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师邱茂良:如何用针灸治疗肺病?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在诸脏腑中,因其位置最高,覆盖诸脏,而有“华盖”之称。然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又因肺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又称之为“娇脏”。若“娇脏”生病,针灸是否可解忧?听针灸大师邱茂良如何说!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若肺失宣肃,则气机升降失常,水道通调失司。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所以外邪侵袭常先犯肺。肺的病证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肺病虚证以气虚、阴虚为主,肺气虚,宜补宜敛,可取肺俞、膏肓俞、脾俞、气海及手太阴、足太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并宜加灸;肺阴虚,宜滋宜润,以取肺俞、肾俞、三阴交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一般不宜施灸。肺病实证,多由寒邪、热邪乘肺或痰浊、水湿内聚所致。以感受寒邪为患者,宜温宜宣,感受热邪为患者,宜清宜宣,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针用泻法,寒者加灸,热者刺血;以痰浊水湿内聚为病者,宜肃宜降,取背俞穴加手太阴、足阳明及足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并宜加灸;若久病本虚标实者,可根据标本缓急,给予先泻后补或先补后泻法。
本法适用于肺气不足,卫表不固之证。症见短气自汗,动则益甚,或兼咳嗽,痰液清稀,倦怠懒言,面色晄白,形寒畏风,极易感冒,舌淡苔薄,脉象虚弱。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上列见症者,均可参考本法治疗。
常用穴位:肺俞、膏肓俞、气海、足三里。自汗者加合谷、复溜。诸穴均用补法,留针30分钟,并用艾条温灸。
本法适用于肺阴不足,阴虚火旺之证。症见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或咽干失音,形体消瘦,午后颧赤,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象细数。一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见阴虚内热者,可参考本法治疗。
常用穴位:肺俞、尺泽、鱼际、太溪。盗汗甚者,加阴郄,潮热甚者,加内关。一般肺俞、太溪,针用补法,但针刺不宜过深,手法不宜过重,留针15分钟左右即可出针。尺泽、鱼际针用泻法,刺激亦不宜过强,连续留捻2~3分钟后出针。
本法适用于风寒束肺,肺失宣肃之证。症见咳嗽痰白,喉痒声重,鼻塞流涕,或兼恶寒发热,头痛骨楚,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凡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炎初期,均可参考本法治疗。
常用穴位:大椎、风门、肺俞、迎香、合谷。头痛甚者加风池。诸穴采用浅刺、重泻、久留针之法,大椎、风门、迎香可以加隔姜灸或艾条灸。留针30分钟。
本法适用于风热犯肺或痰热壅肺之证。症见咳嗽痰黄,或黄白相间,质稠难咯,口渴、咽痛,或兼发热、头痛,舌边尖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凡感冒、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均可参考本法治疗。
常用穴位:大椎、尺泽、鱼际、曲池、合谷。咽痛甚者,加少商;胸痛加内关;痰热重者加肺俞以清肺热。所有腧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手法可较重,采用间歇行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少商常用三棱针点刺。痰热重者,可在肺俞穴采用水针疗法:取青霉素80万U/2mL(皮试后用),链霉素0.25g/2mL,两药混合,按水针操作常规,得气后,每穴各注入药液1mL,根据病情轻重,每日1~2次。
本法适用于痰浊阻肺,肃降失司之证。症见咳嗽痰多,喉中痰鸣,痰白而稠,易于咯出,胸胁满闷,甚则喘促倚息,不能平卧,纳呆脘胀,身困肢重,舌苔白腻,脉象濡滑。凡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病可以参照本法治疗。
常用穴位:肺俞、脾俞、太渊、丰隆、足三里。气喘甚者加天突、膻中、气海。其中肺俞、丰隆用泻法,太渊、脾俞、足三里用补法,留针30分钟,并加艾条温灸,或出针后用艾条隔姜灸5~7壮。或针后在背部肺俞、膈俞、脾俞等处拔火罐。
本法适用于肺脾两虚证。症见久咳不已,痰多清稀,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甚则喘促短气,面浮足肿,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有以上见症者,可以参照本法治疗。
常用穴位:肺俞、膏肓俞、脾俞、气海、足三里。气喘甚者加天突、膻中;浮肿尿少者加阴陵泉、三阴交。诸穴宜轻针重灸,采用捻转结合提插补法,手法宜轻灵,留针30分钟,同时用艾条温灸或出针后隔姜片灸7~9壮,背部俞穴可配合拔火罐。气喘者加刺天突、膻中,用平补平泻法,针而加灸;浮肿尿少者,加阴陵泉、三阴交,针用泻法,手法可稍重。
本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证。症见咳嗽痰少,入夜则剧,动则气喘,间或咳血,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颧红消瘦,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肺结核、支气管炎的干咳无痰、久咳不愈,或痰中带血,兼见阴液亏耗者,可参考本法治疗。
常用穴位:肺俞、肾俞、关元、太渊、太溪。潮热盛者加内关,盗汗甚者加阴郄。诸穴皆用补法,手法宜轻巧,留针15分钟左右,即可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