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析“讨好型人格”以及自助、应对的办法
心理学家萨提亚女士把人们沟通、互动的模式分成了五种类型,分别是讨好型、指责型、打岔型、超理智型、表里一致型,以上的五种类型既是沟通的模式也是人格的特征,我更愿意把这些作为人格分类,前面我讲过了“指责型人格” 心理解析“指责型人格”及应对的四个建议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讨好型人格”的特征及应对和自助的办法。
【讨好型人格的成因】
① 母亲在孩子0~3岁的时期没有给予孩子充分地温柔以待,孩子不能得到安全感的满足,这在成年后容易出现“口欲期”固结的情况。
② 父母有长期把孩子托管于隔代长辈,孩子心中有被抛弃的恐惧,失去安全感、甚至质疑自己不够好所以被抛弃。
③ 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过于粗暴,孩子被训练为“乖孩子”,成长史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和支持导致在成年后依赖于客体因素。
④ 原生家庭过度溺爱,但是在成长史中没有机会接触现实社会及学习正确的社交方式,也没有建立基于自己能力的自信和安全感,所以在成年后依赖于外部的客体因素。
⑤ 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属于超理智型,包办一切又忽略孩子内心世界和情绪,因此孩子渴望在原生家庭之外获得他人的肯定、过度敏感地在意客体因素。
【讨好型人格的特征】
① 忽略自己的情绪感受及内心体验,焦点集中于外部世界的人、事、物、环境。
② 过分重视他人的眼光和意见,很难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③ 过分太高他人的地位及权威性,不敢或者很难去表达自己(情绪、感受、观点)。
④ 自我评价低,自信不足,依赖他人的肯定、过分重视他人的评价,生命的尊严和更好生存的资格感、安全感依赖于外部世界,忽略了本自具足的生命力量。
⑤ 内心敏感、脆弱,当在亲密关系甚至普通的社交关系中与对方发生矛盾时都忐忑不安,有自我责难的倾向。
⑥ 因自我意识差、自信不足,对环境和社交的适应能力弱,缺乏探索和开拓的精神,也不敢于去控制局面、主动担责,但容易成为替罪羔羊。
⑦ 亲和力强、温和,真实情感、情绪经常被压抑、控制,自我完型为“情商高”。
⑧ 讨好型人格往往容易成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或对应情绪的寄居对象。
【讨好型人格的社交特点】
① 容易被“欺凌”,因其性格及心理特征容易被人针对其弱点而操控。
② 难以拒绝他人不合理请求和指令。
③ 很少去求助和“麻烦”别人。
④ 容易被琐事缠身,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常常占用了自己的时间。
⑤ 容易被“能者多劳”、“大爱”、“乐于助人”、“善良”这类的话捧杀或者绑架。
【假如您不是“割韭菜”的“镰刀”,如何与讨好型人格相处?建议如下】
① 支持对方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对其加以肯定,增强自信。
② 帮助对方对自体和客体的情绪、边界加强认知,强化自体意识。
③ 在其没有获得心理成长之前,对方不能被放到主导系统或局面的位置。
【假如您是“被割韭菜“的讨好型人格,给您的建议是】
① 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看看“内在小孩”的委屈和无助。
② 慢慢尝试或一次突破地在关系中去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
③ 学会区分“你、我、他”,强化边界意识,我不侵略他人的心理边界,也不容他人侵略,学会说“不”,他人的选择与自己没关系,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④ “讨好与示弱”也是对关系方的一种控制,在讨好型人格的心理世界中认为这样做才能够维持关系地稳定性、自己才更安全,也期待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获得什么,即使是针对性的小恩小惠也能有习得性快乐的成就感。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学会说“不”、独立起来也可以对社交关系进行有效化的“减法”。
⑤ 积极参加竞技性的运动,每天持续30分钟以上,有助于增强自信、快感,培养攻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