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职场的人缘,都败给了这几个口头禅……
星标并回复☝『福利』 送你一套成长资源包
文丨小云 来源丨云说职场
全文约 2700字,建议阅读时间 6分钟你好,我是小云。
你有没有喜欢的口头禅?
有人喜欢说,“没问题,我搞定。”
说这句话的时候,同事、领导都喜欢听,但实际上呢?是不是就真的没有问题?一旦遇到问题,你搞不定的时候,别人就会给你负面评价,因为你调高了大家对你的预期,而预期不被满足,就代表了你能力不达标。
相反,如果预期相对较低,你又超越预期完成了任务,人们往往会觉得你很棒。
还有一些人,也经常说一些口头禅,但有些口头禅是真的败人缘。
1“我不是说过了吗”
李四最近刚刚被调整了岗位,加入了一个新的团队。
这个团队大概30多个人。
虽然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但基本都在一个系统里面,对彼此都略微有一些了解。
李四呢?因为参加过一场集团组织的演讲比赛,而且获得了那场比赛的亚军,被很多知道。
在职场里,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无论你的资质有多好,一定先让别人认识你,而认识你的最好方法,就是打造一个标签事件,比如李四演讲能力很强。
大家都会李四多了一层好感。
在第一次团队作战,完成了一个方案之后,团队要对这个方案进行沟通讨论。
过程中,大家彼此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有人说,第一部分需要再把背景加进去,告诉大家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有人说,第二部分的总体思路还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理一下框架。
还有人说,第三部分的计划不够精准。
李四就针对这些人的意见给出了反馈。
然而,当他的反馈说完了之后,有人又针对他说的内容,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意见。
李四说,“我不是说过了吗?这件事情是这样的,巴拉巴拉。”
讨论会中,有不同职级的人,而李四的职级是最低的,显然在这种场合,这个口吻有点不太适合。
我也以为李四只是当时着急辩驳,这句话出来没有经过大脑而已。
事实上,他说这句话确实没有经过大脑,因为这句话是他的口头禅。
在后来的几次聊天中,餐桌上,几乎在任何沟通场景中,都能听到李四的这句“我不是说过了吗?”
讲真,你说没说过,根本没有人在意,别人或许对你说的内容根本就没有兴趣。
更何况,这句话在听者来看,有一种不尊重对方的意思,甚至带着点嗔怪。
后来,我自己也有意不太与这个小伙儿聊天,刻意拉开一下距离。
毕竟,在沟通中,让别人感到舒服,是非常最重要的。
大多数情况下,沟通不顺畅,并不在于沟通的内容多艰涩,而是沟通的环境不太好,而这个环境是你自己亲手打造的,只是你还不自知。
2“但是……”
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我自己有个口头禅就是说“但是”。
有一次,我在跟部门同事过一个材料。
我说,“小王啊,这个材料写的不错,有很大进步。但是,有几个地方还需要改进和完善。”
后来发现,我虽然我表扬了对方,好像对方并不怎么买账,从头到尾的一脸不情愿。
我就让对方回去反思一下,是不是有更好的做法。
不但对方反思了,我自己也反思了。
不是我主动反思的,而是有一天我在看一本书,关于沟通力的书,名字我忘记了,在书里看到一句话,这句话直接把我的心都震碎了。
书中说,如果你要表扬一个人,你就直接表扬他,不要在表扬的时候,还给他提出一堆意见,这会让对方觉得,你只是想给他提意见而已。
如果你想给一个人提意见,开场最好能说出他在一场事情中的两三个亮点,相信我,只要你善于发现,就一定能找到不止三个。
很多人接下来一定会说,但是还有几个地方需要改善。请你把“但是”替换成“同时”,再看看对方脸上的神情,是不是会好很多?再看看对方接下来的执行力,是不是会好很多?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都要哭出来了。
因为我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来,在给予表扬方面,似乎一直都在做无用功。
即便我已经在很用心的做到前半句,深刻挖掘对方的亮点,然而对方感受到的只是我但是之后的批判和意见。
从此之后,我就开始在自己周边的沟通场景中,尝试把“但是”换成“同时”。
有一次,同事完成了一个报告,就过来跟我沟通。
我说,这个报告写的不错,逻辑架构上很顺,从不同的维度做了分析,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同时,如果能够把与往期数据的对比放进来,就会是一份相当好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