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的遗作,也是治愈系神作
北京国际电影节虽然在4月13日举行首映礼,但是其正式的展映在清明节假期的第二天就正式开始了。
在电影节展映的重量级“据点”北京电影资料馆的一号厅,展映的第一天上午十点的第一部电影就是一票难求,瞬间售空的日本新片《日日是好日》。
其实《日日是好日》的日本上映时间是2018年的10月底,但对于中国大陆观众来说这是首次放映,并且吸引大家走进电影院的是“树木希林遗作”的这个宣传点。
相信大多数观众熟悉树木希林是通过2018年在中国火爆的那部是枝裕和导演的《小偷家族》,她在之中的奶奶角色,复杂的情绪被树木希林自然的表现出来,丝毫没有表演的痕迹。
可以说,是枝裕和和树木希林是互相成就的一对组合,是枝裕和的电影中,几乎都会出现树木希林的影子。从2008年的《步履不停》开始,一直到去年的《小偷家族》,树木希林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走过了春夏秋冬。(影迷们开玩笑的把树木希林当做是枝裕和电影中的彩蛋)
树木希林是日本国宝级别的女演员,所以她去世引起了举国震动,而这部表演大师的遗作自然有着必看不可的理由了。
导演大森立嗣以拍摄生活流而见长,他可以在生活流之上掺杂各种类型元素让电影更具吸引力,比如那部非常火爆的中二话痨片《濑户内海》,再比如在生活的平淡中隐藏杀人暗流的《再见溪谷》,而这次他将人生道理与茶道匠人完美的结合,让你在误以为这是一部类似《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匠人题材影像时,给你会心一笑和治愈心灵的力量。
影片改编自茶道教授森下典子所著的书籍《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所以影片里关于茶道规矩的描写真实而极具专业性。
电影用时间做轴,围绕着典子向武田老师学习茶道这一时间跨度很长的核心事件,为我们揭开了日本茶道文化的一角,以及在茶道中所蕴含的这种“日日是好日”的人生哲理。
时间是影片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剧情发展可以说是在典子这个主要人物的人生道路上做文章的,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学茶道之前的迷茫、学茶道时的酸甜苦辣、学茶道后期的成熟知性。
这三个阶段恰恰也是典子作为一个女性(人)在人生与生活逐渐成熟,逐渐找到自我定位的进步曲线。
机缘巧合,还是大学生的典子和表姐美智子一起到武田老师家里学习茶道,这是贯穿影片整体的一条对比剧情线,两个主要人物也就是姐妹二人,两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迥然不同。
美智子在茶道上更有天赋,领悟力更强,但最终却没有坚持,选择了工作、结婚,最终淡出影片的主要叙事。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典子,承担了茶道学习阶段的大部分笑点,她笨拙领悟力弱但是认真并且不断坚持着。
最终也在武田老师的帮助下,达到了“可以开班讲课”的茶道水平,并在人生道路上也不断领悟着,成长着。
典子的坚持恰恰是茶道能够成功的必备因素,日本茶道的第一关键就是要用不断重复的动作,熟能生巧的匠人精神。它对于步骤要精确把控,甚至对进行茶道之前的步伐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一步也不能多走。
茶道的二十四年里,典子是那个最终坚持的人,茶道的二十四年里,她在人生中也经历了就业、失业、恋爱、失恋、亲人去世。在得到与失去中慢慢体味如何是“日日是好日”。
电影时刻紧扣时间这个细节,武田老师有一个小狗图案的茶碗,是十二年一个生肖轮回才使用一次,而在电影中则是第一个阶段和最后一个阶段拿来使用进而形成了对比。
这二十四年里,典子的身边人换了,她自己的目标也改变了,人生道路和二十四年前相比,将加减法都呈现在观众眼前。
这时你会发现,时间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
而时间也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名词。这在电影中被清晰的展示出来,茶道和时间奇妙融合,充满着禅机和人生哲理。
其实很简单:日日是好日,虽然茶道上,每一次都在重复,但是这是具有仪式感的去面对时间的流逝,不仅是简单的重复着,每一次重复都有着每一次的领悟。
这不是一部简单去讲述茶道的匠人电影,而是一堂借助茶道的人生哲理课。
“没有被《大路》感动的人生毫无价值。”电影中典子对于费里尼的《大路》尤为推崇,认为每一个阶段看都有全新的感受,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日日是好日何尝不是这个意思?
戏剧终将落幕,烟花绚烂飘零,人生大路,别急着选择,要不先坐下来喝杯茶?(缅怀树木希林女士)
笔者按:北影节第二篇新片推荐,是值得静下心去看的日系传统治愈类影片,尤其是在树木希林的场外事件的影响下,整个电影放映都像是一场巨大的缅怀仪式,而另外一部也是打着“树木希林遗作”的电影《38岁的伊丽卡》就有着蹭热点之嫌,恰好笔者这两部都已经在北影节观看,后者虽然同样是类型片及格线作品,但质量和卡司以及话题度都是不如《日日是好日》的。
----
原创:拆房子的阿七(原名:第七大陆)
编辑校正:慢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