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分考生篡改3同学高考志愿:别让“输不起”毁掉孩子的未来
文末有福利,记得看到最后~
近日,一则令人气愤的新闻上了热搜:
7月3日,浙江考生小张上网查看高考志愿时,赫然发现报考的学校变成了一所从未填报过的高校。
而志愿修改时间在6月27日就已经截止。
他惊诧不已,把离奇遭遇告诉两位好友,结果其余二人发现自己的志愿也被篡改了,3人赶忙报警求助。
万万没想到,警方查出,幕后黑手竟是他们的共同好友小陈。
据小陈供认,他高考只考了300多分,好友们却都成绩优异,他怕成绩差被取笑,便利用知道3人账号密码的机会,暗地里篡改了信息。
万幸的是,小张发现得早,省招生办及时为他们恢复志愿,警方也仅对小陈作拘留10天处理。
虽然小陈的恶劣行径没有给4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但却给父母们提了个醒:
孩子怕不如人、怕被取笑是正常心理,本不可怕。
但若不正视和引导,这种想赢怕输心理一旦发展成为“输不起”,甚至“我得不到,别人也不能得到”的失衡心态,后果将不堪设想。
“输不起”的孩子,会有多可怕?
上个月,轰动一时的中科院研究生被砍杀案件,在北京公开审理。了解案情的人,无不为两位天之骄子扼腕叹息。
周凯旋与谢雕,是中学同班同寝室的同学,二人成绩拔尖常被拿来比较,他们的命运在高考时走往不同方向。
谢雕考进西安电子科大后,顺利保研到中科院。
而以清华北大为目标的周凯旋高考失利,复读考上西安交大“钱学森”班,大三时因专业课不及格,失去保研资格。毕业工作后,辞职考公务员,又没考上。
曾经同样优秀,周凯旋却渐成“输家”。
2018年6月,周凯旋前往北京与谢雕叙旧,席间毫无预兆拔刀相向,将热情为他接风的谢雕残忍杀害。
事毕,周凯旋张开五指高举双臂,那是他打赢游戏时庆祝胜利的习惯动作。
▲周凯旋杀人后举胜利动作
是结下过怎样的仇恨,才会引致如此疯狂的报复?然而并没有。
据庭审记录,杀机源起两年前的同学会。当时,老同学们轮番劝慰过得不顺的周凯旋,谢雕说了“不要沉迷游戏”、“要有鸿鹄之志”之类的话,令他不满,引发争执。
同学回忆,“当时就调和好了,不可能结下深仇大恨”。
就是这么一件旁人看来微不足道小事,周凯旋认为是胜利者谢雕的挑衅,让他“过得不舒服”。
他怀恨在心,最终引发惨案。
在“输不起”的孩子看来,幸福不在于自己得到,而在于别人也不能得到。
这种“输不起”的失衡心态,源自自我价值感过低。
心理学上说:
自我价值感过低,就会过度依赖外部评价,会将内心消极感受向外投射,制造外部不友好的假象。
极度自我低价值的人,内在自卑,对外行为却具有攻击性。有时小小刺激就会成为压垮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们不择手段去“赢回来”。
前段时间,孩子国画班插班来了一个小女孩,比其他小朋友小两岁但功底扎实,每幅作品都完成得很棒。
然而,女孩的出现让作业点评场面尴尬。老师要是不说她的画作是最好的,她就不依不饶,甚至把墨水溅到其他小朋友的画上。
我们都很奇怪,小小孩子,怎么会有这么重的得失心?
一次无意中听到爷爷和女孩的对话,才恍然大悟。
爷爷是美术学院老教授,从小指导孩子画画,有意无意灌输了她起点比别的孩子高,画不好给爷爷丢脸的观念。
《原生家庭》一书中说:
对于小孩,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更多源自亲近人的评价。
孩子“输不起”,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太想赢”。
如前文提到的周凯旋和谢雕悲剧,就与周凯旋的成长环境有莫大关系。
据《每日人物》报道:周凯旋父亲是中学物理老师,和他从小玩耍的都是教工子弟,孩子的成绩是家长的教育成果展,父亲特别爱吹嘘他的成绩。
一个酷爱比成绩的父亲,塑造了一个把自我效能感全系在成绩上的孩子,他只接受“赢”。
同学回忆,周凯旋非常霸道:“他是一点都不能吃亏的人,遇到任何不满,一定会报复。”
而大三从“钱学森”班被分流出去后,他与旧同学面对面也不打招呼,在微信上把大家拉黑。
所以,当面对原本在同一起跑线,却把自己越甩越远的谢雕,稍加刺激他的理智便全线崩溃。
▲周凯旋
孩子力争上游想赢怕输是正常现象,但不少父母的错误养育方式,放大并扭曲了这种心态:
你看隔壁小明,学习好练琴又自觉;
你不要跟别人比吃穿要比学习。
这给了孩子心理暗示,幸福感全来自比赢了:比过了就开心,比不过就痛苦。
这样的孩子往往无法找准自己的位置,更不能接受他人比自己成功。
杨澜曾说:“现在的孩子输不起,长大也赢不了。”
懂得如何面对“输”的孩子,才拥有更健康的心理,在直面人生的起伏时,才更强大更睿智。
让孩子不怕输、输得起,父母可以从3方面引导:
不拿孩子去比较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一书说:
父母要向孩子强调,成功的定义是,自己不断努力以及取得一点一滴的个人进步,而不是与他人的成就进行比较。
与邓丽君齐名的歌手陈美龄将3个儿子都培养进了斯坦福大学,谈到育儿经验时,她特别强调10个字:千万不要拿孩子去比较。
她说,比较会降低孩子自我肯定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家长要教孩子接受自己,相信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认为别人家孩子优秀,要自己孩子也同样优秀,甚至更优秀,是家长内心的育儿焦虑的投射。这种“有条件的爱”,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孩子的不完美只有被无条件接纳,他才能拥有强大而完整的自我,面对挫折才能客观评价,才不会因为“输不起”,消极抱怨甚至迁怒他人。
教孩子积极看待输
白岩松曾说:“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
当孩子一直处于“自己不如别人好”的悲伤中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让孩子从“输”里获得追求进步的动力。
你知道为什么他弹琴弹得这么好吗?
因为他有专业老师指导,也勤于练习,如果你也跟着老师勤学苦练,相信你也能做得一样好!
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必强求样样比别人强。
告诉孩子,比起“输赢”,获得乐趣更重要
日本的升学竞争很激烈,家长最关心成绩,孩子压力都很大。一个男孩爸爸却告诉儿子,每门功课考60分就行。
“60分怎么行?”儿子不解。
“60分就代表及格,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费在与人比较争名夺利上。”
儿子心情开朗起来:“这样学习就太轻松了,那空闲时间做什么?”
爸爸说:“其他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己。”
后来,男孩虽然成绩中等,但读过的课外书却是其他孩子的十几倍,这个男孩就是著名的教育家和音乐家铃木镇一。
▲铃木镇一
比起“输赢”,让孩子在欢乐中求知,教孩子正确认知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更加重要。
分数考不过同学就篡改同学志愿,自己过得不如意就把过得比自己好的同学杀掉,这样的极端事件在生活中是小概率的事件。
并不是每一个“输不起”的孩子都会作恶,但每一个“输不起”的孩子都难免活得焦虑,不停逼自己去“赢”以证明自己,即便已经非常优秀。
这样的孩子很难获得长久而稳定的幸福,在面对困境时的抗挫能力也相对较弱。
很赞同俞敏洪老师所说:
伟大志向不是(孩子)必需品,首先是他要有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在这基础之上,才能去谈伟大志向。
孩子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不是让他持续去赢,而是给他始终如一的爱与接纳。
在无条件的尊重和关爱中,培养出孩子自信而从容的心态,才是孩子行走一生的财富。
*作者简介:萌妈不是虎妈,青榄签约作者,名校MBA二宝妈。一枚左手从事行政工作,右手撰写育儿文章的斜杠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者,分享有趣有料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