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威:负债累累不改碳纤维报国路
陈光威先生一生谦恭实干,淡泊名利,对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他是我国钓具行业和碳纤维生产领域的代表人物,他以民企一己之力,扛起民族产业的旗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陈光威先生以艰苦卓绝、死而后己的拼搏奋斗精神,为中国钓具产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天道酬勤、以人为本的治企理念,实现了中国钓具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以永不服输的劲头,打破了国外对碳纤维新材料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段话可能是对威海光威集团、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光威最真实的写照。
故事从一根鱼竿说起
1987年11月份,在山东省威海市田村镇政府参与乡镇企业管理的陈光威,接管了一家濒临倒闭的镇工厂。为了给这个小厂拼出一条活路,几经调研,陈光威决定将小厂的主体业务转为鱼竿的研发生产。1989年他自行研制渔具,组建了威海渔具厂,领导研发了第一条国产渔具生产线,先后发明了鱼竿及生产设备等多项国家专利。威海地理优势明显,有丰富的垂钓场资源。在陈光威的领导下,企业效益取得跳跃式的发展。从1987到1997年,陈光威用十年时间将渔具产业做成了全球最大、年产1000万套以上的生产规模,光威集团也成为了全球渔具重要的生产基地,威海也成世界钓具之都。
上世界90年代,鱼竿的主原料进入碳纤维时代,然而,碳纤维除了应用于鱼竿生产,还可应用于军工,进口受到严重的限制,当时的碳纤维是“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给”。陈光威不愿受制于人,他下定决心打破国外的封锁,1998年,他提出了“跳出院墙,围着院墙转”的策略,决心自己搞研发,搞生产,他带领公司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从日本进口了中国首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开启了国产先进复合材料应用和制造的先河。2002年,光威集团又成立了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碳纤维的研发。
兴起于鱼竿,服务于军工
碳纤维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领域需要的重要的战略性材料。2001年,我国材料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给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呈上了一份《关于加速开发高性能碳纤维的请示报告》。他在这份报告中指出,一代材料,一代装备。21世纪中国如果没有自己的碳纤维,将落后于整个时代。随后,国家科技部设立碳纤维专项,成立了“863”专家组,投入2亿元研发碳纤维。然而,在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碳纤维产品、技术和装备进行重重封锁的环境下,中国“国家队”多年研究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2003年,“863”专家组去光威集团进行实地考察,得知光威集团竟然在生产碳纤维,国家几十年攻关没有太大进展的材料,居然被威海的一家民营鱼竿厂给做成了。专家组进行现场取样,样品经过检测,获得了专家组和科技部的认可,威海拓展纤维最终取得了申请“863”项目的资格。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承担的“863”计划“CCF-1级PAN基碳纤维原材中试”项目圆满验收。师昌绪非常激动,还写下“发扬光威精神,发展中国碳纤维基地”赠送给陈光威,并赞扬他为国家争了光。
2005年,台海局势紧张,日本对中国国防军工亟须的碳纤维材料实行全面封锁,中国航空航天领域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面对国家的需要,陈光威将光威碳纤维的主攻方向定为军工,为虽然应用量不大、性能要求非常高的国防用碳纤维做探索,从此走上了“从军报国”的道路。
负债累累不改“实业报国”路
光威集团的成绩或许万分让人羡慕,可陈光威以及光威集团背后也是艰辛无比,军工碳纤维投资项目大,回报周期长,陈光威一度陷入倾家荡产的境地。在最困难的时候,光威集团曾把所有渔具生产的厂房、设备,甚至订单全部押上来进行融资,为了研发碳纤维,陈光威也将全部家产做了抵押,差点让家人落到露宿街头的境地,然而,困难还不止于此,一边是持续的投钱不见回报,另一边则是一个个的技术难题得不到攻破,陈光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他常常为此深夜不能入眠,半夜起来扎进车间工作。从2002开始做碳纤维,一直到2012年,陈光威在碳纤维的研究生产上砸了30多亿。
好在一切终有回报,2012年,光威复材终于开始盈利,2017年9月,光威复材上市,成为国内碳纤维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遗憾的是,陈光威没能看到此等盛况,光威复材上市的前几个月,他因病去世。但他不服输敢拼搏,报效国家的精神一直在熠熠生辉,激励着光威的上千名员工向前奋进!
参考资料:
中国纺织报.热点|强军梦·光威梦:军委首长曾赞他是民族英雄,陈光威光威复材风云激荡“从军”路
证券日报.光威复材:兴起于鱼竿,服务于军工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