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放弃底线,真的就前途光明...
历史教师王汉周
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都关注了2小时前
作者| 清歌向暖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明世宗朱厚熜/大明1566剧照
01
自从上了那份迎合嘉靖G点的分祀奏疏之后,夏言就如同坐上了火箭。
升官速度,比一般人快的多。
一路斗倒前内阁首辅张璁、前礼部尚书霍韬、前勋臣之首郭勋。
从七品兵科给事中(1530年),到了六卿之一的尚书(1531年),用了不到一年。
这是史无前例的。
再七年,取代李时成为首辅(1538年)。
可谓志得意满,睥睨群僚。
可惜,通往最高臣权的路上,从来不缺敌人。
最重要的是,嘉靖是绝不允许夏言永远高光的占住天下第二的位置的。
于是,一个新的政敌,在夏言身边崛起。
——严嵩。
明史奸臣传排第三。
严嵩/大明1566剧照
02
弘治十八年(1505年),严嵩考中乙丑科进士,为二甲第二名(全国第五)。
比夏言早12年上岗就业,但发达要比夏言晚了很多。
嘉靖十五年(1536年)的夏天,嘉靖提出重修《宋史》。
当时的首辅李时推荐严嵩,嘉靖即诏命严嵩调任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这时夏言已经入阁,但仍挂礼部尚书衔。
但夏言这颗政坛新星,已然掩饰不住红的发紫。
严嵩极力追随讨好,出谋划策。
甚至对夏言执属下礼,获其欢心。
严嵩得以主持礼部日常事务。
严嵩和夏言又是江西同乡。
夏言大为信任严嵩,当成了私党。
嘉靖崇尚道教。
仪式需要一种专门奉献给上天的四六体骈文,即青词。
夏言就把严嵩引荐给了嘉靖,让他入值西苑无逸殿,专司撰写青词。
而就是这不经意的笼络之举,成了两人命运转变的节点。
03
某天,嘉靖想将自己亲爹配祀明堂,称睿宗,入太庙。
严嵩与群臣计议,提了一些不同意见。
嘉靖立马就不开心了,自撰《明堂或问》,令廷臣拜读反思。
严嵩顿时惶恐不安,尽改前说,又卖力制订了礼仪细则...
博得了嘉靖大大的一个赞。
从此之后,严嵩完全摒弃了自尊自爱,一切顺从皇帝,讨好皇帝。
严嵩文笔古奥,又善于逢迎,渐渐获得嘉靖的宠信。
嘉靖十六年春,嘉靖陪亲妈蒋太后拜谒山陵。
偏偏严嵩想到一招,请求内阁及九卿大臣到蒋太后跟前行五拜三叩头礼。
随行科道官见没有参与的份儿,也集体奏请。
太后老娘风光无限,皇上儿子也觉得美滋滋的。
作为倡议人,严嵩得了头彩。
严嵩外貌儒雅谦和,也以这种姿态,获得老板、上司的信任。
夏言一开始也对老严深信不疑。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严嵩的本性迟早是要冒出来的。
04
嘉靖十八年,自从跟嘉靖南巡回京之后,严嵩倚仗帝眷,贪赃枉事之事渐多。
这还要承蒙他那个天才儿子严世蕃。
严嵩年纪渐渐大了,礼部有些事都经严世蕃的手办理。
见其中有很多路子可以下黑手进行暗箱操作,严世蕃便乘机大索贿赂。
闹得父子俩秽名远扬。
南北京科道官纷纷上章弹劾。
严嵩以守为攻,装模作样地要辞官,辞呈上有这么一句:
“为人臣于今时,必使主孤立自劳,率皆观望祸福。”
可怜巴巴的说,我所办之事,都是皇上您决定的啊。言官表面上攻击的是我,实际上是在攻击皇上您。
(眼熟吗?当初李福达案张璁给郭勋开脱也用这一招)
他们就是要把您“孤立”起来啊。
“必使人主孤立于上,在位皆无出力任事之人而后为快...”
就这么诡谲的一句,让嘉靖大为感叹,曰:
“此言已尽矣”。
嘉靖,因为不是名正言顺的走常规路线即位,从登上帝位开始,内心就把自己和朝臣划了一条对立线。
05
再说夏言。
当上首辅之后,自觉已达人臣的顶点,就有点懈怠。
之前一直在打拼,如今60多岁了也没个儿子。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夏言就新娶了一房新妾,准备老树开新花。
花些时间鼓捣鼓捣,看能不能生个儿子出来。
这一鼓捣,朝政上的事,就难免跟不上嘉靖的思路,出了些错。
先是嘉靖的亲妈和孝宗的张皇后接连崩驾,刚建成不久的慈宁宫和慈庆宫空了下来。
郭勋建议嘉靖随便挑一个,让皇太子居住。
当时宫内宫外工程连连,经费匮乏,这显然是个合理安排。
但夏言猜测嘉靖可能不太愿意这样做,再加上是郭勋的提议,便强烈反对。
因为两宫是嘉靖修给亲妈住的,没住多久他妈就死了,郭勋让嘉靖他儿子住进去,嘉靖不开心。
于是对夏言的好感倍增。
但别高兴太早。
06
后来,郭勋倒了。
有一天没事,嘉靖又问:太子应居何处?
夏言可能是前一晚上和老婆加班到很晚,赶着上班没吃早饭,有点低血糖,迷迷糊糊的。
忘了自己以前说过的话,奏称重建新宫花费太多,应让太子住进慈庆宫。
你丫耍我玩儿很开心?
郭勋之前提议的时候你丫怎么说的?
嘉靖亲书谕旨下发到都察院,直斥夏言之非:
1、着重提到郭勋案,认为是夏言背后操纵其事,在郭勋入狱后仍罗织罪名,置其于死地;
昨夏言测知东宫迁移,无故力称改慈庆为东宫府。夫废母后备制以纵奉子,朕必不为。言前称朕意为正,驳郭勋之非,今何一用勋言?若今谓为忠正,前亦忠正?前谓为非,则今亦非也。盖嫉人贤己,欲美必皆己出,亦无归美君上之意,是其纵肆已成性,必不迁于忠谨敬畏之地。夫何谓?郭勋以不领敕下狱矣,犹千罗百织;如何自拟君旨,谓不必用敕...
2、我当皇帝的不上早朝,你当首辅的就不在内阁值班?!就知道整天窝在家里造人,军国大事都在你家里裁定。这是把祖宗的江山社稷视作儿戏!不把我放在眼里啊!
朕不早朝,彼亦不入内阁,军国重事径自私家而专裁之,王言要密,岂宜人臣视如戏具!
3、还有你们科道官,瞎了还是聋了。这么大的事,就没一个人知道?为什么早不弹劾夏言?
如此大事,言官岂无一人知见,不闻一言片疏纠发,徒知欺谤君上,弄法舞文,排挤忠直...
嘉靖很是恼怒。
夏言,危险了。
07
话说,嘉靖入居西苑后,对斋祀更为痴迷。
皇帝的乌纱翼善冠他不戴,别出心裁地制作了一顶高一尺五寸的香叶冠。
实则是一种变形的道冠。
嘉靖经常戴着香叶冠参加道教仪典,还特命有关部门仿照形制,用沉香木雕成五顶香叶冠。
第一批制成之后,赐给了首辅夏言、大学士翟銮、礼部尚书严嵩、成国公朱希忠及驸马都尉京山侯崔元。
在嘉靖看来,这是对臣下的非常之礼遇,是君臣鱼水之欢的最佳佐证。
夏言却不给面子,上了道密疏:香叶冠不是大臣应该戴的东西,我不敢接受,你怎么送来的,我怎么给你还回去。
嘉靖原地就炸了。
好死不死,又一天,嘉靖在西苑接受召见这五位大臣。
严嵩故意戴上了香叶冠,并笼以轻纱,以示珍重。
嘉靖果然大为高兴,把他单独留下叙话。
见左右无人,严嵩扑通跪在地上,泪如雨下,哭诉夏言对他的排挤和欺凌。
正好两泡尿,一个壶。
“老严呐,你过来。夏言有什么罪过(你对他有什么怨言)都说出来,朕为你做主。”
严嵩便乘机揭发夏言种种纵恣不敬之事。
嘉靖听得怒火中烧。
还有添油加醋的。
夏言性格高傲,皇帝身边的小太监有事来传达,夏言对待他们像奴婢一样。
而严嵩,则每次都拉着他们的手,让座,嘘寒问暖,不忘悄悄塞点金啊银啊什么的。
因而,这些近侍都争着说严嵩的好话,抢着揭露夏言的短处。
08
夏言不可能感觉不到嘉靖的不满。
他开始满怀惶惧,处处小心谨畏。
然越是如此,嘉靖就越怀疑他干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
上有对他日渐厌烦的皇帝,下有谋划取而代之的严嵩。
夏言只有上疏求退:
臣积罪稔戾,上干宸怒,无地自容,旬日闭门席藁待罪...
臣辅导无状,久玷揆席,加以衰年无子,忧患伤心,百病交侵,四肢骨立。伏望皇上悯臣衰残,哀臣孤苦,放归田里,苟延余龄,则生当殒首,死当结草。
情辞甚哀,嘉靖也就没那么生气了。
只是老话说得好,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八天后,出现了严重日食。
嘉靖认为这是“正坐臣子欺逼君父、外阴侵犯内阳之咎”。
批令夏言革职闲住,并令礼部将敕旨晓谕天下。
列举了朝政“三失”,向夏言开炮:
1、“太子为臣,怎么可以住进太后寝宫,以与君父并列?”
2、夏言以首辅之重,“欺凌君上,作威作福不下郭勋之罪”。
3、蒙古各部屡屡犯边,如履平地,抢劫如同家常便饭,而“内外臣工通不爱民如身,视国如家”。
嘉靖认为朝政的“三失”,已演为天变的“三咎”,宣布自己要修省三日,内外臣工当日也要深刻反省。
至于夏言,革职反省。
09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八月,也就是夏言被革职的第二个月,严嵩以礼部尚书本官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兼掌礼部事。
两年后,严嵩将翟銮排挤出阁,继任首辅。
累加至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后来入阁的吏部尚书许讚、礼部尚书张璧,就是充数而已,都不能进西苑上班,大权掌于严嵩一人之手。
这时的严嵩虽然年过六旬,然,精神健旺,体力充沛。
从早至晚在西苑直房值班,绝不偷懒躲避。
和夏言之前的消极怠工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嘉靖对他更加夸奖。
而,夏言的外(饭)卖(盒)越来越近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