū lián xiù zhù wéi huáng gǔ,jǐn lǎn yá qiáng qǐ bái ōu。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huí shǒu kě lián gē wǔ dì,qín zhōng zì gǔ dì wáng zhōu。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
kūn míng chí shuǐ hàn shí gōng,wǔ dì jīng qí zài yǎn zhōng。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zhī nǚ jī sī xū yè yuè,shí jīng lín jiǎ dòng qiū fēng。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bō piào gū mǐ chén yún hēi,lù lěng lián fáng zhuì fěn hóng。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guān sài jí tiān wéi niǎo dào,jiāng hú mǎn dì yī yú wēng。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
kūn wú yù sù zì wēi yí,zǐ gé fēng yīn rù měi bēi。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xiāng dào zhuó yú yīng wǔ lì,bì wú qī lǎo fèng huáng zhī。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jiā rén shí cuì chūn xiāng wèn,xiān lǚ tóng zhōu wǎn gēng yí。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cǎi bǐ xī céng gàn qì xiàng,bái tóu yín wàng kǔ dī chuí。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作品介绍]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第二首写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之情;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遥念长安,慨叹当年唐朝政治动乱、人事变化以及边境的不安;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盛况,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忆及长安西南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第八首回忆当年与旧友共游长安附近昆吾、御宿、渼陂等名胜的诗意豪情。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注释]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9、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

10、京华:指长安。

11、槎:木筏。

12、画省:指尚书省。

13、山楼:白帝城楼。

14、翠微:青山。

15、信宿:再宿。

16、匡衡:字雅圭,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

17、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18、轻肥:即轻裘肥马。

19、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

20、百年:指代一生。

21、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

22、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

23、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金鼓振:指有战事,金鼓为军中以明号令之物。

24、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羽书:即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驰:形容紧急。

25、鱼龙: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

26、故国:指长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说在夔州秋日思念旧日长安平居生活。

27、蓬莱宫阙:指大明宫。蓬莱,汉宫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重修大明宫,改名蓬莱宫。南山:即终南山。

28、承露金茎:指仙人承露盘下的铜柱。汉武帝在建章宫之西神明台上建仙人承露盘。唐代无承露盘,此乃以汉喻唐。霄汉间:高入云霄,形容承露金茎极高。

29、瑶池:神化传说中女神西王母的住地,在昆仑山。降王母:《穆天子传》等书记载有周穆王登昆仑山会西王母的传说。

30、东来紫气:用老子自洛阳入函谷关事。

31、函关:即函谷关。此二句借用典故极写都城长安城宫殿的宏伟气象。

32、云移:指宫扇云彩般地分开。雉尾:指雉尾扇,用雉尾编成,是帝王仪仗的一种。

33、日绕龙鳞:形容皇帝衮袍上所绣的龙纹光彩夺目,如日光缭绕。圣颜:天子的容貌。

34、一:一自,自从。卧沧江:指卧病夔州。岁晚:岁末,切诗题之“秋”字,兼伤年华老大。

35、几回:言立朝时间之短,只不过几回而已。青琐:汉未央宫门名,门饰以青色,镂以连环花纹。后亦借指宫门。点朝班:指上朝时,殿上依班次点名传呼百官朝见天子。此二句慨叹自己晚年远离朝廷,卧病夔州,虚有朝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之名,却久未参加朝列。

36、瞿塘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

37、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

38、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

39、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

40、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华美。黄鹄:鸟名,即天鹅。

41、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锦缆,彩丝做的船索。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此句说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时被惊飞。

42、歌舞地:指曲江池苑。

43、秦中:此处借指长安。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44、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汉武帝所建。

45、武帝:汉武帝,亦代指唐玄宗。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旌旗:指楼船上的军旗。

46、织女:指汉代昆明池西岸的织女石像,俗称石婆。

47、机丝:织机及机上之丝。虚夜月:空对着一天明月。

48、石鲸:指昆明池中的石刻鲸鱼。《三辅黄图》卷四引《三辅故事》曰:“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汉代石鲸今尚在,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49、菰(gū):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50、莲房:即莲蓬。坠粉红:指秋季莲蓬成熟,花瓣片片坠落。中二联刻画昆明池晚秋荒凉萧瑟之景。

51、关塞:此指夔州山川。极天:指极高。唯鸟道:形容道路高峻险要,只有飞鸟可通。此句指从夔州北望长安,所见惟有崇山峻岭,恨身无双翼,不能飞越。

52、江湖满地:指漂泊江湖,苦无归宿。渔翁:杜甫自比。

53、昆吾:汉武帝上林苑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御宿:即御宿川,又称樊川,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至韦曲一带。

54、逶迤:道路曲折的样子。

55、紫阁峰:终南山峰名,在今陕西户县东南。阴:山之北、水之南,称阴。渼(měi)陂(bēi):水名,在今陕西户县西,唐时风景名胜之地。陂,池塘湖泊。紫阁峰在渼陂之南,陂中可以看到紫阁峰秀美的倒影。

56、香稻啄馀鹦鹉粒: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吃剩下的。此句为倒装语序。

57、碧梧: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同上句一样,是倒装语序。

58、拾翠:拾取翠鸟的羽毛。相问:赠送礼物,以示情意。
仙侣:指春游之伴侣,“仙”字形容其美好。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处,以尽游赏之兴。

59、彩笔:五彩之笔,喻指华美艳丽的文笔。

60、干气象:喻指自己曾于天宝十载上《三大礼》赋,得唐玄宗赞赏。

61、白头:指年老。望:望京华。

  [译文]

其一
寒露凋伤了枫树林,巫山巫峡的气象萧瑟阴森。
江间的波浪连天涌起,塞上的风云接地阴沉。
丛菊两度开放忆往昔感伤落泪,孤舟系在江岸像系在我思念故园之心。
赶制寒衣家家在动用刀尺,白帝城高处听到夜晚捣衣的砧音。
其二
夔州孤城夕阳西斜,常借天上的北斗星来遥望京华。
听猿哀鸣三声愁思泪下,奉使白白随行八月浮槎。
没能在尚书省中熏香卧病,只能听到山城粉墙隐没于暮色时的鸣笳。
请看笼罩在石上藤萝的月光,已映照到洲前的芦荻花。
其三
千户人家的山城静对着朝晖,天天在江楼上面对山色翠微。
常来的渔翁在江里放船,清秋的燕子在上下纷飞。
学匡衡那样上疏直谏结果功名不就,像刘向那样授徒传经也事与愿违。
而昔日的同学少年也脱离了贫贱,他们著长安轻裘肥马享富贵。
其四
听人谈起长安的政局真像在弈棋,百年的世事真叫人抑制不住伤悲。
王侯们的朱门甲第都换了新主,朝廷里的文臣武将已不同往时。
正北的关山金鼓震耳,征西的军队告急文书飞驰。
鱼龙都那么寂寞连秋江也凄冷,当年在长安的平静生活现在仍堪长思。
其五
蓬莱宫阙正对着南山,承露的铜柱耸入霄汉之间。
西望瑶池有王母下界,东来紫气已充溢函谷关。
云彩般移动的是雉尾宫扇,日光照耀着龙袍可看到皇帝容颜。
而今卧病江边惊心韶华已晚,回忆自己也曾几次进入青琐门身列朝班。
其六
从瞿塘峡口想到曲江江头,万里烽烟天气正是素秋。
当年从花萼楼经过夹城可往来御驾,如今的芙蓉园已经笼罩着边患隐忧。
珠帘绣柱围着黄鹄,锦缆白桅惊起白鸥。
回想最可恋念的歌舞之地,秦中毕竟是从古以来的帝王之州。
其七
昆明池的开凿是汉代人之功,汉武帝的旌旗仿佛就在眼中。
在月光下似乎看到织女的机丝,在秋风中好似见到石鲸在摆动。
水波飘动的菰米像沉云暗黑,寒露凝结的莲房坠下花片粉红。
关塞摩天只通鸟道,江湖上漂泊着我这个渔翁。
其八
昆吾御宿川曲折逶迤,紫阁峰影映入渼陂池。
这里有鹦鹉啄过的香稻米,这里有凤凰栖过的碧梧枝。
佳人游春拾翠羽相互来问询,仙侣同舟天晚转移地方还不愿分离。
我的彩笔当年也曾上干气象,到如今只能在苦吟中白头低垂。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最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有《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赏析

壹/

《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组诗。

整体赏析

《秋兴八首》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这八首诗内容连贯。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前三首诗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人事的更变,纲纪的崩坏,以及回纥、吐蕃的连年进犯,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大非昔比。对杜甫说来,长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白头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其色调也不尽相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写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它们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丰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

《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组诗的纲目是由夔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组诗的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相去遥远,诗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邦国安危……种种复杂感情交织成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第一首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所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复。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香炉”。这是两次往复。联翩的回忆,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唤醒。这是第三次往复。第三首虽然主要在抒发悒郁不平,但诗中有“五陵衣马自轻肥”,仍然有夔府到长安的往复。第四、五首,一写长安十数年来的动乱,一写长安宫阙之盛况,都是先从对长安的回忆开始,在最后两句回到夔府。第六首,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从目前的万里风烟,想到过去的歌舞繁华。第七首怀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关塞极天惟鸟道”的冷落。第八首,从长安的“昆吾御宿”回到“白头吟望”的现实,都是往复。循环往复是《秋兴八首》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长安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还起了加深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了。

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秋兴八首》可说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诗人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种性格。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这种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图表现的感情也就有所附丽。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苏轼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经验之谈。

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里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安定生活时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兴八首》第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诗人日日江楼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辞归,好像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又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地。黄生《杜诗说》:“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这种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处处皆是。

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的字和词表现深沉的忧伤。《秋兴八首》里,把长安昔日的繁华昌盛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慰、兴奋。对长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这更有助读者体会到诗人在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兴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按通常的写法,总要多用一些清、凄、残、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秋天的哀愁。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们在诗人巧妙的驱遣下,却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如“蓬莱宫阙”、“瑶池”、“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珠帘绣柱”、“锦缆牙樯”、“武帝旌旗”、“织女机丝”、“佳人拾翠”、“仙侣同舟”……都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过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笔下,这些词被用来衬托荒凉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无处不在常情之中。这种不协调的协调,不统一的统一,不但丝毫无损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协调的字句来写,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正如用“笑”写悲远比用“泪”写悲要困难得多,可是如果写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有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丽辞》篇中讲到对偶时,曾指出“反对”较“正对”为优。其优越正在于“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丰富内容的积极作用。运用豪华的字句、场面表现哀愁、苦闷,同样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说是情景在更高的基础上的交融。其间的和谐,也是在更深刻、更复杂的矛盾情绪下的统一。

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其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或丰富,《秋兴八首》就是明证。

历代评论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秋兴》偶然八首耳,非必于八也。今人诗拟《秋兴》已非矣,况舍其所为秋兴,而专取盈于八首乎?胸中有八首,便无复秋兴矣。杜至处不在《秋兴》,《秋兴》至处亦非八首也。

明代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秋兴》八首是杜律中最有力量者,其声响自别。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陈继儒曰:云霞满空,回翔万状,天风吹海,怒涛飞涌。可喻老杜《秋兴》诸篇。

明末清初李沂《唐诗援》:王阮亭曰:《秋兴》八首,皆雄浑丰丽,沉着痛快,其有安于长安者,但极言其盛,而所感自富其中。徐而味之,凡怀乡恋阙之情,慨往伤今之意,寇盗交兵,小人病国,风俗之非旧,盛衰之相寻,所谓不胜其悲者,固已不出乎意言之表矣。宗子发曰:《秋兴》诸作,调极铿锵而能沈实,词极工丽而尤耸拔,格极雄浑而兼蕴藉,词人之能事毕矣,在此体中可称神境。乃世犹有訾议此八首者,正昌黎所谓“群儿愚”也。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秋兴》八章,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拆去一章不得,单选一章不得。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体尽失矣,选诗者之贼不小。

清代黄生《杜诗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其一

明高棅《唐诗品汇》:刘云:此七字拙(“丛菊两开”句下)。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前联言景,后联言情;而情不可极,后七首皆胞孕于(五、六)两言中也;又约言之,则“故园心”三字尽之矣。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甸曰:江涛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见汹浦阴晦,触目天地间,无不可感兴也,屠隆曰:杜老《秋兴》诸篇,托意深远,如“江间”“塞上”二语,不大悲壮乎?范椁曰:作诗实字多则健,虚字多则弱,如杜诗“丛菊”“孤舟”一联,此等语亦何尝不健?蒋一葵曰:五、六不独“两开”、“一系”为佳,有感时溅泪,恨别惊心之况。末句掉下一声,中寓千声,万声,周珽曰:天钧异奏,人间绝响。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笼盖包举一切,皆在“丛菊两开”句联上景语,就中带出情事,乐之如贯珠者,拍板与句,不为终始也。挨句截然,以句范意,则村巫傩歌一例。以俟知音者。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若谓玉树斯零,枫林叶映,虽志士之所增悲,亦幽人之所寄托。奈何流滞巫山巫峡,而举目江间,但涌兼天之波浪;凝眸塞上,惟阴接地之风云。真为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此一解总贯八首,直接“佳人拾翠”末一解,而叹息“白头吟望苦低垂”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中四句,虚实蹉对。“江间波浪兼天涌”二句,虚含第二首“望”字。“丛菊两开他日泪”一句,虚含“望”之久也。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此是《秋兴》第一首,须看其笔下何等齐整。

清吴乔《围炉诗话》:《秋兴》首篇之前四句,叙时与景之萧索也,泪落于“丛菊”,心系于“归舟”,不能安处夔州,必为无贤地主也。结不过在秋景上说,觉得淋漓悲戚,惊心动魄,通篇笔情之妙也。

清刘濬《杜诗集评》:吴农祥曰:惊心动魄,不可以句求,不可以字摘。后人言“兼天”、“接地”之太板,“两开”、“一系”之无谓;岂不知工中有拙,拙中有工者也。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钱谦益曰:首篇颔联悲壮,颈联凄紧,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生心神结聚所作也。八首之中难为轩轾。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五、六,则贴身起下……,“他日”、“故园”四字,包举无遗,言“他日”,则后七首所云“香炉”、“抗疏”、“弈棋”、“世事”、“青琐”、“珠帘”、“旌旗”、“彩笔”,无不举矣;言“故园”,则后七首所云“北斗”、“五陵”、“长安”、“第宅”、“蓬莱”、“曲江”、“渼陂”,无不举矣。……发兴之端,情见乎此。第七,仍收“秋”,第八,仍收“夔”,而曰“处处催”,则旅泊经寒之况,亦吞吐句中,真乃无一剩字。

清杨伦《杜诗镜铨》:“江间”、“寒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紧。末二句结上生下,故以“夔府孤城”次之。言外寓客子无衣之感(“寒衣处处”二句下)。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末二句写出客子无家之感,紧顶“故园心”作结,而能不脱“秋”字,尤佳。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起句下字密重,不单侧佻薄,可法,是宋人对治之药。三、四,沈雄壮阔。五、六,哀痛。收,别出一层,凄紧萧瑟。

其二

明高棅《唐诗品汇》:刘云:语苦(“听猿实下”句下)。

明郎瑛《七修类稿》:通篇悲惋,实、虚、违、隐,又是篇中之目。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画省香炉”虽点缀意,然亦朴。吴山民曰:三、四根“京华”句说来。周珽曰:精笃快思,异情自溢。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斡旋善巧。尾联故用活句,以留不尽。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望京华”正故园所在也。望而不得,奚能不悲?……公虽不奉使,然朝廷授以省郎……公不赴任,实以病故,是“画省香炉”,因“伏枕”而“违”也。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三,应云“听猿三声实下泪”,今云然者,句法倒装,与第七首三、四一样奇妙,……“请看”二字妙,意不在月也。“已”字妙,月上山头,已穿过藤萝,照此洲前久矣,我适才得见也。先生唯有望京华过日子,见此月色,方知又是一日了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后此皆“望京华”之事,三字所谓诗眼也。以“夔府”、“京华”蹉对……上承“日斜”,下起“月映”,忽晦忽明,曲折变化。

清钱谦益《钱注杜诗》:“每依北斗望京华”,皎然所谓“截断众流句”也。孤城砧断,日薄虞渊,万里孤臣,翘首京国,虽又八表昏黄,绝塞惨淡,唯此望阙寸心,与南斗共其色耳。此句为八首之纲骨。

清吴乔《围炉诗话》:子美在夔,非是一日,次篇乃薄暮作诗之情景……“依南斗”而“望京华”者,身虽弃逐凄凉。而未尝一念忘国家之治乱。……猿声下泪,昔于书卷见之,今处此境,诚有然者,故曰“实下”;浮查犹上天,已不得还京,故曰“虚随”、……日斜吟诗,诗成而月已在“藤萝”、“芦荻”,只以境结,而情在其中。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望京华”,八首之旨,特于此章指出。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二章,乃是八首提掇处。提“望京华”本旨,以申明“他日泪”之所由,正所谓“故园心”也。……首句,点明“夔府”。次句,所谓点眼也。三、四,申上“望京华”,起下“违伏枕”。……五、六长去“京华”,远羁“夔府”也。……“藤萝月”应“落日”。“芦荻花”含“秋”字。此章大意,言留南望北,身远无依,当此高秋,讵堪回首!正为前后筋脉。旧谓夔州暮景,是隔壁话。

清杨伦《杜诗镜铨》:此八诗之骨(“每依北斗”句下)。对结无痕,(八首)篇篇映带秋意(“请看石上”二句下)。此首言才看落日,已复探更,正见流光迅速,总寓不归之感,故下章接言“日日”。

清佚名《杜诗言志》:通首重“望京华”三字,盖“望京华”者乃少陵之至性所钟,生平命脉,昏在于此。

其三

明高棅《唐诗品汇》:刘曰:“泛泛”无所得也(“信宿渔人”句下)。刘曰:既前后不相涉,只用二人名,亦莫知其意之所在,落落自可(“匡衡抗疏”二句下)。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诗家虽刺讥中,要带一分含蓄,庶不失忠厚之旨。杜甫《秋兴》“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着一“自”字,以为怨之,可也;以为羡之,亦可也,何等不露!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公在江流,暮亦坐,朝亦坐。前章言暮,此章言朝,承上言光阴迅速,而日坐江楼,对翠微,良可叹也。故渔舟之泛,燕子之飞,此人情、物情之各适,而以愁人观之,反觉可厌;曰“还”、曰“故”,厌之也。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此与下作,皆以脱露显本色,风神自非世间物。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千家山郭”下加一“静”字,又加一“朝晖”字,写得何等有趣,何等可爱。“江楼坐翠微”,亦是绝妙好致。但轻轻只用得“日日”二字,便不但使江楼翠微生憎可厌,而山郭朝晖俱触目恼人。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五陵”起下“长安”(“五陵衣马”句下)。

清钱谦益《钱注杜诗》:《七歌》云:“长安卿相多少年”,所谓“同学”者,盖“长安卿相”也。曰少年,曰轻肥,公之目当时卿相如此。

清吴乔《围炉诗话》:第三篇乃是晨兴独坐山楼,望江上之情景。故起语云:“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一宿曰宿,再宿曰信。“信宿”与“日日”相应。“信宿渔人还泛泛”,言渔人日日泛江,则己亦日日坐于江楼,无聊甚也。“清秋燕子故飞飞”,言秋时燕可南去,而飞飞于江上,似乎有意者然。子美此时有南适衡、湘之意矣。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其旨微,其文隐而不露,深得立言蕴藉之妙。此章前四句结上,后四句起下,乃八篇中之关键也。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陈廷敬曰:前三章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章详长安而略夔州,次第秩然。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以上就夔府言,以下就长安言。此八诗分界处也。二句喻己之飘泊(“信宿渔人”二句下)。二句慨己之不遇(“匡衡抗疏”二句下)。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三章申明“望京华”之故,主意在五、六逗出。文章家原题法也。……前二首“故园”、“京华”,虽已提出,尚未明言其所以。至是,说出事与愿违衷曲来,是吾所谓“望”之故,钱氏所谓“文之心”也。

清杨伦《杜诗镜铨》:直是目空一世,此公之狂不减乃祖(“同学少年”二句下)。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亦寓迟暮之感。五、六使事能自入情,不为泛率。评:此首以“江楼”二字作纽:“信宿”二句,江楼所见之景。下则江楼之情。

清屈复《唐诗成法》:此伤马齿渐长,而功名不立于天壤也。……有言此首首尾全不关合者。一、二即含“京华”,五、六言“京华”事,七、八正接五、六,非不关合也。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首二句有身羁夔府、日月如流之感。三、四喻己之漂泊,五、六慨己之不遇。

其四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公诗叙乱离,多百韵,或五十韵,或三十韵,惟此篇最简而切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广德元年癸卯冬十月,、吐蕃入长安,代宗幸陕。安、史死久矣,而又有此事,故曰“奕棋”。然旨篇有云:“巫山巫峡气萧森”,即大历初诗也。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遂及国家之变。则长安一破于禄山,再乱于朱泚,三陷于吐蕃,如奕棋之迭为胜负,而百年世事,有不胜悲者。

明末清初王夫之《姜斋诗话》:至若“故国平居有所思”,“有所”二字,虚笼喝起,以下曲江、蓬莱、昆明、紫阁,皆所思者,此自《大雅》来。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末句连下四首,为作提纲,章法奇绝。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闻道”妙。不忍直言之也,也不敢遽信之也。二字贯全解。世事可悲,加“百年”二字妙。正见先生满肚真才实学,非腐儒呴吁腹诽迂论(“闻道长安”二句下)。“迟”上用“羽书”妙。羽书最急,而复迟迟,想见当时世事(“征西车马”句下)。“故国”下用“平居”字妙。我自思我之平居尔,岂敢于故国有所怨讪哉(“故国平居”句下)。

清钱谦益《钱注杜诗》:肃宗收京已后,中外多故。公不以移官僻远,憋置君国之忧,殆欲以沧江遗老,奋袖屈指,覆定百年举棋之局,非徒悲伤晼晚,如昔人愿得人帝城而已。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陈廷敬曰:末句犹云:“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目前。”此结本章以起下数章。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四章正写“望京华”,又是总领。为前后大关键。“奕棋”、“世事”不专指京师屡陷,观三、四,单以“第宅”、“衣冠”言可见……“故国思”缴本首之“长安”,应前首之“望京”,起前后之分写,通身锁钥。

清刘濬《杜诗集评》:似极力言之,仍自悠然不尽。

清杨伦《杜诗镜铨》:三、四言朝局之变更,五、六言边境之多事。当此时而穷老荒江,了无施其变化飞腾之术,此所以回忆故国,追念平居而不胜慨然也。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查慎行:三、四紧承“似奕棋”,若如评语,则首句反无着落。冯舒:历看选家,自南宋以来,万历以上,不知何以只选此首?冯班:何以只选一首,好大胆!纪昀:八首取一,便减多少神采。此等去取,可谓庸妄至极!

其五

明高棅《唐诗品汇》:刘云:律句有此,自觉雄浑(“西望瑶池”二句下)。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无起无转无叙无收,平点生色。八风自从,律而不奸,真以古诗作律。后人不审此制,半为皎然老髡所误。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常吉曰:以下几诗,但追忆秦中之事,而故宫离黍之感,因寓其中:“蓬莱宫阙”,言明皇之事神仙;“瞿塘峡口”(见“其六”),言明皇之事游乐;“昆明池水”(见“其七”),言明皇之事边功,而末但寓感慨之意。吴山民曰:起联皇居之壮。蒋一癸曰:因开宫扇,故识圣颜,有映带法。周明辅曰:只就实事赋出,沉壮温厚无不有。梅鼎祚曰:八首皆有大声响,余得“玉露”、“蓬莱”、“昆明”尔。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极言玄宗当年丰亨豫大之时,享安富尊荣之盛。不言致乱,而乱萌于此。语若赞颂,而刺在言外。……家有丰考功《秋兴帖》写“蓬莱宫阙”诗,尾自注:“仙”(阙)误作“宫”,……盖下有“宫扇”,字复,宜作“仙”。

明末清初金圣叹《唱经堂杜诗解》:“点”字妙。先生此时之在朝班,只如密雨中之一点耳,虽欲谏议,亦复何从(“几回青琐点朝班”句下)。

清钱谦益《钱注杜诗》:此诗追思长安全盛,叙述其宫阙崇丽,朝省尊严,而伤感则见于末句。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陈泽州注:此诗前六句,是明皇时事;“一卧沧江”,是代宗时事;“青琐”“朝班”,是肃宗时事。前言天宝之盛,陡然截住,陡接末联。他人为此,中间当有几许繁絮矣。……此章用对结,末二章亦然。卢德水疑上四用宫殿字太多。五、六,似早朝诗语。今按赋长安景事,自当以宫殿为首,所谓“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也。公以布衣召见,感荷主知,故追忆入朝觐君之事,没齿不忘。若必全首俱说秋景,则笔下有“秋”,意中无“兴”矣。此章下六句,俱有一虚字、二实字于句尾,如:“降王母”、“满函关”、“开宫扇”、“识圣颜”、“惊岁晚”、“点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叠足”之病矣。

清吴乔《围炉诗话》:此诗前六句皆是兴,结以赋出正意,与《吹笛》篇同体,不可以起承转合之法求之也。

清屈复《唐诗成法》:此思昔日之得觐天颜也。七开笔说今日,八合,方是追昔。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上半盛写宫阙之壮丽,三、四句写朝省之尊严。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前对南山,西眺瑶池,东接函关,极言宫阙气象之盛,无讥刺意(“蓬莱宫阙”四句下)。追思长安全盛时,宫阙壮丽,朝省尊严,而末叹己之久违朝宁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五章以后,分写“望京华”。此溯宫阙朝仪之盛,首帝居也,而意却重在曾列朝班,是为“所思”之一。“沧江”带“夔”。“岁晚”本言“身老”,亦带映“秋”。

清刘濬《杜诗集评》:吴农祥云:极刺时事而雄浑不觉。徐士新云:“蓬莱宫阙”言明皇之事,神仙不若指贵妃为当。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杜公“蓬莱宫阙对南山”,六句开,两句合;太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三句开,一句合,皆是律绝中创调。

清杨伦《杜诗镜铨》:此思长安宫阙之盛,而叹朝宁久违也。前六句直下,皆言昔之盛,第七,一句打转,笔力超劲。陈秋田云:下四首不用句面呼吸,一片神光动荡,几于允迹可寻。吴瞻泰云:此处指拾遗移官事,只用虚括,他人当用几许繁絮矣。

其六

明高棅《唐诗品汇》:刘云:两句写幸蜀之怨,怀故京之思,不分远近,如将见其实焉(“花萼夹城”二句下)。刘云:对句耳!不足为雅丽(“珠帘绣柱”二句下)。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孟庄曰:“入”字莫轻看,见自我致之。徐常吉曰:“歌舞地”今戎马场,“帝王都”今腥膻窟,公之意在言表。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此章直承首章以来,乃结上生下,而仍归宿于故园之思也。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揉碎乱点,掉尾孤行以显之。如万紫乘风,回飙一合。“接素秋”,妙在“素秋”二字止;此之外,不堪回首。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御气用一“通”字,何等融和!边愁用一“入”字。出入意外。先生不尚纤巧,而耀人心目如此(“花萼夹城”二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倒起,变化。言我凝望之久,虽万里而遥,不啻与京华风烟相接。亦从“一卧沧江”来(“瞿塘峡口”二句下)。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陈廷敬曰:此承上章,先宫殿而后池苑也;下继“昆明”二章,先内苑而及城外也。上下四章,皆前六句长安,后两句夔州,此章在中间,首句从“瞿塘”引端,下六则专言长安事。俱见章法变化。“帝王州”,又起下汉武帝。

清吴乔《围炉诗话》:“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言两地极远,而秋怀是同,不忘魏阙也。故即叙长安事,而曰“花萼夹城通御气”,言此二地是圣驾所常游幸。而又曰“芙蓉小苑入边愁”,则转出兵乱矣。又曰“珠帘绣柱”不围人而“围黄鹄”,“锦缆牙樯”无人迹而“起白鸥”,则荒凉之极也,是以“可怜”。又叹关中自秦、汉至唐皆为帝都,而今乃至于此也。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此二句(“花萼夹城”一联)则谓之顺便成对,种种神奇,不可思议。勿但以工丽赏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此追叙长安失陷之由。城通御气,指敦伦勤政时;苑入边愁,即所云“渔阳鼙鼓动地来”。上言治,下言乱也。下追叙游幸之时,见盛衰无常,言外无穷猛省。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六章,就“曲江头”写“望京华”,为“所思”之二。此诗开口即带夔州,法变。“瞿峡”、“曲江”,相悬万里,次句钩锁有方,趁便嵌入“秋”字,何等筋节!中四,乃申写“曲江”之事变景象,末以嗟叹束之,总是一片身亲意想之神。

清杨伦《杜诗镜铨》:吞吐意在言外(“回首可怜”二句下)。

清屈复《唐诗成法》:此首格奇。

清施鸿保《读杜诗说》:意本衰飒,而语特浓丽,犹下章“织女”、“石鲸”等句。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此思失陷后之长安。

清刘濬《唐诗集评》:吴农祥云:本言《黍离》、《麦秀》之悲,乃反拟秦中富盛,立言最有含蓄。徐士新云,讥明皇之事远游误矣。

清佚名《杜诗言志》:叙次及于巡幸之地,而兼伤其变乱之所由生。……上言宫阙,则极其盛;此首言胜地,则带言其衰:此自文可见立言之有体。且得杼柚,饶有变化也。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他篇或末句结穴点“秋”字,或中间点“秋”字,此却易为起处,横空突入,又复错综入妙。“瞿唐”,己所在地;“曲江”,所思长安地,却将第二句回合入妙,点“秋”字,较“隔千里兮共明月”健漫悬绝。

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张廉卿云:收句雄远奇妙,它人不能到。

其七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以是为序。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

元范梈《木天禁语》:七言律诗篇法:……单抛:《秋兴》“昆明池水汉时功……江湖满地一渔翁”。

明杨慎《升庵诗话》:隋任希古《昆明池应制》诗:“回眺牵牛渚,激赏镂金川”,便见太平宴乐气象。今一变云:“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读之,则荒烟野草之悲,见于言外矣。《西京杂记》云:“太液池中有雕菰,紫箨绿节,凫雏雁子,唼喋其间。”……便见人物游嬉,官沼富贵。今一变云:“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读之,则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房不采而任其坠,则兵戈乱离之状俱见矣。杜诗之妙,在翻古语;《千家注》无有引此者,虽万家注何用哉?因悟杜诗之妙。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秾丽况切,借多平调,金石之声微乖耳。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昆明池水”前四语故自绝,奈颈联肥重,“坠粉红”,尤俗。

明锺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此诗不但取其雄壮,而取其深寂。钟云:中四语诵之,心魄谡谡(“织女机丝”四句下)。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杨慎曰:……杜诗之妙,在翻古语,此与《三百篇》“牂羊羵首”、“三星在昴”同,比之唐晚“乱杀平人不怕天”、“抽旗乱插死人堆”,岂但天壤之隔。周珽曰:风华韵郁静想其得力,不独以诗学擅富者。黄家鼎曰:写怨怀思,劲笔深情,言外自多余想。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旌旗”字入得分外光鲜。尾取藏锋极密,中有神力,人不可测。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且“织女”、“鲸鱼”、铺张伟丽,壮千载之观;“菰米”、“莲房”,物产丰饶,溥生民之利,予安能不思?乃剑阁危关,才通“鸟道”,欲归不得,而留滞峡中,“江湖满地”,而漂泊如“渔翁”,与前所见之“信宿泛泛”者何异?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在眼中”妙。汉武武功,固灿然耳目,百代一日者也。三、四即承上昆明池景,而寓言所以不能比汉之意,织女机丝既虚,则杼柚已空;石鲸鳞甲方动,则强梁日炽。觉夜月空悬,秋风可畏,真是画影描风好手,不肯作唐突语磕时事也。

清钱谦益《钱注杜诗》:今人论唐七言长句,推老杜“昆明池水”为冠。实不解此诗所以佳。……余谓班、张以汉人叙汉事,铺陈名胜,故有“云汉”、“日月”之言(按形容昆明湖之宽广之词);公以唐人叙汉事,摩娑陈迹,故有“机丝”、“夜月”之词。此立言之体也。何谓彼颂繁华而此伤丧乱乎。“菰米”、“莲房”,补班、张铺叙所未见;“沉云”、“坠粉”,描画素秋景物,居然金碧粉本。……今谓“昆明”一章,紧承上章“秦中自古帝王州”一句而申言之,时则曰“汉时”,帝则曰“武帝”,“织女”、“石鲸”、“莲房”、“菰米”,金堤灵沼之遗迹,与戈船楼橹,并在眼中,而自伤其僻远而不得见也。于上章末句,尅指其来脉,则此中叙致,褶叠环锁,了然分明。如是而曰:七言长句果以此诗为首,知此老亦为点头矣。末二句正写所思之况,“关塞极天”,这非风烟万里;“满地一渔翁”,即“信宿”“泛泛”之渔人耳。上下俯仰,亦在眼中,谓公自指一渔翁则陋。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末联:陈廷敬曰:“关塞”,即“塞上风云”;“江”即“江间波浪”,带言湖者,地势接近,指赴荆南也。公诗“天入沧浪一钓舟”、“欲把钓杆终远去”,皆以“浼翁”自比。范季随《陵阳室中语》曰:少陵七律诗,卒章有时而对,然语意皆收结之词。今人学之,于诗尾作一景联,一篇之意,无所归宿,非诗法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就“昆明池”写“望京华”,次武事也。为所思之三。……三、四切“昆明”傅彩;五、六,从“池水”抽思,一景分作两层写。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十二实字,只着二活字作眼,雄丽生动,遂成一悲壮名句。五、六自“菰米”、“莲房”相属字外,一不现成,逐字琢叠,吟安定竭工力,成兹郁语,如见盘错。岂容可几?评:菰米沉黑,莲房坠红,即景言情,乱离无人之状,宛然在目。

清佚名《杜诗言志》:此第七首,因上文“自古帝王”之语,遂引汉武以为明皇之比。……末—语言天下大势坏乱已极,忧之者唯己一人也。此一首追咎明皇喜事开边,而宠贼臣之过也。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中四句分写两大景,两细景,收句结穴归宿,言己落江湖,远望弗及,气激于中,横放于外,喷薄而出,却用倒煞,所谓文法高妙也。沉着悲壮,色色俱绝。此“渔翁”,公自谓,乃本篇结穴。《笺》乃谓指“信宿”之“渔人”,成何文理!此借汉思唐,以昆明迹本于武帝也,《笺》乃以为思古长安,可谓说梦。

其八

宋李颀《古今诗话》:杜子美诗云:“红(“香”一作“红”)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此语反而意奇。退之诗云:“舞鉴鸾窥沼,行天马度桥”亦效此理。

元范椁《诗学禁脔》:错综句法,不错综则不成文章。平直叙之,则曰“鹦鹉啄余红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而用“红稻”、碧梧”于上者,错综之也。

明高棅《唐诗品汇》:刘云:语有悲慨可念(“香稻啄余”二句下)。刘云:甚有风韵,“春”字又胜(“佳人拾翠”二句下)。

明胡应麟《诗薮》:七言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字中化境也。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次联撰句巧致,装点得法,《诗话》谓语反而意奇。退之“舞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效此体。要知此句法,必熟练始得,否则不无伤雕病雅之累也。故王元美有曰:“倒插句非老杜不能”,正谓不易臻化耳。此妙在“啄余”、“栖老”二字。”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地产香稻,鹦鹉食之有徐;林茂碧梧,凤凰栖之至老。……此诗止“仙侣同舟”一语涉渼陂,而《演义》云:“专为渼陂而作”,误甚。“香稻”二句,所重不在“鹦鹉”、“风凰”,非故颠倒其语,文势自应如此(“香稻啄余”二句下)。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一直盈下。八首中,此作最为佳境。为不忘乃祖,俗论不谓然。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佳人”句娟秀明媚,不知其为少陵笔,如千年老树挺一新枝。吾尝论文人之笔,到苍老之境,必有一种秀嫩之色,如百岁老人有婴儿之致。又如商彝周鼎,丹翠烂然也。今于公益信(“佳人拾翠”二句下)。八首中独此一句苦,若非此首上七句追来,亦不见此句之苦也。此首又是先生自画咏《秋兴》小像也(“白头吟望”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安溪云:稻余鹦粒时梧老凤枝,佳人拾翠,仙侣移棹,皆因当年景物起兴,隐寓宠禄之多而贤士远去,妖幸之惑而高人遁迹也。末联入己事,宛与此意凑泊。按:师说更浑融,亦表里俱彻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此章追叙交游,一结并收拾八章,所谓“故园心”、“望京华”者,一付之苦吟怅望而已。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卒章之在“京华”,无专指,于前三章外,别为一例。此则明收入自身游赏诸处,所谓向之所欣,已为陈迹,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此《秋兴》之所为作也,为八诗大结局。……“彩笔”句,七字承转,通体灵动。

清杨伦《杜诗镜铨》:此首复借春景作反映(“佳人拾翠”句下)。陈注:此“望”字与“望京华”相应,既“望”而又“低垂”,并不能望矣。“笔干气象”,昔何其壮;头白低垂,今何其意?诗此至声泪俱尽,故遂终焉。俞云:用作诗意总结,并八篇俱缴住,真大家手笔(“彩笔昔曾”二句下)。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章法,结法亦同前篇,中联亦关吟琢,特用跳脱之笔。评:第二,隽句。末语乃极沈郁。

清屈复《唐诗成法》:此思昆吾诸处之游也。一、二出诸处地名,三、四者处所见之景物,五、六诸处之游人,七昔游,结后四首,八“吟望”,结前四首,章法井然。

清刘濬《杜诗集评》:吴农祥云:三、四浓艳,五、六流逸。结本“今望”,非“吟望”,是对法体,当从。

佚名

赏析

贰/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感慨国事为主题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这八首律诗是组诗。它从夔州的秋天景物说起,抒写了诗人想望长安往事的种种心情。
第一首为全诗的领起。它的开头四句是因秋发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与宋玉《九辩》所说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相比,发兴相同,而境界、气势和感情的深沉郁勃远远过之。接着写诗人留滞峡中的凄紧情况。“丛菊两开他日泪”,杜甫寓夔州,已两见菊花开矣。“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就隐约地说出对长安的想望。第二首虽然仍旧是写自己居夔境况和夔州景色,而第二句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已明白地指出了感情结聚点。这也可以说是为整组诗点出了主题。第三首的“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因望京华引起了诗人对身世遭遇的回忆和伤叹。
诗人想望长安,当然首先要回忆起往年疏救房琯这一件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肃宗至德元年(756),宰相房琯以陈陶斜败绩贬官。杜甫时任左拾遗,抗疏论不应以小过罢相,因言词激切,触忤肃宗,下三司推问,幸得宰相张镐替他辩解,方得免罪。诗人在这次政治斗争中所遭受的打击,在他的生命史上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伤痕。他在诗里把匡衡、刘向来和自己作比。匡衡,汉元帝时,数上疏论议政治得失。刘向,亦汉代人,成帝(刘骜)时,讲论五经于石渠。诗人自谓和匡衡一样,抗言政治之得失,但遭际不如——“功名薄”;如果象刘向一样的讲经,也不减于他,但与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用世之心又相违。
第四首直接转入长安,是这组诗的大转捩。“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等句,表明了对“安史之乱”后局势的无限感慨。以下数首都是对长安往事的想望,抒发对国事的今昔之感。
一提到长安,不能不使诗人想到大唐宫殿以及昆明池、曲江和渼陂诸名胜。特别是曲江,它给予诗人的印象极其深刻难忘。“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唐玄宗常从兴庆宫至曲江游玩,故云“通御气”。安禄山在东北边境发动叛乱,故云“入边愁”。把“通御气”和“入边愁”联系起来,这就可以想见诗人对时事的感慨是多么深长! “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是诗人最为痛心的事。前人曾经认为杜甫的《秋兴八首》之感慨国事,可以当得庾信的《哀江南赋》(王梦楼语)。其实,《秋兴八首》这组诗应与屈原的《哀郢》相比拟。两者所表现出来的对祖国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忧伤,有其胎息相通之处。
无可否认,生活在封建时代的诗人,思想大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杜甫也不例外。当时的政治中心在长安,《秋兴八首》抒情的结聚点在长安,从此出发,抒发了诗人自己忧时忧乱的感情,这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作为一个曾在这个朝廷任职的官员,他的关心往往不能超出自己和朝廷、君主的关系。如第二首的“画省香炉违伏枕”(“画省”,指尚书省。尚书郎入直,有侍女二人执香炉烧香从入);以及第五首中提到的“几回青琐点朝班”(“青琐”,汉末未央宫中宫门名。这里用来指唐朝宫门),都表示着诗人对自己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仕宦前途尚未能忘怀。而“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更不免眷恋着那个封建统治者——皇帝的尊严形象。把国家大事和个人的私情始终交织在一起。
这 组诗从夔州写到长安,又从长安写到夔州,回环往复而章法井然。从表面上看,每首诗都是独立的,而实际上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确如前人所说的具有“脉络相承,首尾相应”(陈子端语)的特点。作者善于把那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情感在这个有约制性的格律形式里达到了完美的艺术表现,和他同时代的诗人比较,的确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在《秋兴八首》里,也表现了作者艺术手法的多样化。《秋兴》,抒写的是一种凄怆悲凉的情绪,作者在对长安的回忆中却运用了不少辉煌华美的句子来烘托这种情绪,迸射出既沉郁而又绚烂的艺术色彩。例如第五首的“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第六首的“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第八首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里所描绘的长安景色,和前面几首诗里所叙写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听猿实下三声泪”那种凄怆情景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杜甫另一首《曲江对雨》里也有同样的描写手法,它用“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等华丽句子来反衬出曲江的凄清情景,都显示了诗人在律句方面所独创的多样化的艺术特色。
《秋兴八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对仗上。七律和五律一样,都是唐代的新体诗,有一定的格式,它们当中的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需要讲究对仗,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则可以不拘。而《秋兴八首》除了当中两联讲究对仗外,如第二首的“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第七首的“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连末尾两句都用对仗作结。当中两联的对仗还很有变化。如第一首颈联的“丛菊两开”和“孤舟一系”是顿句,紧接着的三个字则是“他日泪”和“故园心”,这就使句子有了转折而增加了一层意思。第八首的“香稻啄余”、“碧梧栖老”一联,是倒装句,意思是说香稻有鹦鹉啄余之粒,碧梧有凤凰栖老之枝,表现当时社会的安定富裕。因为主要描写香稻和碧梧,所以用倒装句法。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为后来的律句创作开了法门。
这里还须要指出,写律诗一般的都脱不了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套,照例在颈联运用转笔。《秋兴八首》在这方面也能突破格套。这组诗除前面三首在第五、第六两句运用转笔外,其余的几首都在末后两句才用了转笔。最值得注意的是第八首,它描写渼陂景物,直到末句“白头吟望苦低垂”才用转笔作结。这种写法,在唐宋诗人所作的绝句中偶亦有之。如李白的“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陆游的“细倾西国葡萄酒,小嚼南州豆蔻花,更拂乌丝写新句,此翁可惜老天涯。”都是在末句用转笔作结。从这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杜甫能周旋驰骋于格列律式之中而不为格律形式所拘限,使七律创作取得了高度成就。
杜甫曾经说自己“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所谓“诗律细”,并不是专指雕章琢句,而是说诗律达到了一种从心所欲、不烦绳削的熟练境地。《秋兴八首》也就是“诗律细”的很好范例。
语云:“秋士悲。”秋原易悲,而公之情事,有许多可悲者,而感秋景以生情。第一首乃后来七首之发端,乃《三百篇》之所谓兴也。秋景可悲,尽于萧森;而萧森起于凋伤,凋伤则巫山、巫峡皆萧索矣。……(中二联)前联言景,后联言情;而情不可极,后七首皆胞孕于两言中也。又约言之,则“故园心”三字尽之矣。况秋风戒寒,衣须早备,刀尺催而砧声急,耳之所闻,合于目之所见,而故园之思弥切矣。其二:“望京华”正故园所在也。望而不得,奚能不悲?……公不赴任,实以病故,是“画省香炉”,因“伏枕”而“违”也。夫然,故不但闻猿鸣而下泪,抑闻悲笳而自隐矣。“隐”犹“痛”也。不特此耳,顷方日斜,又见月出,才临石上,又映芦洲;岁月如流,老将至而功不建,能无悲乎! 其三:公在江楼,暮亦坐,朝亦坐。前章言暮,此章言朝,承上言光阴迅速,而日坐江楼,对翠微,良可叹也!故渔舟之泛,燕子之飞,此人情、物情之各适,而以愁人观之,反觉可厌。曰“还”、曰“故”,厌之也。……追论当初,同学少年往往有去而为尊官者,止是轻裘肥马,贪一时之光荣,而忘社稷之长计,其误国可胜道哉!故有下章。其四:遂及国家之变。则长安一破于禄山,再乱于朱泚,三陷于吐蕃,如弈棋之迭为胜负,而百年世事,有不胜悲者!……今鱼龙寂,秋江冷,皆足增悲,而不能不思故国之平居也。其五:极言玄宗当丰亨豫大之时,享安富尊荣之盛。不言致乱,而乱萌于此;语若赞颂,而刺在言外。其六:此章直承首章而来,乃结上生下,而仍归宿于故园之思也。其七与后章俱言秦中形胜。其八:所思不专渼陂。……向尝熟游,尔时国家全盛,天子好文,尝以彩笔干之,所云“献赋蓬莱宫”是也。今时事已非,身亦白首,且吟且望,望而不得,垂首自悲而已。《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拆去一章不得,单选一章不得。(王嗣奭《杜臆》卷八)
秋兴者,因秋起兴也。子美一肚皮忠愤,借秋以发之,故以名篇也 子美律诗,必作二解,《秋兴八首》分开有十六解。独其诗前首结一句与后首起一句意相通,直作一首诗读可也。人断处偏不肯断,人连处又偏不肯连,此老一生崛强,所以成得一个诗人。然非看得定,持得牢,将何者与人崛强也。
(第一首)须看其笔下,何等齐整,朗朗如列山断翠,明月入怀。前一解,写秋之时境,后一解,从秋之时境中写出人事性情来,此所谓“秋兴”也。第一句即从秋起。……(第二首)第一首,悲身之在客,此首方及客中度日也。前以“暮”字结,此以“落日”起。“落日斜”装在“孤城”二字下,惨淡之极,又如亲见子美一人身立于夕阳中也。……(第三首)此夜已过,又是明日,起云“千家山郭静朝晖”。……(第四首)前首结“五陵裘马”,此以长安起,“闻道”二字,可感可泣,一则不忍言亲见乃托之耳闻,一则去国已远,不欲实说也。……(第五首)“有所思”,正思长安全盛之日也。昔当太平,主上无事,辄好神仙之事,而宫阙之壮丽亦如仙境,故前四句纯用蓬莱、金茎、王母、紫气等字。……后一解,做献《三赋》也。……(第六首)前首结云“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则瞿塘与曲江犹未隔也,故有瞿塘曲江、万里风烟之句。……(第七首)见曲江如此,忽想昆明池起来,真是奇作。前诸作皆乱后追想,此作特于事前预虑。千年来,人只当平常读去,辜负先生苦心久矣。可叹也!……(第八首)子美躬遭乱离,依栖夔府,辄又虑及东南,天下无一宁宇,因忆长安风土之乐也。……“白头吟望苦低垂”,昔少年,今白头矣。吟,吟此“秋兴”也;望,望归长安。今羁栖夔府,那得便归,即此便是苦,头只管低下去,泪只管流出来。低垂,是写苦之状也。此句又是先生自画咏“秋兴”小像也。《秋兴八首》规模弘远,气骨苍丽,脉络贯通,精神凝聚;痛真是痛,痒真是痒,笑真是笑,哭真是哭,无一假借,不可动摇。论才情,真正是才情,论手笔,真正是手笔。七字之内,八句之中,现出如是奇观大观,直使唐代人空,千秋罢唱。寄语世间才人,勿再和秋兴诗也。(徐增《说唐诗》卷十七)
佚名
赏析

叁/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避战乱寄居夔州时的作品。作于大历元年(766),诗人时年56岁。全诗八首一气蝉联,前后贯通,是一组完美的组诗。

组诗的第一首总起,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以描绘萧瑟阴森、动荡不安的景物,衬托自己焦虑急躁、伤时忧国的心态,以“孤舟一系故园心”点明全诗的主题。如明王嗣奭所云:“‘故园心’三字为八诗之纲。”其中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是咏巫山巫峡的名句。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沿江壁立,绵延160里,即为巫峡。白帝城,东汉公孙述所筑,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第二首紧接“急暮砧”,叙写夔州晚间景色。在观赏景色中诗人仍不由得“每依北斗望京华”。三声泪,《水经注》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八月槎,古代民间传说,天河与海通,海边居民每年八月看到有浮槎(水上木排)来,准备乘槎上天河。杜甫经严武推荐,被任命为工部员外郎,本拟八月回京赴职,岂料严武病故。去长安的打算泡了汤。诗人借用此典述其事。画省,即尚书省。杜甫的工部员外郎,是尚书省的郎官。

第三首承“洲前芦荻花”的夜色,转写夔州秋天的晨景。匡衡,汉元帝初,日蚀、地震,匡衡上疏,帝悦其言,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建议常被采纳。刘向,在东汉历宣、元、成三朝,颇受重用。诗人用匡、刘对比自己,形成反差。五陵,代指长安。

第四首,又由前首的“五陵衣马”而忆起长安。因为有“王侯第宅”、“文武衣冠”的话,而归结为“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全组诗的枢纽,以下四首皆沿“有所思”,分别描写当年在长安的经历。

第五首忆在蓬莱宫上早朝的情形。函关,函谷关,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东。清镇,建章宫宫门名,诗人肃宗时为左拾遗,在建章宫上朝。

第六首抒与对曲江的怀想;第七首则写在昆明池的游览;第八首通过昆吾山、渼陂一带的回忆与想象,抒发今昔兴衰之感,也是组诗小结。昆明池,故址在西安市西南20里的恭张村一带,开凿于汉武帝元狩三年,仿云南滇池建造,方300里,周回40里。昆吾,亭名,汉武帝时建,在陕西省蓝田县东,为自长安去渼陂必经之地。紫阁峰、渼陂:紫阁峰为终南山山峰,在鄠县东南,其背阴即渼陂。渼陂为长安一大景观,旅游胜地。后四首一连描写长安的盛衰历历如在眼前,最末一联仍以昔游今望为一归结,还是回到了正题,即夔州之秋兴。完成了身居夔州,心系故园(长安)的主题。

全诗写景凋伤萧瑟,抒情抑郁深沉,写夔州为所见,系长安为所思,虚实相生,一气贯通,回环往复,首尾呼应,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杜甫七律的名篇,历来为诗家所称道。

佚名

赏析

肆/

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时杜甫寓居夔州(今四川奉节)之西阁。这八首七律是完整的组诗,中心思想是平居故国之思(即身在江湖心系朝廷),在写作上跨越时空局限,各章或互发、或遥应,章法缜密。其结构大致——由悲秋兴起故国之思,故国之思逐首增浓,四章以后便全忆长安。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一乃秋兴之发端,全组之序曲。
       首联以白露点出时令,“巫山巫峡”点出地点,只“玉露”(叠韵)、“萧森”(双声)数字,就摹状出秋气乃至秋声满纸。
       次联承“萧森”展开描写巫峡气象。波浪在下,却云兼天涌;风云在上,却云接地阴,说得从地到天、从天到地,都是秋色一片。同时这些形象,又象征着时局的动荡不宁,融入了诗人身世浮沉之感,即创造了一种意境。集中了秋天与大江、急峡的形象,同时赋予景物以主观的色彩,反映出时代特征和诗人襟怀,最能代表杜诗的艺术功力和风格特点(同类诗句有“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联触景感怀,盖诗人从去年(永泰元年)夏离开成都东下,是秋卧病云安,今秋羁留夔门,故见“丛菊两开”,“他日泪”犹言昔日泪,而今日泪则在不言中。本来诗人把返回长安故园的希望寄托在船上,而这条船却牢系江边,又是一年。注意诗句的多义,盖“开”谓花、亦可兼属泪眼,“系”谓船、亦可兼谓归心。多义,故耐咏味。
       末联落到深秋夔府一片砧声,暗示家家都在捣练帛制寒衣,客子将顿生无衣之感,更生羁旅愁怀矣。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获花。
       其二承前首末句、因夔府暮景而忆长安,是一望京华。
      长安在夔州正北,即北斗所指方向,北斗可见而长安不见,故只好循北斗方向而望之,“每”字说明夜夜如此。“每依北斗望京华”是诗中一大关纽,提挈三章(包括本首和以下两首),重在想象今日长安;到“故国平居有所思”方改换角度,重在回忆昔日长安。
       由于思念殷切,心情也就十分惨苦。巴东渔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过去是书上的几句话,而眼前则是自己的写照,故著一“实”字(句系“听猿三声实下泪”的倒腾)。《博物志》记载了一个海客乘槎到天河的故事,《荆楚岁时记》把它安到张骞头上,说其奉使穷河源,乘槎经月到天河,见牛郎、织女,杜甫曾多次反用此典,自伤飘泊。他曾入严武幕参谋,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原本希望有随严武回朝的机会,但严武的病故,使这一愿望落实,故著一“虚”字。“奉使”是以严武入蜀比张骞使西。
       三联即承上“虚”字,写希望成为画饼的悲哀。唐代中央机构有尚书、门下、中书三省,省署皆以胡粉涂壁,绘有壁画,有专职女侍执炉熏香。杜甫任左拾遗时属门下省,工部员外郎则属尚书省,他的不能入朝,本是因为“朝廷记忆疏”的缘故,但此处只说画省睽违,皆因卧病而已,是含蓄。故薄暮闻笳,弥增愁思(“粉堞”是刷白的女墙)。
       末二句写深夜不寐,盖巫峡之中,“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故月光下彻,可见夜深,二句大是从沉思中清醒的情景。
       千家山郭静朝辉,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三承上夜深,从夔府清晨写起,是二望京华。
      夔府清晨一片恬静,诗人早起坐在临江西阁之上,沉浸在四围山色之中,这种意境本是闲适优美的。只因著了“日日”二字,才发生了质的变化,顿生无聊之感。
      次联写西阁晨眺江景:渔人泛泛,燕子飞飞,亦是恰然自得图画。但著“信宿”(隔夜)以承“日日”,并以“还”、“故”点情,便有习见生厌之感。
      三联感怀。匡衡、刘向皆汉儒。元帝时匡衡数上疏言事,迁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宣帝时刘向擢谏议大夫,曾于石渠讲五经。这两个人的际遇都不错。而杜甫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曾因上疏言事被贬,而且一贬不复用;亦致力于经学儒术,却无受诏传经的幸运。如正面用典,不妨援屈原、贾生自譬,此处偏举出际遇相反的两个例子,却更深刻地反映了自己遭际的不平。
      末联遥想长安故人。说同学(同应试者、同宦游者及同官)不贱,何以知之,必有所闻也,下章以“闻道”起已逗漏此意。杜甫昔年大志迂阔,曾“取笑同学翁”,而今此辈钻营得志,谁还记得起他来呢。此处暗用《十九首》“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意,只于一“自”字见之。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四继前章末写所闻,是三望京华。首联言听说长安政局变幻一如棋局,今非昔比,即以我生平(“百年”)亲见亲闻而言,已有无尽的悲哀。
      首联承“似弈棋”,抒世事沧桑之感。盖古代第宅形制,衣冠色饰,都体现着一定的身份等级,不容僭越。而“天宝中,贵戚勋家已务奢靡,而垣屋犹存制度;然卫公李靖家庙,已为嬖臣杨氏马厩矣。及安史大乱后,法度毁驰,内臣戎帅,竞务奢豪,亭馆第舍,力穷乃止,时谓木妖”(《旧唐书·马璘传》)。诗言王侯第宅易主,冠服色饰改制,言下有世事沧桑,纲纪紊乱之慨。
      三联写唐王室不徒内忧,且多外患,北(直北,正北)有回纥,西患吐蕃。吐蕃的入侵,曾使长安一度陷落,陇右关辅备遭蹂躏。较之开元、天宝间“河陇降王款圣朝”的盛况,自然使人感到是不胜悲了。
      古人认为鱼龙以秋为夜,蛰伏于渊(《水经注》),象诗人之长困秋江,备极寂寞,回首往昔三在长安(困守、陷贼、收京后),亲眼所见故国之盛衰,不能不旧梦重温矣。“故国平居有所思”是诗中第二关纽,提挈以下四章。
      蓬莱宫殿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知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其五忆长安大明宫,及往日献赋、宿省等事,是故国之思一。
      首句写大明宫旧貌。高宗龙朔二年(662)修旧大明宫,改称蓬莱宫,天晴日朗,望终南山如指掌(《唐会要》三十),故云“蓬莱宫殿对南山”。汉武帝好神仙,造通天台,以金盘承露、和玉屑服之以求长生。玄宗晚年迷信,故以汉武比之。在长安宫阙中独提大明宫,是因为老杜困守时曾在此献赋,见过玄宗;收京后又曾在此与会,朝见肃宗。
      次联回忆当年玄宗宠爱贵妃,和道教兴盛的事实。上句因“蓬莱”字面连及“瑶池”,影射华清池(“瑶池气郁律”),池在京东,“西望”乃据西以望,与下句“东来”成对;而“王母”也就影射贵妃(曾为太真宫女道士)了。下句用《列异传》说函谷关令尹喜望见紫气浮关,乃是老子乘青牛过关西游。唐初高祖认老子为远祖,高宗追尊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亦屡加尊号、广修庙宇、并宣称获其所降灵符,故以老子过关隐射其事。此皆老杜困守所见,实致乱之源也。
      三联叙收京朝见肃宗情景。上句形容朝会时殿前合拢的雉尾扇向两边分开,就象祥云在移动;下句描写日光照在衮服所绣的龙纹上,即见到皇帝的尊容,此乃杜甫在左拾遗任上情景,有《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等诗可参。
      末联即此一跌,说自从华州之贬,至今犹沦落江湖,不知如此朝会又几多回矣。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六首回忆曲江往事,是故国之思二。瞿唐峡为三峡门户,峡口即夔州,亦即西阁所处的实际位置;曲江则在长安。两地相距甚远,然“万里风烟接素秋”一句,则以同一秋气笼罩,大有视通万里的诗效。
      次联则专从长安落笔。花萼楼(全名“花萼相辉楼”)在兴庆宫西南,芙蓉苑在曲江池西南,夹道即夹城复道为宫廷游曲江专用通道。两句互文,谓从花萼楼经夹道至曲江池,盛时为玄宗与诸王、与贵妃游幸之处,皆“通御气”;衰时则皆“入边愁”,据《明皇十七事》,安禄山反报至,玄宗欲出走,登兴庆宫花萼楼置酒,四顾凄怆,命乐工歌《水调》,不待曲终而去,此即“入边愁”的形象说明。
      三联承“入边愁”,写曲江盛极转衰,两句同构。“珠帘绣柱”谓江头宫殿之富丽,但“围黄鹄”矣;“锦缆牙樯”谓池中舟楫之华美,唯“起白鸥”矣。两句着落在此日之衰,而皆用华美词藻并见其昔日之盛,妙于造句。
      末联一叹,“秦中自古帝王州”句既含今不如昔的感慨;同时也对唐王朝的中兴,寄予殷切期待。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七忆昆明池盛衰变化,是故国之思三。昆明池在长安西南二十里,周回四十里,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仿滇池而凿,以习水战,故首联总言“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而唐人例以汉武帝比唐玄宗,故句意亦双关。
       次联写池苑石雕。《汉宫阙记》说昆明池原有牛郎织女隔池相望的石象;《西京杂记》说池中原有玉石雕刻的鲸鱼,逢雷雨辄鸣吼,鳍尾皆动。此等石刻盛时皆为池苑生色,衰时则为沧桑见证。缀以“虚夜月”、“动秋风”,不胜铜驼荆棘之悲。
      三联写池中植物。菰即茭白,秋实为菰米,黑沉沉一片如乌云然;莲子成熟,花瓣也就坠落了。诗中所写菰米无人收,莲子无人采,一任波飘露冷,不胜黍离麦秀之感。
      末联从想象回到现实,由蜀还秦无路,生涯长在船中,故非渔翁而何。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今望苦低垂。
      其八忆旧游渼陂之事,是故国之思四。陂在陕西户县西五里,集终南山诸谷之水,合胡公泉而为陂,以鱼美得名。陂南为终南主峰——紫阁峰,陂中可见其倒影(陂在元末因游兵决水取鱼而涸)。杜甫偕岑参兄弟游陂在天宝十三载(754),有《渼陂行》纪其事。
      昆吾、御宿(樊川)皆地名,在长安南,是从长安往渼陂的必由之路,一路行来,故曰“逶迤”。此与《阿官军收河南河北》末联相同,二句入地名者四,令人不觉。
       次联是千古名句,但历来在解释上分歧很大。顾宸曰:“旧注以香稻一联为倒装句法,今观诗意,本谓香稻乃鹦鹉啄馀之粒,碧梧则凤凰栖老之枝。盖举鹦鹉、凤凰以形容二物之美,非实事也。若云‘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实有鹦鹉、凤凰矣。少陵倒装句固不少,惟此一联不宜牵合。”也就是说,这两句是形容渼陂风物的美盛,以香稻、碧梧为主,“啄馀鹦鹉”、“栖老风凰”不过为形容子句而己。
       据《后汉书》,郭泰、李膺同舟而济,宾客望之,以为神仙。三联即用此典,写与友人岑参等移棹夜游,带写京畿士女游赏之盛,皆诗人亲历亲见。
      末联结兼总收四章,二句或作“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然以时代较早之各本作“昔游”,概括昔游大明宫、曲江池、昆明池及渼陂而言,相应下句当作“今望”,与“昔游”遥遥相对,言下有不胜今昔之慨。“干气象”谓干预即领略过当日之气象,小而言之,固指以上胜地风景气象;大而言之,即指盛唐气象亦无不可。如是这两句对杜甫生平也是极为有力的一个概括。
      要之,《秋兴八首》在内容上怀乡恋阙,吊古伤今,诗人生平思想得到集中的表现;在艺术上声韵沉雄,词采高华,气象森罗,风格沉郁;而它在杜甫七律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更因为其缜密的组诗体制——以序诗、三望、四忆的结构组成,在风格上也有变化,大体前四章即景抒怀,但章法、内容并不一样,风格则皆沉郁顿挫,一如《登楼》、《登高》、《白帝》等独立成篇的七律,它们合看有序性很强,分开则可以独立成章;后四章则不然,它们的章法、内容极为相似,象是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梦境;每章前六句大抵都用浓丽的色彩、斑烂的笔触、华丽的辞藻绘成,是一幅幅行乐图,风格类似初唐标格和诗人在宫廷中所写《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一类作品,所不同者,唯以末二句扫空前数句的繁华,好一似“七尺珊瑚只自残”,它们在组诗中起到了以对比手法表达今昔盛衰的压轴戏的作用,更应放到组诗中去欣赏。
佚名

赏析

伍/

1

阅读这一首诗,两个背景知识需要了解。

杜甫的《秋兴八首》,一般认为作于大历元年,即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五十五岁。诗写于夔州(今重庆奉节)。好友严武于代宗永泰元年(764)四月去世,杜甫一家在成都的生活失去了依靠;加上“厌蜀交游冷”之类的原因,杜甫于五月离开成都。计划可能是,回到家乡洛阳定居,或者先到青年时代曾经游历过的吴越(今天江苏浙江)一带重游一番。但不幸的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儿扶犹杖策”(《别常徵君》),走路都有困难,根本无法作长途旅行。当年的整个秋天、冬天便在云安卧床养病中度过。第二年晚春,才得以移居夔州。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等诗句看,杜甫是急于离开蜀地的。但是,现在却被迫滞留云安、夔州,而且不知道哪一年能够离开蜀地。不难想象,杜甫的心情是很糟糕的。

这是由八首七言律诗组成的连章组诗。这组连章组诗,跟一般的组诗(例如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不一样,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首诗的顺序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调换,每一首诗都是组诗必要的成员,缺一不可。王嗣奭对此有很好的阐述,“《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章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拆去一章不得,单选一章不得。”

《秋兴八首》的内容,浦起龙有个简要的概括,“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和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有更为明确的概括。前者是“大抵抒写身居夔州的漂泊之感和心忆长安的故国之思”,后者是“大抵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走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

2

“玉露凋伤枫树林”,是《秋兴八首》的第一首。除了是组诗的起兴、充当组诗纲领外,它本身也有相对独立的内容,那便是:因夔州巫山巫峡一带的秋天景象触发,而产生对故园、家乡浓郁的思念之情。

具体地说,第一句,玉露凋伤枫树林,是近处眼前之景,秋天的景色,奠定悲秋的基调。第二句,巫山巫峡气萧森,远眺所见巫山、巫峡景象,萧森,萧瑟阴森。一二句连起来,是由近及远地写景。第三句,江间波浪兼天涌,是俯瞰之景,峡中长江波浪滔滔,说明行舟之难,出峡不易。第四句,塞上风云接地阴,是仰望之景,天地相连,一片阴暗。总之,前四句是写景。

后四句写心情。丛菊两开他日泪,说的是自己上一年春天离开云安来到夔州后,这已经是第二次在夔州看菊花开放了。他日泪,有两种可能的意思:一是从前的眼泪,一是日后的眼泪。当然,也可能是从前、日后兼而有之。孤舟一系故园心,说的是,这两年里,心里一直系念这故园,归心似箭。这两句是所见景物(菊花)引起乡愁。第三四句,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是所闻增加乡愁。第三句是裁制新衣,第四句是熨烫旧衣,隐含身为游子,自己新旧衣裳皆无的艰难困苦,加深乡愁。

律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是杜甫律诗写作常用的手法。

3

《秋兴八首》中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思乡思亲,不用说都属于我国古代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范畴,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换言之,思想感情的正确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纪的读者来说,这种正确的思想感情,其实并不重要。原因之一,杜甫所忠诚的是已经不复存在的李唐王朝;原因之二,杜甫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品,远不止《秋兴八首》,其他很多作品都表达过同样的思想感情。原因之三,对当代人来说,《秋兴八首》的主题思想过于沉重,缺少娱乐精神。实际上,最喜欢《秋兴八首》的是文史学者和格律诗的爱好者,并非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类型。

对二十一世纪的读者来说,《秋兴八首》“玉树凋伤枫树林”最值得注意、琢磨的,是它的技术:成熟、严谨的平仄格律,语音上双声、叠韵、叠音等的使用,词语色彩的搭配,词法、句法上的讲究,典故的运用,等等。有美国学者,甚至专门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杜甫《秋兴八首》的魅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高友工、梅祖麟《唐诗的魅力》)。

叶嘉莹先生认为,唐朝初年开始出现的七律,“…在杜甫之前,很少有人能够写出成功的作品,是杜甫才真正从内容意境与艺术技巧两方面发展了七律,将这种体式发展到一个完美成熟的阶段。”无论是叙述的形式,选取重点意象,还是使用拗体,各种形式,杜甫都可以写得很好。总之,想要领略七言格律诗的魅力,不能不读杜甫的作品。

而《秋兴八首》是杜甫七言律师中的典范之作。黄生说,杜甫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是杜甫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换言之,《秋兴八首》乃是杜甫七律的压卷之作。杜甫自己说过“老来渐于声律细”、“新诗改罢自长吟”的话,可见到了晚年杜甫是一位在声律上非常讲究的诗人。杜甫的诗歌,尤其是晚年的律诗,经得起任何认真仔细的推敲。音韵学名著《切韵》的陆法言序中国有一句话,叫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杜甫的《秋兴八首》诗是非常好的赏知音材料。

这里举两个例子说一说。

诗的开头为什么是“枫树”呢?钱谦益认为,源于宋玉《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宋玉用枫树表现伤心。杜甫继承了宋玉的这种用法。其实,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悲秋传统,一般认为也起源于宋玉,其《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叶嘉莹则认为,“玉露”所隐藏的白色与“枫树林”所隐藏的红色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那是一种生命的凋伤,不是普通生命的凋伤,而是一种那么鲜艳、那么美丽的生命的凋伤,这就更增加了生命的悲哀。”

再请看钱谦益对诗歌三四句和七八句的分析。三四句:江间汹涌,则上接风云。塞上阴森,则下连波浪。此所谓悲壮也。丛菊两开,储别泪于他日,孤舟一系,僦归心于故园,此所谓凄紧也。七八句: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公孙白帝城,亦英雄割据之地。此地闻砧,尤为凄断。

多位学者,都曾经把《秋兴八书》比作交响乐,同一个主题,表现手法反复变化,旋律不断展开。“……分开来可以单独成篇,头脚俱全,合起来首尾相应,脉络畅通。在主题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每首诗在形象和色彩上不断变化……在每首诗中空间点和时间点的相互关联都十分细密,像经纬一样交织。”(谢思炜《杜甫诗》)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

  • 日常挖出大坟古墓,这座城市一步就是一句诗歌

    大家或许猜到了小北要说的是哪座城市.没错,它就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荣获"五一"黄金周十大热门旅游城市称号的西安. 今年二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工地勘探时,就发现了古墓35 ...

  • 崔淼:杜甫咏春,总在明媚悲壮间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尚书大传>云:"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位于东方,五行属木,色青.这些观念都意味着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但 ...

  • 西安剪影

    一座被考古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帝都  有人说:中国是一株古老的参天大树,在北京只能看到这株大树的树冠,在西安才能看到它埋在地下的树根.又有人说:万年历史看西安,千年变迁看北京,百年沧桑看上海,改革开放看 ...

  •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全文)

    [关键词]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086―01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 ...

  • 认知世事(三百九十七)

    我们并不是没有目标,由于路程实在太遥远,我们总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往往在中途就疲惫地放弃了.我们应该把一个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 逐步实现之.

  • 十万个冷知识(三百九十七)

    在医学上,打呼噜称为"睡眠呼吸终止症候群".打呼噜问题以男性较为严重,男与女的比例约为6:1. 胃病现在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多数人共有的问题,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新发胃癌及因 ...

  • 《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四十七首《节妇吟》(张籍)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六]        节妇吟 [中唐·张籍·乐府诗]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 ...

  • 《唐诗鉴赏辞典》第六百一十七首《石头城》(刘禹锡)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六] 石头城 [中唐·刘禹锡·七言绝句]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孤独的灵魂

    第三百九十七章   孤独的灵魂 我已经猜到和林阳有关了,她的表情和昨天一样. 自己生闷气. 看到我,她竟然停止了刚才的表情,问我怎么了.是不是掉厕所了,头发湿成这样了. 只适合林阳说的话却从小美的口中 ...

  • 《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一十七首《巴女谣》(于鹄)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四]       巴女谣      [中唐·于鹄·民谣体]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 ...

  • 【哈佛领导力】(三百九十七)领导权利的运用

    第五章哈佛经理形象设计 一.领导形象:组织形象的化身 新加坡状告美国传媒:国家形象高于一切 (上期) 二.树立形象.新奇的公关策划 哈佛经理公关语言艺术的主要方法(本期) 二.树立形象.新奇的公关策划 ...

  • 《唐诗鉴赏辞典》第一百二十首《山居秋暝》(王维)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山居秋暝      [盛唐·王维·五言律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

  • 太平廣記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

    山 玉笥山 大翮山 山精 石鸡山 新丰山 庆山 瓮峰 夸父山 插灶 河山石斛 终南乳洞 古铁锁 崖山 圣钟山 嵩梁山 石鼓山 射的山 怪山 鸣铙山 赣台 上霄峰 麦积山 斗山观 大竹路 溪 溪毒山 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