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细柳街办南等架坡中村
又名中等村,地处细柳街道东片,细灵路沿线,交通便利。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160多亩,308户,1085人。有高、何、孔、张、麻、王、姬、岳等姓。
村口矗立着一座颇具汉唐风韵的牌楼,与牌楼一路之隔的地名叫做龙漕湾。据说一场狂风暴雨之中,有龙飞经此地,贪恋此处风水气象,降临风尘,一个翻之后永留此处,化身为当今的细柳原。翻身之处留下一片洼地,后人称为龙漕湾。
“凤来祥天”是说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听闻城西南有“灵感寺”香火极盛,便乘凤辇前去拜香。由长安城到灵感寺有条便捷的大驿路,该村位于路旁的坡顶。窦太后返回时已是下午,烈日炎炎,口渴难耐,忽见半道上当地村民张伞捧茶侍于道旁,太后饮茶纳凉,凤心大悦,遂赐村名“等驾坡”。直至“文化大革命”前,村中祠堂尚存一匾额,镌刻“自古等驾”四个字,新中国成立后被改作生产队的库房、磨房,“文化大革命”中拆除。自古等(驾)坡一名三村,依地势分为南、中、北三村,中村规模最大。
村落方方正正,成“回”字形布局,四个门楼均在正南、正北的东西两侧。西边的北门外,筑有宏伟的影壁,西边的南门外有一小庙,人称“老婆堂”。东边南门外有一庙宇,由周边村落共同建造供奉,称为“大庙”,也称“大殿”。庙前廊沿山墙上尚存清光绪年间重修庙宇的功德石碑,碑后曾建有“三教楼”,两旁有两棵古柏。民国时,被周边各村改建为一所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倒塌被拆除,改建为教学楼。现大殿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改革开放后,包产到户,让村民吃饱了肚子。村民住房统一规划,打破千年的“回”字布局,形成东西南北向纵横八条规整街道。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让村民由农闲打工到借助城郊优势成为常年不离乡的农民工。
200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把中村打造成了一个市级新农村重点村、一个市级生态村、长安区卫生示范村。村内道路全面硬化,面积达11800平方米,同时完成村内排水问题,方便了村民出行。打井挖沟修建自来水管道,解决村民吃水难。建成一条8米宽、900米长的环村林带,对出村路和村内街道实施了植树绿化。在村西和村东开通环村路。在村西建造一座1048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和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篮球场,安装各种健身器械。
2011年修建进村门楼。近年来,以村内基础设施为主,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地面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噪音环境质量、卫生厕所建设都已达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
近年来,村两委会干部审时度势,招商引资,使高强集团、鸿业天成、欧西克电子等企业先后在村中落户并投产,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陕西省司法厅厅长路志强、长安区区长杨建强等各级领导先后莅临中等村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