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3任法因势不听而听

韩非》卷14奸劫弑臣诗解3任法因势不听而听

题文诗:
圣人治国,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

而不恃人,以爱为我.君臣正直,可以得利,

尽力事主;正直之道,不可得安,则臣下必,

行私干上.明主知之,设利害道,以示天下.

人主虽不,口教百官,目索奸邪,国已治矣.

人主目耳,非若离娄,非若师旷,目明.

不任,待目以明,所见都少,非不.

因其势,待耳以聪,所闻者寡,非不欺道.

明主者使,天下不得,不为己视,天下不得,

不为己听.身在深宫,明照四海,弗蔽弗欺.

暗乱道废,聪明势兴.善任势者,国安,

不知因势,国危.古秦之俗,君臣废法,

服私是以,国乱兵弱,主卑.商君,

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者,

末作,利本.当此之时,民习故俗,

有罪可免,无功可尊,轻犯新法.于是犯者,

诛重而必,告者赏厚,奸莫不得,被刑者众,

民疾怨而,众过日闻.孝公不听,行商君法.

后知,有罪必诛,告奸者众,民莫,

刑无所加.国治兵强,地广主尊.所以然者,

匿罪罚重,告奸赏厚.此使天下,为己视听.


【原文】


  从是观之,则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爱为我也。恃人之以爱为我者危矣,恃吾不可不为者安矣。夫君臣非有骨肉之亲,正直之道可以得利,则臣尽力以事主;正直之道不可以得安,则臣行私以干上。明主知之,故设利害之道以示天下而已矣。夫是以人主虽不口教百官,不目索奸邪,而国已治矣。人主者,非目若离娄乃为明也,非耳若师旷乃为聪也。不任其数,而待目以为明,所见都少矣,非不弊之术也。不因其势,而待耳以为聪,所闻者寡矣,非不欺之道也。明主者,使天下不得不为己视,天下不得不为己听。故身在深宫之中而明照四海之内,而天下弗能蔽弗能欺者,何也?暗乱之道废而聪明之势兴也。故善任势者国安,不知因其势者国危。

    古秦之俗,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兵弱而主卑。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当此之时,秦民习故俗之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也,故轻犯新法。于是犯之者其诛重而必,告之者其赏厚而信,故奸莫不得而被刑者众,民疾怨而众过日闻。孝公不听,遂行商君之法。民后知有罪之必诛,而告私奸者众也,故民莫犯,其刑无所加。是以国治而兵强,地广而主尊。此其所以然者,匿罪之罚重,而告奸之赏厚也。此亦使天下必为己视听之道也。至治之法术已明矣,而世学者弗知也。

【译文】

由此看来,圣人治理国家,本来就有使人不得不爱我的办法,而不依赖别人出于爱而为我效力。依赖别人出于爱为我效力就危险了。依靠使人不得不为我效力才能平安。君臣之间没有骨肉之亲,如果凭正直态度可以得利,臣下就会尽力来侍奉君主;凭正直态度不可以求安,臣下就会营私来侵犯君主。明君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设立赏罚措施来昭示天下,如此而已。因此君主虽然不亲口教化百官,不亲眼搜索奸邪,国家却已治理好了。作为君主,并非眼睛像离娄一样才算锐利,并非耳朵像师旷一样才算灵敏。假定眼睛不靠君主法术,而要等到亲眼看见才以为明白,看见的东西就少了;这不是不受蒙蔽的方法。假定耳朵不靠君主权势,而要等到亲耳听到才以为清楚,听到的东西就少了;这不是不受欺骗的方法。作为明君,要使天下不得不为我看,不得不为我听。所以身处深宫之中,明察四海之内,而天下臣民不能加以蒙蔽和欺骗,为什么呢?因为愚昧混乱的办法废除了,耳聪目明的形势形成了。所以善于借势的,国家安定;不知借势的,国家就危险了。

古代秦国的风俗,君臣废法而行私,因此国乱兵弱而君主卑弱。商鞅劝说秦孝公要变法易俗,倡明公道,奖励告奸,抑制工商,便利农耕。在这种时候,泰国百姓习惯于犯罪可以赦免、无功可以显贵的旧俗,所以轻易触犯新法。于是对违反新法的人刑罚严厉而坚决,对告发奸邪的人赏赐优厚而守信,所以奸邪的人没有不被发现的,遭受刑罚的人很多,民众怨恨,大家的责难每天都能听到。秦孝公不加理睬,坚持推行商鞅的法令。民众后来知道有罪必诛,而告发奸私的人多,所以民众没有敢犯罪的,刑罚也就没有对象施加了。因此,国家太平而兵力强盛,土地广大而君主尊贵。泰国所以治理得好,是因为对包庇罪犯的惩罚严厉,对告发奸私的赏赐优厚。这也是使天下人一定成为自己耳目的方法。最好的治国法术已经够明白了,而当代学者却一点也不懂得。

(0)

相关推荐

  •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想要做君主,就要尽君主的责任:想要做臣子,就要尽臣子的责任. 赏 析 这是孟子讲君臣之道的一句话.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与圆的准则:圣人的 ...

  • 中国名言大辞典:君臣(二)

    [明主好要,暗主好详]语出<荀子·王霸>.英明的君主善于抓要领,愚昧的君主喜欢样样都抓.要:指要领,纲领.详:细密:完备. [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语出<韩非子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6赏罚术正霸王功成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6赏罚术正霸王功成 题文诗: 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导民,赐以功赏, 不以仁义;严刑重罚,禁以罪诛,不以人主, 爱惠得免.无功不望,有罪非幸.讬于犀车, 良马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5重罚防奸仁惠而乱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5重罚防奸仁惠而乱 题文诗: 世之学者,说人主曰:仁义惠爱.其皆不曰: 乘威严势,困奸邪臣,主美仁名,不察其实, 是以大者,国亡身死,其国小者,地削主卑. 何以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4愚学同俗法士同义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4愚学同俗法士同义 题文诗: 世之愚学,讘䛟多诵,先古之书,乱当世治; 智虑不足,避阱井陷,妄诽法士.俱与法士, 有谈说名,实去千万,名同实异.而圣人者, 审是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2循名审辞奸去臣忠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2循名审辞奸去臣忠 题文诗: 有法术者,为人臣得,效度数言,上明主法, 下困奸臣,尊主安国.度数之言,得效于前, 则赏罚必,用于后矣.人主诚明,圣人法术, 而不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1擅臣蔽主废法行私

    题文诗: 奸臣皆欲,顺人主心,取亲幸势.主有所善, 臣从誉之;主有所憎,臣因毁之.人之大体, 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今臣所誉,人主所是,此谓同取;臣所毁者, 人主所非,此谓同舍.此 ...

  • 《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十四原文翻译

    奸劫弑臣第十四 凡一奸一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人臣 ...

  • 韩非子 奸劫弑臣

    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 ...

  • 韩非子015奸劫弑臣第十四

    凡一奸一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 ...

  • 《韩非子》卷4爱臣诗解法义非宥隆威去奸

    <韩非子>卷4爱臣诗解法义非宥隆威去奸 题文诗: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千乘之君,无以防备,有百乘臣,必在其侧, 以徙其民,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