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女人》之丹花(20):白家庄大搬迁
编者按:《丹江女人》之丹花进入第三章:《乡关何处》。内容提要:失去了家园的白家庄人被迫迁往木瓜公社。一队牛车托着白家庄,离开了丹江。面对房少、地少、学校远等诸多不利因素,活在他乡的李丹花,开始了新的思索与奋斗!
28
白家庄人在捞完了浸泡在水中的家具之后,在晒干了被丹江水打湿的衣服之后,在领取了救灾粮救灾款之后,在安葬了英雄毕国宝之后,白家庄人守望着丹江,守望着丹江上的点点白帆,守望着江面上微微露出的白家庄的屋脊,开始思索着今后的生活。
“白家庄整队迁到木瓜公社,那边房子已经腾出来了,土地也腾出来了,已经安上麦根,过去就能收。”魏铁杆在会上说。
会场还在白家庄的谷场上,丹江水就在场边,水面几乎与谷场相平。波浪相拥着,拍打着谷场边上的土埂。人们不说话了。能说啥?房子被淹了,地被淹了,成了一只无巢可归的鸟儿。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丹江水就有脚边,说不定,还要长呢!
还是九叔公先开口了:“我说两句。白家庄在这三官殿,已经几千年了。自周成王封地到现在,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现在,要离开这片土地,心里确实有点舍不得。但水逼人走,不走不行。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在咱们顺阳川的历史上,有过几次迁徙。最大的一次是楚都迁郢。那时,楚国还是一个小国,都城在咱丹江河畔,叫龙城。龙城由于离周天子太近,没法大规模地发展。楚文王接受谋臣的建议,迁都于郢,终于霸业。明朝时,李自成过淅川,杀了不少淅川人,加之闹瘟疫,十室九空,大片土地没有人耕种。朝廷便从陕西往淅川迁人。这就是咱淅川人说老家是陕西大槐树的来历。搬迁,既然已经决定,那么,晚搬不如早搬!”
白中举道:“我提个建议,在搬迁前,咱们先去那边,去看看点,对对号。知道谁住哪儿,土地咋样,房子咋样,回来,心中有个数!”
魏铁杆说:“我同意大家的说法,会后,我就到公社汇报!”
第二天,白家庄人组成了一支队伍,一户一人,到木瓜踩点。没有车,人人背了一袋干粮,步行。走了两天,终于到了木瓜公社。这是河南与湖北相接的一个边缘小镇。白家庄迁往的地方,叫红旗大队。房子是当地人腾出的老房子,还有一个大队部的大院,与自己原来的房子比,那就差远了。这不说,关键在土地。白家庄二百三十口人,除去投亲靠友,还有183人。红旗大队给白家庄人腾出了90亩土地。按照腾出的土地,每人还不到半亩。这些土地又都是岗坡地,死土瓣儿,旱不收,涝不收,得靠天吃饭。
白家庄人不愿意,围着木瓜公社吵闹。
木瓜公社的党委书记接待了采点的白家庄人。他坐在那里,仔细地听移民们诉说。
吕栓子说:“农民以地生存,土地不说好坏,可人均还不到半亩地,你说,俺们搬过来,这往后的日子该咋过?”
白面坡说:“俺是党员,俺也得说几句。你们给的这些土地,小麦亩产最多不会超过50公斤。90亩地,能产多少?这近200口人,吃啥?喝啥?”
木瓜公社的书记发了话:“我理解你们,你们说得都对。可我们有我们的难处。一个大队,哪儿能调出那么多土地?而你们又要求整队迁入,我们也有难度啊!我提议,你们这个队分成二个队,我保证你们人均划一亩土地!”
“分成两个队,哪一半搬到哪儿?”顺阳问。
“搬到东风大队!”书记道。
白家庄人在一起一商量,便同意了书记的提议。回到白家庄,人们便商量分队。白姓一个队,吕姓一个队。队里的公共财产开始分割了。存款不多,共300来块钱,直接分到户,分到人。牲口、犁耙这些生产用品,分成了2份,配成2套,抓阉儿。吕栓子临时被推选为队长,与白中举一起抓阉儿。分完了财产,那边的土地也腾出来了,白家庄各家都准备着搬迁。
搬迁前,白家庄又组织了第二次踩点。这次,更细,更准确。谁住在哪儿,几间房,都分得清清楚楚。
顺阳从邓县看房回来,丹花跟王凤娃便迎了上去。
顺阳说“那边的房子看过了,一人半间,咱家分了一间半房子。”
“别急,喝口水,慢慢说!”丹花倒了一碗茶水,端给顺阳道。
顺阳接过茶碗,喝了一气,用手擦了擦嘴,接着说:“咱们跟白家周、白家全三家,住在大队部里。青砖齐檐,瓦房。在分的房子中,算是最好的,其它的都是土坯墙,仰瓦顶。大队部有个大院子,大门。土地都是岗坡地,黄土瓣,比咱这里的地可就差远了!”
“栓子哥离咱们家有多远”丹花问。
“他们在东风大队,85个人到那里还作为一个生产队。离咱们那里还有几十里路呢!”顺阳道。
木瓜公社距三官殿有150里路。全县共迁移14000多人,县里没有能力统一派车。迁移费补贴到各家各户,自己想办法。
顺阳和丹花着了急。分队时,小队分了11头牛,一辆大车。挨家挨户运,少说也得三俩月。再说,那边的麦子已经安上,长得咋样,心里牵挂;房舍是当地人腾出的公房、民房,究竟咋样,心里牵挂;道路、交通如何,心里牵挂。总之,木瓜公社虽然陌生,但那里是自己的明天。三官殿好,可已经被水淹了,不是久居之地。晚走不如早走,早走早安生。
白家庄已经有人迁走了,李丹花的心里着了急。可是,没有车,急也没用。
王凤娃问:“咱们啥时间搬?”
“关键是车辆,有车,明天就搬。这次搬迁,国家不统一派车,搬迁费都已经发了,让咱自己想办法。这几天,俺正在为这事操心呢!”顺阳道。
“依我看,咱这里搬迁的户多,马车少,一是难找,二是要价高!不如回娘家,让我爹帮忙想想办法。”丹花道。
“可不,大姐的公公不是会赶马车吗?让他找2辆大车,一趟就搬走了。”顺阳道。
一家人商量一定,便开始收拾东西。能打包的,都打成包。柜子、脸盆架、床之类的东西,能拆的都拆了,打成捆。(未完,待续。图片摘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 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