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元璋的儿子们(六)
朱椿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母亲是郭子兴之女郭惠妃。郭惠妃生下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蜀王朱椿、十三子代王朱桂、十九子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朱椿就是老大。郭惠妃和马皇后因为郭子兴的原因,也算是姐妹,每一年朱元璋都会派人前去祭祀郭子兴,毕竟将他追封为滁阳王,还为他修建了庙堂,最初是派太子前去。后来随着朱椿年纪渐大,而且他和郭子兴算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外孙,所以就派他前去了。
朱椿于洪武四年(1371年4月4日)出生,洪武十一年(1378年)。7岁时受封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19岁的朱椿就藩成都。朱椿是一个喜好读书和做学问的人,“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称。到成都后,在如今成都的红照壁一带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蜀王府,也即后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成都“古皇城”,成都的皇城文化源于此。还在沿锦江修建了筹边楼、望江楼、散花楼,成为了成都的标志性建筑,均是朱椿之功。
朱椿从小就很聪明且机智,也算是朱元璋喜欢的皇子,但是他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子朱标以及后来称帝的朱棣有名气,但朱椿却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朱椿就藩到成都之后,将当地治理的是非常不错的。他不像其他的王爷一样大肆在封地练兵,增加自己的兵马人数。朱椿对于当地治理更多还是依靠教化,而且在当地也非常重视农桑,通过减免赋税几项措施,百姓对他还是非常爱戴的,而且因为属地的兵马人数也比较少,即使在建文帝继位之后,大肆的打击藩王,对这位叔叔还是非常信任的。在当时朱椿还有一位亲弟弟,首先就被朱允炆针对,将他贬为了庶人,但是却将他送到了朱椿的封地,让他好好教导,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朱允炆对于朱椿的信任。因为他一直提倡儒家的思想,讲究不争。
据说朱棣起兵谋反的时候,找到了朱椿,朱椿只说了四个字,便是“忠孝为藩”。看到这四个字之后让朱棣十分开心,这句话就是在暗示朱棣他是支持造反的,只要为了忠孝的事情,他就会支持,不管这最后是不是朱棣要造反。他这个时候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土地治理上面,而且还对自己身边人表示,要将属地治理好,外边的事并不用多管,因为他手中也并没有太多的兵力,所以战争的双方也并没有过分的去拉拢他。朱棣造反成功做了皇帝后,朱椿的地位依然非常的稳健,成全了朱椿成了四川的一代贤王。朱椿的另一个弟弟谷王朱橞在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带燕兵渡江计伐至金川门外,朱橞开城纳降。朱棣继位后,念朱橞献城有功,封朱橞驻长沙。随着势力不断扩大,手下的兵马很多,他就想就想要在走朱棣的老路,通过清君侧自己做皇帝,而为了得到支持,还专门给自己亲哥哥朱椿写信想要让他来帮忙,结果朱椿私下就将这封信送到了南京。接下来朱棣很轻松的就将这次谋反压制了下去,对于朱椿就更加看重了。永乐十四年(1416),朱棣称赞朱椿曰:“王此举,周公安王室之心也。”再度入朝,朱椿获赠金银彩缎数万。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二月十一日(3月22日),朱椿去世,享年53岁。
史料记载,朱椿一生生育了18个子女,其中儿子6人、女儿12人。除第五、第六女无从考证外,其余16个全部长大成人,并分别获封郡王、郡主。尽管朱椿有6个儿子,却是痛苦大于快乐。长子朱悦燫(lián)没等到继承王位就先死了;二儿子朱悦爠(qú)心术不正,被迁到湖南居住;三儿子朱悦燇(jùn)、四儿子朱悦炘、六儿子朱悦烯死时都没有子嗣,爵位被废除。只有五儿子朱悦𤉎(shào)还算争气,不仅意外地继承了蜀王爵位,还让蜀王一脉延续下去,直到明朝灭亡。
朱椿的亲弟弟朱桂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洪武七年七月十八日(1374年8月25日)出生,四岁时就被封为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改封代王,同年就藩大同府,他的王妃是徐达的二女儿。朱桂到了大同整天无所事事,于是就带着手下人去大街上闲逛,朱桂在袖子里藏了一个铜锤,只要碰到看不顺眼的人,便会用铜锤敲对方的脑袋,将其击毙,如果有人敢上来劝阻,立即就会获得同样的待遇。他除了用铜锤敲人脑袋外,朱桂还喜欢在街上收罗民女,遇到漂亮的,直接将其抓回府里,让其充当宫人,这一举动直接激起了民愤,朱桂整日胡作非为,被建文帝朱允炆知晓,在建文元年(1399年)废为庶人。朱棣即位后,恢复了朱桂的王爵。朱桂又开始大干坏事,朱桂首先要做的就是重修王府,为了获得免费的劳动力,他利用职权调来大量士兵,并还擅自从地方的银库中拿钱,来干修私人王府的勾当。即使朱棣下了命令,但朱桂却左耳听右耳冒,根本不将圣旨当回事。你不让我用朝廷的钱,我就自己征税。朱桂直接找到当地的官员给百姓增加一成赋税,甚至银钱不够的时候,还带领手下,日闯民宅,强取豪夺。根据历史记载,成祖朱棣曾列出朱桂的32条罪状,这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嘉奖”,明朝第一恶王,真的是名至实归呀!朱桂在正统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446年12月29日)去世,这样的恶人竟然寿高72岁。
代王府邸位于今大同市大南街一带,临近建筑有东城墙、鼓楼、南城墙、华严寺、圆通寺、凤临阁等,明末清初时毁于战火。大同九龙壁是代王府前照壁,与北京故宫九龙壁、北京北海九龙壁合称“明清三大九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