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现青铜境、非常罕见!
战国时期,贵 族生活的日渐奢靡,追求自 由享乐,青铜器作为礼器渐渐式微,而铜镜作为日常器具,摆脱了青铜艺术“礼乐”及祭祀神灵的羁绊,成为了青铜铸造艺术的完 美载体,但“山”字纹,作为雷纹的一种简化状态,依然保留着纹饰本身的文化属性,即表达出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的敬畏,和驱灾避祸的美好祝愿。
在普遍使用玻璃镜的今天,铜镜作为生活用品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铜镜中所凝聚的中华文明的传统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部铜镜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发展史。我们不仅可以从铜镜不同的形制、表现题材、装饰图案等方面中追忆逝去的风韵与情怀,还可以从它的冶炼、制造等工艺领略古人的高深智慧,体会古时的生活方式,感受古人的生活智慧。
青铜镜凝结了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理念,是古人生活和艺术创作的结晶。据现有史料记载,绘画与书法艺术分别于齐家文化时期和战国晚期表现在青铜镜上,铜镜上的铭文和纹饰所展示出的诗文、书、画不仅是一个朝代的缩影和历史的见证,更是一部青铜镜上的艺术史。
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上的优势一直为世所公认,而古铜镜正凭着这一优势而被世界承认,除了细如发丝的精良铸造工艺外,铜镜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古铜镜另一个被追捧的原因就是经过长年的历史积淀,反映的是传统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看形”也是鉴定古铜镜的一个方面,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厘米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所以,仿制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
上古的镜是大盆(名“监”),“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说文》)。三代之初,监用瓦制,自商周起铸造铜鉴。秦朝开始铸造铜镜,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制作精良,材质多样。铜镜经过战国、汉、唐三个发展高峰期,到宋、元逐渐衰落,明代末期传入玻璃后,铜镜慢慢被替代
对于不少藏家担心今年铜镜市场会出现回落的问题,虽然铜镜市场现在的价格与前一段高攀的价位相比有所下降,但是与最初拍卖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涨幅。“今年是调整期的开始,作为铜镜项目从发展到现在,应该是不会消沉的,因为它有市场和发展的前景,本身具有这样的潜质。在这个调整年,可能恰好是我们选购的年代,我认为这是个机会。我也不认为是回落,而是正常的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