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川藏线骑行。十九,巴塘

禾尼乡附近的山区出产高品质的冬虫夏草,五月份是收获的季节,年轻的藏族小伙子每天早晨进山挖虫草,很辛苦。据说虫草对肺有益处,但需要长期服用。我买了二根,客栈的藏族老板说,最好是泡酒喝,但路上不敢喝酒,就直接用开水泡,没二天就感觉变味了,看来还是要泡酒。

新鲜收获的虫草,35元一根

准备进山挖虫草的藏族小伙子,裹得只剩下二只眼睛露在外面

从禾尼乡出来不远,是318国道K3180的里程碑,看来想要倾述一番的人很多啊。有些人不喜欢这些涂鸦,在网上吐槽指责,其实把它当成一种行为艺术,也就释然了。6.5万年前,要不是一个尼安德特人心血来潮,在西班牙一个山洞里涂鸦,我们可能还不会意识到艺术对于原始人类进化的巨大推动力。

接近无量河的源头

从禾尼乡到海子山垭口是缓上坡,难度不大。再骑20公里,一处宽浅平缓的垭口呈现在眼前,就是海子山垭口,因垭口附近有几个高山湖泊而得名。

除了风大气温低,这处垭口不难骑

在海子山西北侧的一条十分漂亮的U形谷地中,可以看见几个串珠似的古冰川侵蚀——冰碛堵塞湖,最著名的是姊妹湖,被称为“悲悯化作的泪珠”。

这一串冰碛堵塞湖,最下方湖泊的出口就是玛曲河的源头。玛曲河先在德达附近汇入巴曲,最后在竹巴龙汇入金沙江。湖泊的尽头海拔4500米,神奇地生长着一片茂密的原始柏树林,在柏树林的后面,一堵壁立的陡崖将一个个古冰川悬谷拱立在云天之中。在悬谷的尽头分布着7条现代冰川。这7条现代冰川分别被编为玛曲河流域11-17号,其中第17号冰川的融水直接流入玛曲河源头的湖泊中,其余6条冰川融水流入义敦河,然后与玛曲合流,一起向巴塘流去。

海子山垭口西侧的冰蚀湖岸,除了生长有原始柏树林之外,还有高山柳、高山大黄、沙棘等植物生长。当地牧民还在湖滨牧场附近撒种一些叫做曼筋的油料作物,夏末秋初,金黄色的油菜花盛开,映衬这湛蓝的冰湖水,湖畔是白玉般的现代冰川和浓密如岱的原始柏树林,加上牧人的帐篷和晨昏之际升起的缕缕炊烟,一派奇妙的高原风光。

经幡被悬挂在湍流之上

海子山垭口的西坡,海拔骤降,到了巴塘盆地后,成林成片的果园,满坡满谷的玉米地和鳞次栉比的村庄房屋,让人觉得仿佛到了江南鱼米之乡。其地沃野千里,水泉环绕,风和日丽。

穿过一连串没有灯光照明的隧道,下到干热的巴塘县城。

过了这个兵站,进入巴塘城区

海子山垭口穿羽绒服,巴塘城里穿T恤。这个车行的师傅是徐州人,在巴塘很多年了。2017年我在这儿把车子托运回上海,2019年我在这儿换了几个配件,同一辆车。等在边上的是孙小涵,山西运城人,和我儿子同龄,后面几天我和他同行同宿

巴塘、赵尔丰

清朝末年,英军入侵西藏,清朝势力顺势进入拉萨。在此之前的几百年,其实中原王朝的势力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西藏,西藏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王国。当时,驻藏大臣张荫棠和联豫来到拉萨,有一个设想是西藏改省,但是且不说能否克服藏人的反对,首先中国自身就存在不可解决的问题,别说改省,连以驻藏大臣主管藏事的设想,都在很大程度上落空。不过,当时在康区同时办理藏事的赵尔丰,倒是以“改土归流”的方式,最终实现了收取政权。

巴塘地处川、滇、藏结合部,古驿道四通八达,下扼金沙江入藏咽喉渡口竹巴龙,历来为汉藏东西交通的重镇。

巴塘县城所在地夏邛镇也叫鹏城,“邛”的意思是大鹏鸟(这个存疑),据说这里的地势极像大鹏,而大鹏鸟是藏族民间十分崇信的一尊大神。1958年9月,全长380余公里的东俄洛(新都桥)至巴塘段的川藏公路通车,紧接着又通往竹巴龙和金沙江以西的西藏。

不论古今,巴塘夏邛镇都是这一带的中心,昔日巴塘城就有80多家汉商,原先的关帝庙改为川陕滇三省会馆,商旅云集,官兵不断。至今巴塘人仍喜食也善做面食,据说是受当年陕西商人的影响。

如今的巴塘已经成为一座相当开放、先进的小城,在巴曲河畔,一座座仿藏式的钢筋水泥大楼拔地而起、比肩接踵,传统的土墙民居正在消失。1989年,巴塘发生了一次6.7级的地震,之后的重建仍在继续。

和中国几乎所有地方一样,偏处横断山脉深处的巴塘也膨胀着各种欲望,这种欲望像河谷里的热气一样蒸腾着,很快就能将河谷填满。年轻人、中年人大多为金钱、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困扰着,只有上了岁数的老人们无动于衷地坐在街边,打量着这个他们越来越看不懂的世界,更多地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我们在川藏线上看到的仿佛是两张照片,一张是彩色的,渲染着缤纷的色彩和迷乱;一张是黑白的,深深地镂刻着过去的痕迹。

你这个是直升飞机吗?

在川藏线和康区行走,常常会撞上的一个人就是赵尔丰,这位已经惨烈死去一百多年的大人物,仍然鲜活地伫立在风云多变的高原上。赵尔丰在康区的一系列大刀阔斧、充满血腥的改革,就是从巴塘拉开帷幕的。

赵尔丰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汉军正蓝旗人,属较早为满人效力的汉人之系。其父作过山东泰安知府,他兄弟四人,二个哥哥赵尔震、赵尔巽和一个弟弟赵尔萃都考取进士,只有赵尔丰屡试不第,只能纳捐为官,这个对他后来的心理和处事方式可能有很大影响。赵尔巽比他年长一岁,曾经担任过户部尚书、四川总督、湖广总督等高职。进入民国后,组织编纂清史,赵尔巽是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

历史上,康区主要由当地的世袭土司统治,个别地区间或由拉萨派官管理。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康区随拉萨对北京的离心倾向增加,也陷入多事状态,发生多次暴动,攻击清朝官员和西方传教士,烧毁天主教堂。

1904年,四川候补道台凤全受任驻藏帮办大臣,奉旨移驻昌都。凤全由打箭炉来到巴塘,见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地方平旷,就在巴塘逗留不走。传统上,驻藏大臣、帮办大臣是走川藏北线(当时还没有南线、北线之说),由炉霍、德格到昌都,凤全这个独辟蹊径的举动可能和当时汉人在理塘、巴塘一带的移民屯垦,以及天主教传教士有关。

凤全在留驻巴塘期间,力主限制当地寺院僧侣数目,大力推动移民屯垦,直接、简接地侵犯了当地丁宁寺和正副土司的利益。

1905年2月21日,丁宁寺喇嘛召集所属七村沟民众500多人,破坏垦场,杀死垦夫,并与前来镇压的清兵发生冲突。28日,他们聚集3500多人将巴塘城团团围住,是夜烧毁法国教堂,杀死传教士,同时毁了凤全寓所,将凤全等死死围在大土司营官寨内。经谈判,土司及喇嘛寺堪布假意允准凤全离开巴塘返川。3月1日,凤全等一行56人启程,刚到城外五六里处的鹦哥嘴险要地段就遭伏击,滚石檑木齐下,凤全及其随行人员全部毙命。

康宁寺,原名丁宁寺

鹦哥嘴,确实是个设伏的好地点,但为什么呢?

鹦哥嘴

此时的清廷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但面对这个讯息,尤其还是和法国教堂有关的教案,即刻派出四川提督马维骐、建昌道尹赵尔丰率大军分道出击。年近花甲的赵尔丰奉命带兵出征平定,从此开始了他对康区(当时称为“川边”)藏事的经营。赵尔丰在四川为官时,曾镇压哥老会暴乱捕杀数千人,被称为“赵屠户”。他对康区也采用同样暴烈的手段,为了征服当地的土司和头人,杀人无数,打了不少恶仗。

清军于6月攻克巴塘,诛杀丁宁寺堪布、巴塘正副土司及其部下百多人,杀七沟村百姓数百人。理塘土司逃至乡城桑披寺,赵尔丰围攻桑披寺长达数月,其僧人将前往谈判的清朝官员剥成皮筒塞草悬挂。其寺地形险要,清军久攻不下,军粮断,赵尔丰与士兵同以草熬牛皮为食。当时他指挥切断桑披寺水源,一月后守寺藏人竟将三四斤活鱼扔出取笑,令全军毛骨悚然,漫山搜寻。后因一士兵偶然掉进土穴,才找到深埋于地下的输水管。桑披寺终破于断水,寺庙被焚,数百僧众遭屠杀。

藏民都说赵尔丰是阎王爷的化身,以后多年,只要孩子哭闹,说声赵尔丰来了,孩子立马敛声屏气,颇有张辽在合肥之战后的声势。在平定了巴塘和乡城等地之后,赵尔丰升任川滇边务大臣,行辕就设在巴塘,开始在康区实行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进一步激发了康区各地土司的反抗,赵尔丰治理川边六年,南征北战,几乎是不停地打仗,废除了明正、德格、巴塘、理塘为首的大小土司和昌都、乍丫(察雅)等活佛的政治地位,驱逐了拉萨派在康区的官员。

赵尔丰征服和改流的地区约计东西三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设府、所、州、县三十余处,移内陆民众实边推动垦务,废除土司制度和寺庙特权,对发展西藏农牧业、手工业、交通邮电业和文化教育事业颇有建树。后来建立西康省,由此初具规模。其后三十年在康地的汉官,无不得利于赵尔丰当年的余威。

虽然西康省直到1928 年民国时期才正式设立,但是赵尔丰经营川滇藏务时就已有此设想。他曾上奏“平康三策”,第二策就是“改康地为行省”。第三策更进一步,“移川督于巴塘,而于四川、拉萨各设巡抚,仿东三省之例,设置西三省总督,藉以杜英人之觊觎,兼制达赖之外附”。

由于赵尔丰杀戮颇多,藏人、尤其是藏人上层对其恨之入骨。清政府1908 年任命他为驻藏大臣,兼任川滇边务大臣,等于把主要的西藏事务全部交给他管。因拉萨方面激烈反对,他实际未去拉萨上任。

赵尔丰有残暴的一面,曾一次斩首逃兵七十余人,但是也有廉洁公正的一面,曾在路途发现一家百姓无隔夜之粮,而地方官不知,即以严惩。他训导地方官:“知县是知一县之事,即知人民事也。故勤政爱民者,因爱民而勤政。非勤政为一事也,爱民又为一事也。凡民有疾苦,而官不能知之,不能救之,是贼民者也”。对他这种恩威并重,当年康区的普通藏人百姓颇多信服。赵尔丰的手段,我们近几十年来还能看到。

赵尔丰后来镇压保路运动,在辛亥革命中被新军所杀。据传,赵尔丰在征战康地时,曾娶一康巴女子为妾,这名康巴女子后来随赵尔丰回到成都,当新军冲进总督府准备抓赵尔丰时,赵尔丰的三千精兵跑得一个不剩,最后只剩下这位康巴女子至死不愿离开他,而以血肉之躯抵挡新军的刀枪,试图保护赵尔丰。可以想见,这一幕加上说书人的渲染定能让听者扼腕叹息,只可惜有关赵尔丰的史料本来就稀缺,而这位康巴女子的记载就更加语焉不详了,王力雄的书中说是一个婢女。

巴塘县城横贯东西的大道现在叫茶马古道,高原的阳光耀眼,赵尔丰曾多次从这条大街上经过,他也在这同样的阳光下眯起过眼睛,他看到自己的命运了吗?由此东去数里,就是凤全等殒命的鹦哥嘴,现为巴塘八景之一,赵尔丰后来在那里镌摩崖石刻以纪念。我不由得想,赵尔丰肯定会感概自己生不逢时。如果他处于一个王朝的初年,那他定是难得的开国元勋,会对历史的走向起到巨大的作用。但历史就是历史,赵尔丰的能耐还没有大到能够改变历史。

赵尔丰驻扎巴塘期间,修建了孔庙和关帝庙,也办过学堂,教授汉语文,传播汉文化,汉族商人在巴塘建立会馆。民国期间,国民党在巴塘办了小学和初级师范学校(国立巴安师范学校),培养了一批藏族青年,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都懂藏、汉两种语言文字,有很好的语言基础。

平措汪杰1921年出生于巴塘,1938年随舅舅去南京就读于中央政治学院附属蒙藏学院,在这个国民党的中央党校里,平措汪杰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很快组建了藏族共产主义小组。1940年底,平措汪杰等藏族青年试图前往延安,但正值皖南事变后,陕北边区被严密封锁,于是在重庆的叶剑英派遣他们回西藏开展工作,这些年轻人在康区和拉萨先后建立了星火社、高原共产主义运动小组、博巴民族统一解放同盟、东藏人民自治同盟等组织。

1946年,平措汪杰等人在云南德钦县准备发动武装起义,还没发动就被发现,有人被捕被杀,平措汪杰辗转拉萨、印度,最后还是回到巴塘,组建巴塘地下党,在巴塘周边发展出46名党员和东藏民主青年同盟的盟员近千人,很多人就来自于国民党创办的巴塘小学和巴安师范。

1949年底,刘文辉、邓锡候、潘文华等在彭县通电起义,巴塘地下党转入公开活动,18军53师进入巴塘后,平措汪杰动员巴塘地下党和东藏民主青年同盟的成员近100人,集体参加18军,其中很多人成为翻译。据说在昌都战役期间,为52师和53师前线部队担任翻译的全是巴塘人。

1951年4月至5月,汉藏双方进行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时,担任主要翻译的也是巴塘人,当然这批巴塘人后来都占据了西藏的主要领导岗位,写《第二次长征》的降边嘉措就是第一批参军的巴塘人之一,当时才12岁。

1951年春节期间,正值艰难的“甘孜一月”,驻扎在昌都附近的军队普遍处于饥饿状态,为了给大家打气,解放军总部决定在甘孜和巴塘两个地方实施空投补给,总计6200多公斤。当时降边嘉措刚参军不久,在巴塘亲眼目睹了这次空投行动,他记得空投的物质,除了部队急需的大米、白面,还有新鲜猪肉、黄豆、花生米、罐头和蔬菜等。这是有史以来,飞机第一次飞临巴塘上空,巴塘僧俗人民第一次看到飞机,也是降边嘉措第一次看到花生米和罐头。

当时降边嘉措和147团的团长政委在一起,听他们说“我们的飞机要来给我们空投给养和过节食品”,感觉这些当官的把他当成自己人,因为说得是“我们”的飞机和“我们”的过节食品,让他终身难忘,当然花生米的香味也让他终身难忘。

不过空投只是在这一年的春节期间执行了一段时间,接下来朝鲜战场对战略物质的需要盖过了一切,能飞得起来的飞机都调拨到东北和朝鲜的上空了。

30年后,降边嘉措弄明白了,这次空投“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给广大指战员在思想上以极大的鼓舞”。事实上,当时驻扎在昌都附近的155团的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空投这个事,也不可能从那6200公斤的物质里分到一杯羹,依然靠每天几两的代食粉充饥。之后康区的天空很久都没有飞机掠过,一直要到1957年以后,不过这次飞机投下的可就是炸弹了。

(0)

相关推荐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十九)

    印茶入藏,直接影响了四川边茶的销售.嘉庆年间,行打箭炉的边引十万零四千四百余张:到光绪十九年后,减至八万张,即从年销一千二百多万斤,减到九百多万斤. 赵尔丰是清末经营川边的得力干员.光绪三十一年(公元 ...

  • 炉边漫话之《川边风云》辑录(21)

    1905.川边近现代史的一个节点 -巴塘"凤全事件"始末 巴塘"凤全事件"始末(21) 善后诸事(三) 马维骐.赵尔丰"剿办"有功,倍受上司 ...

  • 你或许走过多条进藏路,却未必知道这些...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388 篇 原 创 主 文- 今天8月1号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当我们缓缓翻开解放军的历史时 发现了一页泛黄的纸张上提及 西藏和平解放 方才惊觉解放军有过这段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二十七)

    27   2 百年来,赵氏的经边,自然是关心边藏的国人久议的话题,见仁见智,议论多多.我们就来听听一些影响较大,且颇具代表性的评说. 陈渠珍,是赵尔巽转荐给赵尔丰,赵尔丰将其编入钟颖的入藏部队.到了恩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六)

    瞻对问题就这样拖了下来,直到赵尔丰从边务大臣调署川督时才算解决.傅嵩炑在<西康建省记>中是这样说的:"光绪三十四年冬,边务大臣赵尔丰由川出关赴德格,沿途土司.百姓纷纷呈诉,谓瞻对 ...

  • 清朝七次派兵征伐,二百年未曾融化的“铁疙瘩”(下)

    原创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2020-12-18 08:00:00 上一篇(清朝七次派兵征伐,二百年未曾融化的"铁疙瘩"(上) )里我们讲到,瞻对的最强王者贡布朗杰在20多年时间里,北征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二十四)

    24 筹划西康建省 "改西康为行省,以杜外人窥伺."是赵尔丰"平康三策"中最重要的举措.在他经过六年多的苦心经营,已在川边"拓地三千余里,凡政治.经济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四)

    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四) 西藏平定后,主持四川方面军事的各大员认识到里塘.巴塘在经营西藏事物中的重要性,该地区正值由四川向西藏进行粮秣供应的冲途,有必要由四川方面对其进行节制.加之在战争过程中曾有将该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

     30                    3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分别有<赵尔丰川边奏牍>(吴丰培辑,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出版).<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四川省民族研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五)

    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五) 赵尔丰在川边的改革赢得了清中央的赏识.力图全面整顿藏政的清中央很自然地想到主政川边的赵尔丰为派往西藏的人选.1908年二月,赵尔丰被任命为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西藏地方政府 ...

  • 炉边漫话之《川边风云》辑录(23)

    1905.川边近现代史的一个节点 -巴塘"凤全事件"始末 巴塘"凤全事件"始末(23) 历史转折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锡良何以委赵尔丰负责处理巴塘事件的善后?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二十九)

                          29 陶亮生,荥经人,古典文学家.诗词楹联家.教育界知名人士,民国28年(1939年)西康建省即为省府顾问,1947年起任西康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直至195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十九)

             19 二.收回喇嘛治权设流官      收改春科.高日地方  春科.高日在德格土司疆域之内,是分别只有百来户.百多户百姓的两个小部落,原为两个土司管辖.因春科土司绝嗣,先由土司妻子的 ...

  • 藏人丁真为何是四川人?川藏咽喉理塘的三百年归属史

    藏人小伙丁真一夜走红后,很多人感到奇怪,丁真居然不是西藏人,而是四川人.其后,家在甘孜州理塘县的丁真特别强调了其四川身份,并开始为家乡代言.据说,理塘的旅游市场因之而迅速火爆. 来源:丁真微博 西藏之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十四)

    14 据傅嵩炑在<西康建省记>中的记述,可以看出,其"改土归流"是依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的. 一.废"土"设"流"  改巴塘土司 平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

    3 锡良入川之时,正值英人"剌刀指向拉萨",步步进逼,"藏事日棘","川藏危急"之际.面对这一危局怎么办?这是他必须认真思考和着力对付的大事 ...

  • 辛亥革命中唯一被杀的清朝总督,曾率军收复西藏,功绩堪比左宗棠

    文/格瓦拉同志 与以往改朝换代往往会带来大规模的流血战争不同,辛亥革命以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终结清朝的统治,期间并未发生伤亡惨重的内战.不仅如此,清朝的官员在革命期间及民国建立后,大都能以体面的方式谢幕 ...

  • 炉边漫话之《川边风云》辑录(19)

    1905.川边近现代史的一个节点 -巴塘"凤全事件"始末 巴塘"凤全事件"始末(19) 善后诸事(一) "凤大臣"鹦哥嘴被戕,邻近的理塘最先 ...

  • 炉边漫话之《川边风云》辑录(15)

    1905.川边近现代史的一个节点 -巴塘"凤全事件"始末 巴塘"凤全事件"始末(15) 历史回看(上) 凤全没料到,英国人弗朗西斯.爱德华.荣赫鹏却早有所料.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