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次哭闹我都不理他,任他哭个够”,这样的孩子最让人心疼
01
邻居家小男孩小毅特别爱哭,想要买玩具了哭,想吃糖了哭,小朋友不和自己玩了哭,小朋友抢他东西了哭......
小毅的妈妈很发愁,5岁的孩子了还动不动就哭,遇到事情只知道哭,不懂得如何处理。这时她才发现自己以前惯坏了孩子,让孩子把哭当成了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毅妈妈见不得孩子哭,只要小毅不哭,什么条件都满足。“只要你不哭,妈妈就给你......”这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小毅掌握了“眼泪”这个对付父母的好武器。只要父母稍不满足她的要求,就会大哭大闹,终于养成了爱哭的坏毛病。
《妈妈是超人2》里新手妈妈包文婧,曾被批“无能妈妈”。女儿包饺子两岁多,一直由家里长辈照看,她不会带孩子。
其中一期节目中,晚上女儿不睡觉,要看动画片,包文婧怎么哄不好,最后包饺子就哭了起来。她害怕女儿的哭闹,最终妥协,无奈的由着孩子到客厅看电视。
在另一个家庭,极度宠溺孩子的妈妈马雅舒。女儿米娅打她,她让女儿靠墙罚站,想让女儿道歉。结果女儿一哭,她就心软妥协了。
其实,大多数时候,孩子们哭并不是因为真正受到了伤害,而是想通过“哭”达到自己目的。
父母为了止住孩子的哭泣而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这就相当于间接地告诉孩子,只要哭就一定能使愿望得到实现,无形中鼓励了孩子哭的行为。
这样,久而久之,哭就成为了孩子的“法宝”,他们就逐渐学会用哭来解决问题,用哭使自己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东西,“哭闹”=“达到目的”。
然而,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惯性思维,宠坏了孩子。
02
曾经有一个新闻,一对夫妻带着3岁的儿子出外旅游,车辆行驶在高速路上,孩子想摸摸方向盘,父母拒绝后,孩子哭闹起来,妈妈失了原则同意了孩子的要求,孩子摸了后,不过瘾,还想开着走,孩子妈妈受不了孩子哭闹,说:“好吧给你开一会……”结果没多久车辆刚好过桥,一不留神车子撞破围栏直接掉到了河里,一家三口全部遇难。
警察后来在孩子妈妈的手机里找到了这段视频,因为孩子的哭闹,愚蠢的妈妈毁了全家。
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妥协,类似的事情在无数家庭都上演:
孩子想玩手机,父母明知道这样对孩子眼睛不好,但经不住孩子的哭闹,最终给玩了。
孩子想吃糖,父母明明知道孩子的牙齿不好,但经不住孩子的哭闹,最终给买了。
养育孩子并不是一个给孩子不断创造完美适应他的环境的过程,而是要培养孩子学会适应环境、适应生活。
因此,面对孩子的“一哭二闹” ,家长决不要随意让步,让步并不是真正的解决路径。
03
昨天晚上逛超市,看到一个男孩抱着小汽车不撒手,哭着着要买,越哭越大声。他爸爸看人们侧目向孩子吼道:放下,不准哭,你再哭我就把你扔了超市,说着把玩具一把抢过来,孩子害怕了,忙停止了大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怯怯的跟着爸爸离开了超市。
这也是很多父母对付孩子哭用的措施,孩子一哭,家长就声色俱厉的对着孩子说:不许哭、不准哭。孩子被你吓到了,就不敢哭了。
甚至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用哭来要挟自己时,对孩子又骂又打,当时孩子可能会停止,可这不是由于孩子明白个中道理,而是惧怕家长的权威,选择妥协,看着让人心疼。
当孩子哭时,我们先不要想着如何让她立刻停止,而要允许她可以这样表达她的伤心和不满,哭只是她发泄的一种方式,并没有好坏之分。孩子还小,语言表达能力尚不完善,因此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哭是很自然的事情。
如果一个孩子连哭都要被压抑,那该有多难过啊。
孩子哭的时候,父母尽量保持平和冷静,不会轻易就愁眉着急、训斥、自己情绪失控,否则孩子会感到是一种惩罚。
04
昨天,我到哥哥家做客,嫂子炖了一锅羊肉,味道很鲜美,7岁的侄女吃的心满意足。
饭后,侄女又想吃雪糕,嫂子怕她肚子疼不让吃,还把雪糕放到了侄女够不到的最底层。
侄女嘴一撇就哭了,越哭越伤心,我哄了一会儿,也哄不好。嫂子说,你别管她,让她自己哭去,哭够了就好了。
后来,嫂子就若无其事的与大家聊天,看电视了,留侄女一个人在哪里哭,侄女哭了一会儿,许是累了,停止了哭去一边玩了,不过一晚上都闷闷不乐。
我过去询问,以为还想吃冰激凌呢,给她讲道理说不能吃冰激凌的原因,是怕她肚子疼。
侄女说,姑姑你不知道,我不是特别想吃冰激凌,我哭是希望妈妈来哄我,可是妈妈每次都不理我,你说她是不是一点也不喜欢我,怎么不像琳琳(邻居家小朋友)的妈妈总是耐心的哄她,直到她开心为止。
很多时候因为拒绝造成的伤害并不是因为拒绝本身,而是这个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错误的态度。
很多人认为当孩子以哭闹来撒娇得到关心时,父母要不予理睬,把他自己留在一间屋子里,去忙别的,这样可以明白哭解决不了问题,以后就不再用了。
殊不知,任由孩子哭也是一种冷暴力。
相比于那种吼骂、训斥甚至动手的做法,这种“晾晒式”管理确实比较温和、人性化,但这也很伤害孩子。
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劳伦·比尔斯姆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我们在哭泣时身旁有人能给我们精神上的抚慰,那我们通常哭完会感觉好很多,但如果身旁明明有人在,而这个人却没有给我们半点精神上的支持,完全无视我们,甚至否定、批判我们的感受,那我们哭完之后会感觉更加糟糕。
也就是说,如果家长只是站在一边看着孩子哭,等着他哭完,这时候的哭泣,并不能帮助孩子缓解情绪、疗愈心灵,他最后不哭了,很可能只是筋疲力尽,或者绝望了,并不是真正平静下来。
美国心理学家和家庭教育专家劳伦斯·科恩博士在他的《游戏力》一书中这样说:“关于孩子的哭泣,如果我只能给家长一条建议,那这条建议就是:不要把孩子自己一个人扔在那儿哭。”
你哭吧,我走开,等你哭够了再说。妈妈,你不知道,这会令孩子产生深深的被嫌弃、被遗弃的感觉。
05
那么孩子以哭要挟的时候,做父母的怎么办?
其实,我们在处理孩子哭泣时的态度最重要。
我们应该带着温柔的目光和语气去抚慰孩子,将他揽入怀中,温柔地抚摸他的后背,同时轻声的告诉他:“妈妈知道,宝宝好生气,宝宝好想要这个东西,妈妈知道,妈妈在这里”,他则更有可能平静下来。
安抚孩子时,说话一定要简洁,只需接纳他的情绪,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关心他的。其他任何形式的解释、分析、建议、说教、批评都无需多说,不要试图跟他讲道理,更不要要求他保证以后不这样。只有当他真正平静下来之后,才有可能听进去家长的话。
孩子的情绪是自然的流动,不要评判要去接纳,允许孩子产生不满情绪并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他的情绪温度会自然下降。
那么对孩子来说,被拒绝这件事,就会慢慢变得不是那么无法接受,同时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化解负面情绪,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拥有了强大的内心、顽强的韧性。
父母要让孩子感到“哭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我在乎你的感受”。
当我们给出这份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后,孩子会回馈给我们最真诚的信任和亲密。他的哭闹减少了,不见了,并且更加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和指导。
美国育儿专家珍妮特·兰斯布里所说:“育儿中有个违背了许多家长基本认知的真相,就是:我们越能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就越有机会拥有好心情。”
end
干货/有料/有用
所谓育儿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