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还是没能逃过翻拍魔咒?

初看《沙丘》,你一定觉得这就是视听的魔法天堂。极具高级感的、cult风的、磅礴的全新宇宙画卷会在你的面前徐徐展开,配合着汉斯·季默谱写的科技感与神秘感兼备的音乐,你会对“近年大银幕上第一部科幻史诗大片”有绝对的实感。“震撼”,足以形容本次视听体验。

但是看着看着,你又会陷入到迷思、无语、质疑甚至困倦中,当第155分钟到来,你会早已忘记“震撼”两个字怎么书写,心中惟余两个振聋发聩的汉字——就这

视听一流,男俊女美的S级大作《沙丘》,可能还是败在了这里……

叙事!节奏!电影版《沙丘》的一生之敌

当从1984年到2003年的影视版《沙丘》都因为剧情惨遭滑铁卢时,2021电影版《沙丘》就成为了原著粉丝和一众吃瓜影迷眼中唯一的期望。《沙丘》会怎么取舍?怎么择优?怎么规避掉之前的那些坑,怎么在前者的基础上再拍出风格和味道……所以在掌勺《沙丘》时,维导的心情一定宛如走钢丝。

可以看出,维导在商业和艺术之中做了太多的平衡。对于《沙丘》庞杂的故事进行大批量地删繁就简,主要聚焦于厄崔迪和哈克南家族之间的纷争,同时在间隙使得其余《沙丘》的经典设定鱼贯而入,也有空间发挥视听语言的艺术。观众们跟随着保罗的视角,经历了解世界,经受考验,丧亲等一系列戏剧性的成长。

所以,从整体的叙事逻辑和架构来看,2021版《沙丘》并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沙丘》的叙事可以保持在6分以上的原因。但众所周知的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恰恰是这些叙事里的细节,让这部野心勃勃的科幻,在成为“史诗”的路上搁浅

电影全程过“平”。这个“平”来源于“菀菀类卿”的熟悉感,更是来源于节奏的失衡。《沙丘》并不是没有冲突。无论是保罗接受试炼时,通过黑箱玩转观众的期待视野,还是众多变故和暗地里滋生的阴谋因子,不仅符合典型的戏剧三一律调性,更是有着完整的“起承转合”逻辑。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电影的“平”,则来源于观众感知到的乏,因为对于这种宿命论视域下的成长、复仇,太熟悉不过了!同题材的有《星战》,再追溯久远一点有《王子复仇记》《基督山伯爵》……或许现在的起点爽文都不会用这样的套路行事了。

全局与局部的失衡 是《沙丘》的空白

在此基础上,为了表达出原著中的哲思和深意,维导将其浸透到了镜头语言中、台词中。然而,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一套逻辑,已经在《沙丘》中行不通了。维导确实是一个“科幻诗人”,很会把科幻从下里巴人玩转成阳春白雪。在之前小体量的文本《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中屡试不爽。

但是只可惜,《沙丘》的文本体量过于庞大,在这样的叙事框架之下,过于突出的视听化风格必然会影响叙事。本来就晦涩的《沙丘》再使用诗意式的叙事手法,只会被拉得更加拖沓、冗杂,叙事和视听必然开始互相牵制,沦为了精致却索然无味的商品。

跳脱出电影美学再来看,原本剧情的情绪和气氛累积已经到了一个顶峰,开始需要解释的时候,强行富有哲理的台词就替代了逻辑,看似为电影增加了质感,实际上只会更让观众觉得云里雾里。视听,并不是大多数观众的关注方向,而好莱坞最不缺的就是视觉上好看的电影

如果电影本身的定位就是一部典型的艺术电影,那么使用这种长镜头和缓慢的叙事节奏可以被理解。但是,观众对于《沙丘》的期待可不是《降临》的第二部,而是有《魔戒》质感的科幻作品,而是2021年的《2001太空漫游》。那么在这种情况下,S级的构图、运镜、色彩,却配合着商业化痕迹重的完成度低乏味和新意均欠缺的叙事,实在有些缺乏说服力。

除了视听和故事的失调,还有世界观和期望的失衡。《沙丘》在前期仿佛填鸭式地试图为观众灌输太多“大”的东西——大的概念,大的框架,大的世界观,但是却没有做好任何支撑起“大”的格局的局部的、细节性的东西。比如逻辑,比如动机,比如人设,使得失望大于期望,“神作”、“史诗”从发自内心的敬仰贬值成了宣发话术

作为一个大ip或是系列电影的序曲,《沙丘》合格。毕竟节奏温和平缓,丝毫不唐突,娓娓道来了故事所有的设定,并留下了故事眼。

但是作为一部独立成片的电影,《沙丘》并不合格没有讲清楚一个简单的宿命论故事,全程没有任何拥有记忆点的剧情,仿佛一直在为观众叠加氛围感,但是到了情绪真正需要迸发的时候,整部电影又戛然而止,惟余观者在最后一场拉垮又不明所以的打戏中面面相觑。可以说,叙事、节奏,依然是《沙丘》的阿喀琉斯之踵。

2021年,古典之美还有必要吗?

换一种角度思考,《沙丘》最大的意义,也许不是电影本身的质量,而是向观众抛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值得思考并且深究的点——为什么2021了,我们还要翻拍60年代的故事

1960年处于信仰迷失时期的人们,会痴迷于宿命论,建立在伦理悲剧上的复仇这种带有古希腊古典悲剧色彩的故事。但是在追求多元和个性的现代,很明显,这种论调已经稍显过时。那么重复的、乏味的“古典之美”,究竟还有意义吗?

《沙丘》其实已经用别具一格的视听风格,和“摄像机外”额外想表达的东西,给了我们导演的态度和答案——依然,并且非常有必要

《魔戒》重映的时候,有人说,“不知道这部电影现在有什么意义,也没有讲什么好看或者有反转的故事,还拍了三个小时。”引得无数可以沉下心来思考的人含泪喟叹。事实上,《沙丘》的意义也如此。

接近三个小时的篇幅,肯定讲不完赫伯特写了七年的故事,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观众静下心来去感受,去沉浸在氛围之中,而不是追求功利化的理解,在浮躁的商业电影市场中太难得了。《沙丘》之于已经过分成熟商业化的科幻电影,无疑是开辟出了另一个类型和另一条路。其存在,成功公映的本身,已经是一种价值。然而稳健的感知性的本身就是“古典之美”的最大表征

高级的文明依然使用冷兵器战斗,或许是不可知论里对于人类想象力匮乏的佐证,但是“冷兵器”单调的背面,则恰恰是人类渺小的认。《沙丘》穿透了一个残酷却现实的道理,无论是cult 元素、巨物还是禅宗,总是在表达“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人类依然是很渺小的存在。而自视渺小,从而保持谦卑,就是“史诗”存在的意义

所以无论到了2021年还是2100年或是3021年,总会有人去回望历史,总会有人去追求古典的、永恒的东西,因为无论人类承认与否,再璀璨的文明的起源,都是一块小小的石器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史诗的序章,《沙丘》绝对合格;作为审美和视听艺术的呈现,《沙丘》应当赞扬;但是作为一部独立成作的科幻史诗电影,正如保罗在电影的最后跨过第四面墙对观众说,“路还很长”一样,《沙丘》的封神之路,也依然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