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黄芩黄连汤——麻疹,心慌胸闷,小儿昏迷泄泻,痢疾

19麻疹——邵章祥医案

胡某某,女,4岁,1983年12月11日诊。患儿6日前发热、咳嗽、流涕,眼泡浮肿,泪水汪汪,倦怠思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苔白,口腔颊部见“麻疹黏膜斑”,已服辛凉解毒透疹之剂,肌注柴胡和庆大霉素。现身热躁扰,麻疹不透,舌红苔黄腻,脉浮滑数。麻疹时毒夹秽浊之邪,侵袭肺卫,蕴结阳明。方用葛根芩连汤加蝉蜕、淡竹叶各10克,清轻宣化湿浊,苦辛畅达气机。喂服1剂,热减疹透,疹色红润,分布均匀;继以前方加花粉、石斛,生津解毒;再用甘淡之品益胃化湿,依次收效康复。

按语:本案麻疹未透,见舌红、苔黄腻、脉浮滑数等症,为表邪不解,湿热内蕴为患。葛根芩连汤既能清利湿热,又可解表透渗,方证相对,当径用不疑。《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葛根解肌,麻疹外出,则营卫外发而病退,麻疹不出,营卫内陷则病进。麻疹之病,最怕内陷,忌用寒凉之药,而此仍用黄连黄芩,不畏其寒凉者,就是热闭于内。而此麻疹者,就是外感伤寒之病,此为一定之理。不知解表,必营卫内陷而危亡,葛根大剂,也能解肌,透热发疹也。外寒内热,无汗用麻黄桂枝,热盛淫蒸,外见汗出,内见利下,不受辛热,则用葛根辛凉。(闫云科医案,已经说过,口腔颊部见麻疹黏膜斑,本条医案应验。)

20心慌胸闷

杨某,男,29岁,山西省人,兰州医学院干部,1980年4月5日初诊。患者于一月前曾饮酒,之后自感疲乏无力,心慌,胸闷,失眠。后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部分未下传,并室内差异传导,结论为异常心电图。舌红苔薄白,脉促有力。辩证为心阳亢。方用蓄根苓连汤加阿胶:葛根24克,甘草6克,黄芩6克,黄连6克,阿胶(另包,洋服)9克。水煎,分二次服,三剂。二诊:患者服上药后,自感心慌、胸闷好转,不再失眠,遂停药。十余天后,因劳累病又复发,症状同前,又服上药三剂。三诊:患者又服上药三剂后,病情又好转而停药。但之后,每遇劳累,病情极易复发,故喝其连续服药十余剂后方停药。观察一月余,再未复发。经心电图检查,除1导联和V,导联的T波与主波相反外,余无异常,结论为心电图大致正常。《经方直解》

体会:《伤寒论》谓“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前人注解云“可用葛根芩连汤”,其意为葛花能解酒,葛根亦能解酒。该患者因酒后发病,且本方又能主治脉促之症,故用本方治疗而获效。加阿胶者,是因患者属阳盛伤阴之证,以其滋阴,使亢奋平、伤者补。(《古方新用》)

论;本案主要应用依据,就是舌红苔白,脉促有力。舌红为火逆,脉促有力,不为虚象。

21小儿昏迷泄泻

黄儿3岁,夏月伤于饮食,寻患泄泻,心烦口渴,便利腥黄,小便赤短,病经旬日。医用胃茶汤治之,利稍减,渴加剧,声嘶不食,日多不少效,易余诊治。患儿僵卧不语,视目尚有神光,白珠微现红丝,舌质红,唇绛,苔干黄,口常作饮状,头额略热,腹肤热犹剧,呼之不应,现昏迷状,指纹青紫。正沉思间,值小儿大便,下如黄水,腥秽难闻,仍憬然慧悟。盖由肠胃积热之为祟也,疏导之则愈。处葛根黄苓黄连甘草汤、小承气合剂,加花粉、薏仁生津利尿。谓曰:“服此泻增勿惊,药以逐积,故利多,积去则利止。”果一剂而利剧,再剂寝减,神清思食,三剂利全止,能起坐。继以滋阴养胃剂清补,半月而安。(《治验回忆录》)《经方直解》

22疫利样下利——(矢数道明治验)

4岁男孩,突然发热40度,意识不清,泻下臭味之黏液便,腹部软弱,左下腹部触及索状物,且有压痛。脉数而忽强忽弱,呈现所谓促脉。与葛根黄连黄芩汤,发热逐渐下降,下利亦减少。第3日热退。第4日诉口渴,但水入口即吐。因有烦躁与小便不利,故与五苓散,呕吐立刻停止而痊愈。《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疫利”应该是急性菌病,患儿泻下臭味之黏液便,不大像菌病。“疫利样下利”则是类似于菌病的腹泻,属于肠侵袭型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1967年,日本首先报告本病。主要见于大儿童及成年人。大便呈黏状、糊状,或带血,可有腹痛,很像菌痛,但无里急后重。菌痢通常为脓血便,且有里急后重。

医者把“脉数而忽强忽弱”理解为促脉,以此为重要依据使用葛根黄连黄芩汤。症状好转后,又出现五苓散证,医者及时转方而获痊愈,体现了随证治之的精神。另外,葛根黄连黄苓汤的系文只言“利遂不止”,没有说明大便性状,本案的“泻下臭味之“黏液便”可补其不足,作为临床重要的参考。《汉方治验选集》

23外感热痢

徐某,壮热,腹痛,下利日十余次,色黄气臭,肚门灼热,口渴心烦,苔黄燥,脉滑数。王益民用大剂葛根芩连汤加白芍,一剂热退利减,再剂其病如失。《万友生伤寒方证医案选》

论;壮热,口渴心烦,苔黄燥,此脉滑数,皆是表证。葛根二黄汤,又解表里。

24外感热痢

孙孩,壮热不退,大便溏泻,日三四次,烦躁不寐,自咬衣服,甚至咬人,唇红舌黑,江西省余千县医院中医科用葛根芩连汤加灯心,一剂泻止神安,再剂热退而愈。又雷姓孩,发热吐泻甚剧,经治三日,诸症渐减,而烦躁甚,唇红舌赤,该科亦用葛根芩连汤一剂治愈。(《函讯》)《万友生伤寒方证医案选》

论;两粒医案,皆是小儿,壮热即外感经阳外蒸,溏泻即里气内壅,胃腑不容。小儿外感,最常见此病。

25痢疾——陈宝田医案

谢某,男,26岁。1980年8月24日中午11时初诊。患者陈述于昨天感觉全身乏力,怕冷,至今日清晨8时突然恶寒发热,全身疼痛,头痛无汗,腹泻呈水样便,伴有轻微的里急后重。检查:舌苔黄白相兼,舌质红,脉浮数,体温39.6℃

此为太阳与阳明合病,宜葛根汤合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12克、黄芩10克、黄连6克、甘草10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7枚,水煎服,令多饮水,覆被取汗。复诊:中午12时15分,服第一煎药约15分钟后大汗出,在体温降至正常的同时,恶寒身痛、头痛完全消失。但下午1时许,出现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确诊为急性菌痢。投葛根黄芩黄连汤合白头翁汤,连服5剂,诸症消失,大便镜检转阴,粪便培养转阴。

论;本条是典型医案,不用误治,即见提纲各证。恶寒发热,全身疼痛,舌红,脉浮数,此是外感。腹泻水样便,轻微里急后重,下利不止。无手足厥,无腹痛虚寒证,也无热痢下血证,就是葛根汤证。胃腑不容,则利下也。葛根二黄汤,双解表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