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盈盈——不做漂亮的花瓶
陆盈盈,(1988.11-)女,学者,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人物经历
1988年11月出生;
2010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2014年6月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在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从事能源材料领域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5年8月被浙江大学聘为特聘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
研究领域
陆盈盈课题组主要致力于新型电极材料、电解质材料的开发,及其在高能量大功率储能器件中的应用研究。离子液体作为液体电解质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密切的关注,通过合成多功能离子液体,并与无机纳米颗粒接枝形成无机有机纳米结构杂化物,可有效改善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材料的锂离子迁移率及机械强度等性能。
此外,还针对目前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的局限性,提出研究金属锂电池等新型电池,对金属锂负极的安全性提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改善电极-电解质界面、开发高机械强度电解质等方法增加电池寿命。我们还对现有正极材料改性,制备新型电极材料,从而实现高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并研究电池电极界面结构、反应机理及能量储存原理。
研究成果
回国后,陆盈盈一直在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科研,带领14人的团队主攻锂电池等能源化工材料、锂电池安全问题、高能量大功率储能器件等方向。
目前,该团队研究出了能量密度提高三四倍的金属锂电池,这款电池实验室阶段的技术已经成熟,规模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目前他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这意味着,现在使用一天就要充电的智能手机,如果用他们研发的电池可以用三到四天。与此同时,电池的充电速度也会比现在快几倍。
其代表性论文主要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材料化学》(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外材料化学领域知名专业期刊上。
为什么选择回国?
2015年,陆盈盈从美国回归浙江大学,因年轻、高颜值和高学历广受舆论关注。当时因为浙江大学最初公布的信息有误,让大家误以为她被聘为浙江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一时之间陆盈盈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质疑这么年轻达到成为教授的硬性条件了吗?也有人觉得是人才就不要过分拘泥条条框框。但是她并没有受此影响,而是选择踏实做科研,这可能也与她的理科生思维有关,一个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的科研人员没有闲心去为一个失误引起的误会而去思考什么。
与很多海龟一样,陆盈盈也常被问起这个问题。陆盈盈表示:“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在国内做科研就是一件再适合不过的事。唯有回来,别无他念。出生在这里,生长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家,我的根。一个国家强大不强大,能不能往前走,需要每一个人尽自己的一份力。而我所能为国家做的事,就是回来做好科研工作,让我们国家在新能源领域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