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 | 孤帆一片日边来:一代宗师吴湖帆

说到近代的书画大家,其中的吴湖帆被认为是“最标准继承中国画传统”之人。

他精通书画、鉴定、诗词,家学渊源,学养深厚。

张大千曾说过平生佩服的“两个半画家”当中,第一位就是吴湖帆。

在当时的画坛,他们二人并称“南吴北张”。

今天小编就用吴湖帆生平的几则轶事,带大家来了解这位昔日上海画坛的一代宗师吴湖帆。

回味那个离我们不远的时代下的文人风骨。

家学渊源

吴湖帆能够标准地继承中国画传统以及成为一代鉴藏大家,是有原因的。

他的祖父吴大澂是清代学者,父亲吴讷士是吴大澂哥哥吴大根的儿子。

在经历了晚清甲午海战战败后,宦海浮沉失意的吴大澂回到人文荟萃名贤流寓的家乡苏州,着手整理著作和金石书画鉴藏,其晚号愙斋,是东南一带金石书画界执牛耳的人物。

吴大徵作品

作为自幼被家族寄予厚望的吴湖帆,自然而然就成为此一道的继承者,吴府在吴湖帆六岁时就安排他在“愙斋”随幕僚陆恢摹习花果。

吴湖帆8岁那年,与二姐吴惠菁合照,他便于筒中拔笔书其背面:“二姐十岁我八岁。”

那时的吴大澂已中风卧床,看到吴湖帆书而惊叹道:“此子他日当有所成。”

于是就将其家藏财物分而为二,一份分给女儿,而将平生所藏字画、青铜彝鼎尽归吴湖帆,并于床前亲授家藏文物之名目及来龙去脉。次年吴大澂就去世了。

▲吴湖帆一生仅长住过两个地方 其中之一就是上海嵩山路88号

吴湖帆后来到上海后,租了一栋楼,叫做“梅景书屋”。

家传至吴湖帆,梅景书屋中已汇集了祖父吴大澂“愙斋”、外祖父沈树镛“宝董室”、岳家潘氏“攀古楼”收藏,再加上自身四方蒐集,积得古物近半壁江山,被世人称为鉴定“一只眼”

“一只眼”意思是他触目就能立判真伪。

合璧《富春山居图》

吴湖帆的鉴赏之道,完全体现了传统书画鉴定的特色,即收藏、鉴定与绘画的互联互通。

这一点与北宋米芾、元代赵孟頫、明末董其昌以及近代黄宾虹、张大千和谢稚柳是同样的。

他们让古人杰作在自己的绘画道路上助其一臂之力,正如大千所言“挹彼精华,助我丹青”。

而长期的笔墨实践,也让他们在鉴定时更为火眼金睛。

展出中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话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上海汲古阁主人曹友卿携刚购买的一张破旧的《剩山图》请他鉴定。他一望便知此画非同寻常,以商周古铜器换下了这个残卷。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卷(浙江省博物馆藏)

与故宫所藏《无用师卷》影印本(《富春山居图》的后段)一对照,《剩山图》竟然是它的前段!

1939年,吴湖帆将《剩山图》原迹与《无用师卷》影印本合裱为一卷。

这竟然是三百年来《富春山居图》被焚为两段后,第一个将其合璧的举动!

剩山图与无用师卷结合图示

1954年,他在《富春山居图》分隔两岸五年后,全本临摹,做到了《富春山居图》的全图合璧。

62岁的吴湖帆将毕生所藏第一名迹《剩山图》捐给浙江省博物馆。而他在花甲之年悉心临摹的那一卷,2011年惊现北京翰海,创下9890万元的个人作品成交纪录。

丹青之艺

强大到遭人妒忌的色彩,

精密到无以复加的笔墨,

集尽前人之精华,

抒尽胸中之逸气。

海派书画大家吴湖帆的青绿巨制《万松金阙》(局部)。

包括《万松金阙》在内的一批创作于1930年代后期的青绿山水,让吴湖帆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也正式奠定他在江南画坛的“盟主”地位。

《万松金阙》中,除了吴湖帆在青绿设色方面的创新,还有将青绿与金碧设色在同一张画上的结合运用,融宋人的大青绿与唐人的勾金于一炉。

山石染色用青绿矿物色层层渲染,而松杆、石纹、屋舍、远山、茅草则用真金研粉做颜料勾填皴染,显得既富丽堂皇又清逸雅致。

吴湖帆 1939年作 《楼台烟雨图》

1930年代以前吴湖帆的作品其实是色彩甚少的。他早年的画风以水墨浅绛的“四王”风格为筑基,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画坛的风潮。

1930年代后,吴湖帆被聘为故宫博物院审查委员。当得缘饱览大量常人难见的宫廷内府藏画,他的眼界为之大开,不由惊叹于宋元及其以前,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相当讲究的色彩。

吴湖帆 1938年作《松壑鸣泉》

据说,一次吴湖帆在仔细查看一张南宋画家赵伯驹的山水画残片之后,参透了青绿设色的画法奥秘。原来,这是多层上色叠加之后产生的神奇效果。他开始将这样的画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青绿水墨兼收并蓄,摆脱一家一派的束缚。

吴湖帆曾发现南宋青绿设色渲染达七层之巨,对其山水创作颇有启发。此外又引入更多海派国画色彩。由此,将古代青绿山水语言发展得更加丰富与明丽。

吴湖帆 1958年作 庐山东南五老峰

陆俨少曾以“笔不如墨,墨不如色”指出吴湖帆青绿设色山水的艺术地位,其自身亦称“古人作画尚笔尚墨者论甚广,余偏以尚色图之”,对此颇显得意。

情意之眷

才子配佳人,自古以来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出现的丹青夫妻不在少数,吴湖帆与潘静淑则是近现代艺坛上一对著名的丹青伉俪。

潘静淑是名门之后,嫁妆中有珍贵文物无数。

二人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常常一起切磋画艺,鉴赏书画。

吴湖帆与潘静淑

潘静淑生前擅绘花卉蔬果,辅以个人气质修养,设色清丽淡雅,笔下流露秀逸之气,具出尘之致。

通过青菜、萝卜等蔬果的描写,寄寓甘贫乐道、追求平淡生活的独特感触,以缘物寄情,托物言志。

敷色清隽雅逸,布局中疏落有致,顾盼呼应,将中国画小品的瓜果蔬菜变得清雅、温婉、秀丽。

1939年,潘静淑因病于四十八岁之年逝世,给吴湖帆带来折鸾之痛。为怀念静淑夫人,湖帆先生以潘氏生前名句“绿遍池塘草”为题,延邀耆宿贤达、艺文名士和门生弟子凡百二十人书画题咏,抑缶鼓之悲,于1940年集为《绿遍池塘草图咏》。

梅景书屋

“梅景书屋”是吴湖帆在上海嵩山路上的居所,他在此传业授徒,凭着因材施教的原则, 培育出一批各有专攻的书画家、鉴定家。

梅景书屋门风甚佳,众弟子每逢大年初一,便齐齐前来向吴湖帆拜年。

吴湖帆一生中用过二十多个书斋名,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出名的就是“梅影书屋”。

但是又有说是“梅景书屋”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吴湖帆的孙子所说:

我爷爷与奶奶(潘静淑)于1915年结婚,当时奶奶的陪嫁中,就有一件梅花题材的藏品——宋代的《汤淑雅梅花双爵图》。1921年,我奶奶30岁生日,她爸爸送的生日礼物 ,又是一件与梅花有关的宝贝——宋刻印版《梅花喜神谱》。这两件宝物的汇聚,才使“梅影书屋”得以产生。“梅影书屋”中那个“影”字,是寄情的用语,体现了爷爷奶奶形影不离,共同描绘文化蓝图的意境。

盖有“梅影书屋”印章的藏品,许多都是爷爷奶奶共同收藏的。在中国的文字中,因“景”字通“影”,爷爷的书画中也有以“梅景书屋”题斋名的。我奶奶于1939年病逝。之后,爷爷用斋名不再用那个“影”字题写了。其中的含义,或许也应有形单影只之意吧。

吴湖帆所处时代正经历世纪之变,古典的士林文化、文人生活已经渐行渐远。

梅景书屋师生合影 1941年二月八日摄 左起:沈思明、朱梅邨、俞子才、陆抑非、徐玥、王季迁、赵公绂、徐邦达、陆沁范、潘志云、叶藜青、张守成、黄秋甸,中者为吴湖帆

吴湖帆始终坚守中国传统绘画正脉,并培养了一批梅景书屋弟子,实为“一枝独秀的梅影高华,遂蔚为百花齐放的春色满园。”

去之可惜

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初年,是大师林立,人才辈出的时代。

可惜,遭逢乱世,他们大多都历经过艰苦岁月,好不容易到了相对和平的年代,还要遭逢文革,得到善终的人实在不多,吴湖帆也并没有例外。

1965年10月,因中风住进上海华东医院,由他后来的夫人顾抱珍照料。

在“文革”爆发之后的1966年12月26日,吴湖帆因为“地主”身份而被医院的造反派逐出,回到了嵩山路家中继续养病,但身体每况愈下。顾凤仙后来说:“在吴先生生病、住院或去世时,没有一个亲戚朋友来关心、探望吴先生。”

戴小京著《吴湖帆传略》(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年版)中说:“一九六八年八月十一日,弥留之际的吴湖帆,鼓起最后的余勇拔下了插于喉头的导管,嗣后很快就沉入了昏迷。

除了在几日前,他在病榻上为前来探视他的外甥朱梅邨写了两句犹如偈语的绝笔:‘情中明事体,理外见天机’之外,这一代大家没有任何遗嘱,也没有人知道他临终前在想些什么。然而人们从他最后的举动中似乎看到了他可杀不可辱的铮铮傲骨。”

梅景书屋经过了多次抄家,早已狼藉不堪,四壁空空。

吴湖帆的遗体放在一个类似于医院的活动小病床上,身上穿一套白色短衫衣裤,赤脚无袜,食道上还插着一根通流汁的导管。

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样一代大家,他的收藏文化也被称作为“最后的辉煌”。

现在像吴湖帆这样的“全能人物”已是凤毛麟角。往昔讲求融会贯通的艺术界,被一刀一刀割裂为若干专业。

吴湖帆 作,潇湘八景:江天暮雪

画家只管挥毫泼墨,鉴定家伏案研究,收藏家一掷千金,各司其职的同时也只盯着各自的这一亩三分地,相互之间颇有点隔行如隔山的意思。

假若回望民国,会发现传承古代文脉的大画家,其画外功夫个个了得。

收藏是他们品赏与感悟的实物来源,鉴赏治学是他们深入传统真髓的必经之路,创作则是他们承古融今、表达自我的抒发途径。

或许今人也没必要将他们的身份界定那么分明。有时,“模糊”未尝不是一种精确。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0)

相关推荐

  • 吴湖帆《瑶岛深山图》

    作为海派山水画坛的翘楚,吴湖帆的山水画融古开今.早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吴湖帆的家世和才华,他的声望日渐高涨,与赵叔孺.吴待秋.冯超然合称"海上四大家",又与吴子深.吴待秋. ...

  • 书画鉴藏大师吴湖帆

    民国六大收藏家 民国时期的书画收藏, 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 就是收藏规模越大,越有眷恋情结, 不肯以其轻易交易赚取个案中物的利润. 为爱而藏:为嗜而藏:为信仰理想而藏. 如"民国六大收藏家& ...

  • 一段富春山居图残卷,承载着吴湖帆与潘静淑的伉俪情深

    自古以来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出现的丹青夫妻不在少数,苏州大收藏家吴湖帆和苏州大姓潘氏之女潘静淑则是近现代艺坛上出现的一对著名的丹青伉俪.他们不仅在生活上是情意绵绵的人生伴侣,在艺术上更是亦师亦友的搭档与挚 ...

  • 薪火相传!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陈长进获“一代宗师”称号

    六十载匠心不改,一甲子薪火相传.今天上午,在"大国工匠 一代宗师"陈进长大师从艺60周年活动现场,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负责人向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大师名人堂尊师.河南省非物 ...

  • 国画大师吴湖帆精美山水画欣赏!

    吴湖帆 山水图 张大千平生称自己最为佩服的"两个半画家"中,第一个就是海派山水的代表性人物吴湖帆.民国时期,吴湖帆润例远超张大千.齐白石,比溥儒高出一筹,比肩前辈宗师吴昌硕. 吴湖 ...

  • 吴湖帆 | 他是山水画大师,也是仿摹高手、收藏大家、鉴定大师!

    吴湖帆 1949年作 唐杨升峒关蒲雪图 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后更多万,又名倩.倩庵,字遹骏,东庄,别署丑簃,书画署名湖帆.江苏苏州人.擅长中国画.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 ...

  • 吴湖帆——书画鉴藏,难得大师

    民国六大收藏家 民国时期的书画收藏, 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 就是收藏规模越大,越有眷恋情结, 不肯以其轻易交易赚取个案中物的利润. 为爱而藏:为嗜而藏:为信仰理想而藏. 如"民国六大收藏家& ...

  • 吴湖帆:既是山水大师,又是顶尖仿摹高手

    吴湖帆世家,家里藏品很多,裁一张改一张翻新一张古画都平常.有书里言他躺家里沙发上说,跑着搜奇峰不如躺家看画,多奇的峰都有. 我相信他那时没电脑没小板没手机-- 吴湖帆 1949年作 唐杨升峒关蒲雪图 ...

  • 他是著名国画艺术大师,笔下的国画自成一派,号岭南画派一代宗师

    作者简介: 他就是关山月,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原名关泽霈,1912年农历9月16日出生于广东阳江县(今广东阳江市)那蓬乡果园村.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本科,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 ...

  • 家境好的人很多,但成为大师的很少,为何吴湖帆算一个?

    家境好的人很多,但成为大师的很少,为何吴湖帆算一个? 文/秋香 作为一位颇具名气的绘画大师,吴湖帆创作完成的绘画作品,大多临摹古代名家的笔意,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职业地位和家藏 ...

  • 国画大师吴湖帆山水画作品,意境悠远!

    吴湖帆 (1894-1968) 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后更多万,又名倩.倩庵,字遹骏,东庄,别署丑簃,书画署名湖帆.江苏苏州人.擅长中国画.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学校.上海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