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唐锦禄|| 相遇是缘(散文)
相遇是缘
作者:唐锦禄
主编:非 鱼
在人生的旅途中,过客匆匆,有些人与你短暂相处后,彼此便擦肩而过,虽然他与你只有一面之交,但这一面之缘,往往驻足成你生命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第一次在长江漂流,想拍的三峡风光。从重庆出发后的第二天,船停奉节,上下旅客,乱糟糟的,一我找张报纸,坐在甲板上闭目养神。待船开动后,才睁开眼,这时我发觉下层船仓甲板上蹲着一位背头素衣的画家,在他身体的左侧有一大像框,周恩来同志的画像跃然纸上。伟人虽然走了四十多年了,没想到,我会在初春季节,而且是在长江上见到他。只见他一手靠前,一手叉着腰,睿智的目光注视着秀丽的山川。
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产生一一给画家及其作品在三峡上定格,让周总理的"身影"出现在他生前关注的三峡大坝前。当然这种想法要得到画家的支持才行,看着他那沉思的样子,以及艺术家特有的气质与深遂,让我对他有种敬畏之感。机不可失,一股强烈的欲望驱使我走上前去同他攀谈起来。他很爽快答应成全我的想法,并告诉我他是为了完成一个心愿才自费踏上这次旅程,他准备到武汉下船,再北上京城,时值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前夕赶到天安门广场。
船到神女峰及三峡大坝前,画家与我配合得相当好,他艰难地捧起大像框,我抓住时机,构成我想要的画面。后来在一次摄影比赛中,我的一幅命名为《长江遗梦》的作品荣获三等奖。画家对三峡的各景点掌故、轶闻相当了解,一路上他几乎成了我的导游。第三天傍晚,当黄鹤楼映入我的眼帘,也是画家下船时,而我连声谢谢都没说。除了知道他是一位业余画家外,其余的我一概不知。也许人在旅途,相遇是一种缘,彼此分别之后,如果对方仍然给你留下值得记忆的东西,那么可以说明你曾经的旅途不是寂寞的。如果你也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至少可以说你身上有一种感染力,有放光的地方。
前年夏天,我去广西桂林参加笔会。回来时只买到站票,所以只好在一节车厢内站着,一位在桂林做生意的内陆人很客气地招呼我同他挤一挤。素昧平生,我不好意思"侵占"别人的"领土″,更何况是夏天,两个人的座位挤上三个人,不好受。他再三邀请,我还是推辞,生意人时刻想着赚钱,说不定我屁股一落座,他马上要收座位费。他也许看出我的心事,告诉我他曾经也是个码字者,是N市作协签约作家,且成果颇丰。目前,他已下海经商。
既然是同行,我不能再推辞了。一路上几十个小时的时光,我们之间的话题当然是离不开如今的文坛,他介绍他当年大学毕业后在N市作协做签约作家的经历,我则谈现在对文坛的看法。当然我们也对酒当歌,一块到车厢交接处于烟雾缭绕中谈人生的话题。买盒饭时,每次都是他抢着付钱。他说自已是码字过来的,知道码字人辛苦,稿酬有限,但为了弘扬正能量,再辛苦也得码好字,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出差我最怕带东西,无奈家人和朋友都请我带点地方特产。所以回来时大包小包非常沉重。从空调车上一进入南京这座大火炉,热得让人受不了。然而就是在这种天气下,这位文友替我分担"重量",从火车站站台一直到广场,短短的几百米,热得他脸都发紫,那件崭新的衬衣汗湿沾沾在身上,透露出他丰满的肌肉。
他把我送上到兴化的长途汽车,自已累得气喘嘘嘘。我要去给他买杯冷饮,他坚决不让,说自已还要急着赶回家。接着冲我挥挥手,转身就走了。
背影中,我清楚看到他那高大且儒雅的身驱,在阳光下是那么的耀眼……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唐锦禄,曾用名:翰儒,笔名:德行天下、与世无争、昭阳君。号:柳叶居士。中共党员,江苏兴化人,退休干部。喜爱文学和码字,以"读书写字品香茗、听雨观云赏花草"自娱自乐,亦有2000多篇各类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且多有获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