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团建这么招人恨?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接受团建?作者半佛仙人从员工和企业的角度,分析了团建的利弊。虽然用词较为犀利,但观点值得我们探讨思考。这篇文章3500字,预计8分钟读完,希望企业明白团建的本质,希望我们拥有真正的团建快乐。

作者 | 半佛仙人
编辑 | nana
源 | 半佛仙人(ID:CCH_chunnuanhuakai)


每一个进入社会的人

都免不了团建的“苦”

团建这东西,已经快发展为职场毒瘤了。
每一个被社会毒打过的年轻人都被公司毒打过,每一个被公司毒打过的年轻人都被团建毒打过。
职场平时已经够虚伪了,居然还要搞团建,和SB们一起做一些故作亲密的事情,让不让人活了。
一般的团建都是这样的流程:
周一,HR早早发来通知,让你们全部人准备周六日去团建,通知的最后一般会有单独标出的几个字。
“不允许请假”。
我很疑惑,明明工作日有状况还能偶尔请假,为什么一项跟工作无关占用你休息时间的事情还不能请假。
周五,你完成了一周的工作,运气不太好,被HR发通知,强制跟几个同事去准备团建物资。
你们跑遍市里的几个超市买各种烧烤肉食,一次性餐具纸杯,矿泉水饮料,碳块酒精。
第二天要比工作日起得还早,跑回公司集结,如果不幸有车的话,还要自己开车过去。
顶着毒辣的太阳,一身大汗跑到郊区、海边、农家乐。
一群人排成几队,在几个外包公司请来的团建教练安排下,原本不熟的一堆同事被迫分成几个小组,起着各种跟公司有关的名字,玩各种拔河,二人三足之类的高中生都觉得尴尬的弱智游戏。
然后顶着一身臭汗在篝火边或者烧烤炉旁吃着那些不是没烤熟就是已经焦了的食物。
一边吃着烧烤,一边跟你得罪不起的老板和名字都不一定叫得出来的同事聊天交心。
当你好不容易结束了这一天的行程,老板转头就来一句,不如去喝点酒/打一下牌/玩几把麻将。
你想拒绝,却怕被打上不合群的标签。
好不容易结束这一切,回到那个不算高级的酒店。
躺到床上,你全身乏力,双腿累得像要断了一样,但是第二天还要爬山。
第二天你再次顶着太阳和一身的汗,爬上了山。然后在山顶,一群跟你一样的人,展开横幅,聚成一团,把领导围在中间,拍了一张大合照。
傍晚,你坐着同事的车回到市区,自己下车后再单独坐地铁回家。
回到家,你打开朋友圈,看到老板发的朋友圈:
“XXX公司第一季度团建!”“XXX一家人。”“难得的放松。”“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下面是同事们虚伪的点赞和夸耀。
你点开电脑,想要开始编辑简历。然后想想现实,却还是去点了个赞。


为何很多人团建后,就离职?

随便打开一个招聘网站,10个公司里有9个都把团建作为福利,写在了待遇那一栏。
很长一段时间里,团建都作为新潮企业的标配而存在。
很多企业期待用这些看似新潮的概念把公司塑造出一种高大上的形象,用来诈一些刚毕业的大学仔。
对公司来说,他们花了钱,花了时间,让你们不用工作去游山玩水,大概没有比这更好的福利了。
只要有一些标配的福利,那就称得上大公司了。
但很奇怪的是,团建总会成了年终奖发放结束之后的第2个离职潮。
很多公司在团建完了之后,总会有人离职,甚至不少员工对团建这件事口诛笔伐。
而老板却觉得自己花了钱、时间、放下架子跟你们这群普通员工玩成一团,转过头你们就盘算着离职跳槽,反过来还要说公司坏话,典型的二五仔,于是也开始对员工口诛笔伐。
明明是要拉近关系的事情,最后弄得大家搞崩。
上一个这么牛的项目,叫P2P。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团建的本质是什么?
要了解为什么团建搞成这么沙雕的样子,就要了解清楚团建这件事的本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团队建设是指为了实现团队绩效及产出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系列结构设计及人员激励等团队优化的行为。
提升团队的正面能量、向心力及更加优化的合作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让员工觉得自己和公司是一体的,更好的为公司卖命。
团建,源于利益最大化。
没有一家公司觉得团队已经足够团结,没有一个老板会觉得员工已经足够卖力,没有一个商人会觉得利益已经够了。
既然员工不卖力,那该怎么让他们更卖力呢?总不能加钱吧。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不花钱,就让一个员工为公司卖两条命,心甘情愿996、007、24小时待命呢?
于是团建这个职场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就应运而生了。
人均成本几百块,不占用工作时间,让员工通过免费的游戏互动,让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公司之间建立情感联系,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忠诚度。
尤其是在加班的时候,不是考虑自己加班,而是觉得自己在帮兄弟们一起加油,从而忽略不合理的工时以及应该有的加班费。
一本万利,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
当然没有。
所以团建结束之后,往往大量的员工开始离职,或者萌发离职意图。
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老板的一本万利,建立在员工的万本一利,甚至万本无利上。
在老板看来完美的团建,在员工眼中等于:
工作量丝毫不减,个人时间被严重占用,违反个人意愿的游戏活动,跟上司、同事强制社交带来的严重不适感,恶劣的出行、居住条件,以及毫无必要的体力支出。
本质上就是公司对员工意愿的不尊重,对员工个人自由的强烈干涉。

错误运用团建,只会伤害员工

讲道理,团建这个概念在创造出来的那一刻,是中性的,并没有什么贬义。
管理学家在提出这个概念时,初始目的是通过提升员工的心情,提高员工间的互相了解程度,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但他们大概没想到,现在的老板们会在开源的时候还顺带节流了。
创造性的提出了休息时间团建,低成本团建,偏远山区团建等让人忍不住举起中指点赞的办法。
这种低成本团建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老板们企图用小钱,撬动员工心中的大爱,用大爱驱动员工啃骨头。也就是用爱发电,当然是用员工的爱发公司的电。
生活不是电影,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充当人肉发电器。
团建问题冲突的关键就在于,老板希望通过员工开心的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但在流程上却完全按照“让自己开心”的方式去实行,导致了最终结果的巨大差异。
那么,如何正确的提升工作效率?最简单的方法:给钱。
工作嘛,不就是为了钱。
没人愿意跟钱过不去,只要钱给够,姿势全都会。没人嫌钱多,但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困难的方法。
老板让员工提升效率是为了多赚钱,如果能给钱,也没必要做团建。
一切问题,归根究底还是为了省钱。一切花里胡哨的东西,归根究底就是没钱。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如何让员工用爱发电呢?

用爱发电虽然可耻,不过也不是完全不能用,实际上这个是有技巧的。
但既要员工用爱发电,老板又要单方面自己爽就有点过分了。
用爱发电的关键是要让员工主观上的心里爽,从而员工克服客观物质上不爽。
员工心里爽才能有爱,有爱了才能发电。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来的:兄弟情,“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传承,也为用爱发电创造了客观上的优势条件。
那么,如何让员工用爱发电呢?
其实就是2招。
1、减少负面,让员工心里爽
在工作量不减的情况下给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
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但起码搞定员工上班的心情。减少不必要的喊口号、开会、撕逼、团建。
减少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内容。既然要把员工当工具人,就让他做个高效率的工具,不要让反向的降低他的效率。
简单的来说,就是不要给员工添堵。
2、增加正面,增加员工的情感联系
团建可以,以员工需求为主,想喝酒去喝酒,想spa去spa。
提前安排好工作,不要占用工作时间。工作以外的麻烦,老大扛。
你知道很多社畜听到最感动的话是什么嘛?
是“做好你的工作就行,有事我来扛。”是“我的人,轮不到别人来指手画脚。”
当年顺丰快递员被人当街扇巴掌,王卫一句“不追究到底,不配当顺丰总裁”在底下快递员刷了多少好感度。
这么做效果好,当然更重要的是成本低。
既然做戏,那就做全套。
不然真的不专业。
情感联系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而那些低成本团建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并没有起到情感联系的作用,反而斩断了员工留在公司的最后一点念想。

写在最后

很多老板根本没搞懂,形式主义的团建,实际上就跟假期时硬要子女早起的父母一样。
本质不是为你好,是为了享受你听话、服从管教带来的心理快感,是纯粹的自我满足罢了。
但他们没想过,员工也不是蠢货。
真正的蠢人熬不过社会毒打。
讲道理,如果员工真的一直对公司不满,对工作环境不认可,他也没必要等到团建后再离职。
能入职这个公司,就代表他已经接受了这个钱,已经接受了这个待遇,起码没有过于强烈的不适。
而当这种低成本团建降临在他身上时,其实只是点醒了他一件事:“知道你恶心,不知道你原来这么恶心”。
当各位老板看到团建完,行政发过来的大合照时,可以想想那一张张无奈的笑脸背后,藏着多少句:“老子不忍了。”
赚钱可以,请尊重为你赚钱的人。
而作为员工,其实也要特别清楚一件事情:
工作只是交易,要有职业道德,但不要投入感情。公司不是家,公司不是家,公司不是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