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潮背景下的思乡音乐启蒙

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国大地吹响,那些本以为会在家乡深耕一辈子的人们,纷纷背上厚重的行囊,辞别父母妻儿远泊他乡,拉开了声势浩大的打工潮大幕。

他们肩扛着一块块瓦砾筑起中国的新面貌,也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了改善生活的财富。对于绝大多数打工者,这是他们第一次背井离乡,一面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一面是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音乐总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当打工者们长期压抑的情感无处释放,歌手们开始用音乐为这一特殊的群体发声,“思乡音乐”应运而生。这些歌曲引发了打工者们的强烈共鸣,聆听之时不禁热泪盈眶。

一代歌王——陈星

如果你出生在00年之前,相信你一定听过陈星的歌,90年代,他的歌曾火遍大街小巷,代表作有《流浪歌》、《离家的孩子》、《望故乡》、《新打工谣》等。

陈星被誉为“中国思乡文化的领导者”,在那个年代,他的歌曲饱含浓浓的乡情,带给无数在外漂泊的游子以慰藉。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人返回家乡工作,已经不必再背井离乡。乐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乡歌曲成为了渐行渐远的时代符号,陈星也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

信封里的乡愁

“从前的邮件都慢”,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只有缓慢的书信架起沟通距离的桥梁,传递着远方亲人的讯息。

“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是能让多少家人欣慰的承诺,然而即使是在今天,这样的承诺往往也难以兑现。

电话、语音、视频,逐渐取代了书信,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加迅捷,你又可知,万语千言不如一见,这才是阖家团圆的应有之意。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乡的概念是从打工潮时期盛行起来的,无数身处异乡、无依无靠的打工者们,以家乡作为联结点,建立属于他们的新社交圈。

都是为了生活奔走他乡,实属不易,在千里之外的相遇格外亲切,老乡们互帮互助,抱团取暖,为漂泊生活带来了一丝温情。

“家乡的话你会不会讲,家乡的歌你爱不爱唱,”即使身在异乡,依然会时时思念起远方的亲人朋友,忆起浓浓的乡音乡味。那关于故乡的种种,化作枕边千丝万缕的乡愁,辗转难眠。

酒消不去的愁

一壶浊酒自古就与忧愁结下不解之缘,当乡愁袭来,想起往日,亲朋好友举杯畅饮。今日对影成三人,“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倍感孤独。

每逢佳节倍思亲,偏偏这与家人团圆的佳节还很多,春节、中秋、重阳……每一个本该热闹的节日,都敲击着游子们的心。

来自远方的问候

当打工者们遥望北方的故乡之时,远方的亲人同样在牵挂着离家的人,祈祷着他们的平安。

这首当年火遍大街小巷的《大哥你好吗》,唱出了多少人的心里话,尽管没有言语,却是深藏在每一个远方亲人内心最真切的问候。

“你好吗?”

“我很好!”

走向荧屏的打工族

1994年,一部深刻反映打工潮的电视剧登上荧屏,电视剧定位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之下,讲述了南下打工者们的生活百态和种种艰辛。

这部电视剧就是曾拿下“飞天奖”殊荣的《外来妹》,很多年轻人可能都没有看过这部剧,但杨钰莹演唱的主题曲相信大家都曾听过。

THE  END

文:奈落幻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