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的确存在,不妨多一些理解

在没有见识到真正的差异之前,我们会趋向于以为,大家都一样。

你看,大概背景差不多,年纪也相仿,所以你和我都一样,我和他都一样。你眼里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在我和他的眼里,一定也是同样的不值得一提。你觉得非常要紧的,我和他,也会放在第一优先的位子。

等等,你大概是想岔了。看上去一样,实际上很不一样。

比如说,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就没有体会过严重的缺乏。你觉得缺乏,不过是午餐想去麦记,结果爹妈不允,只好去了旁边的张记。又或是,A大牌的衣服买不着,爹妈只好给你一件B大牌的来凑数。你深深觉得,他们都在糊弄你。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宝宝很不高兴。这就是你所感受到的缺乏。

反过来,对你而言,缺乏这件事,并没有那么严重。不过意味着以次充好。仅此而已。得不到第一想要的,不得已,以拿第二好的来凑数。以你心中的次好,来代替上好。代替品是次了一点,但在功能上,倒也差不了许多。去了张记,你仍然可以享受健康营养的午餐。穿了B大牌,保暖之外依然不失美观。

当别人诉说缺乏的时候,你也会觉得,不过就是要以次充好,不是那么严重的事情。你都可以忍受,别人为何不可?待到真正走入社会,开始工作,你也自然把这种心态带入职场。由此,就会产生一些无法共情的时候。

明面上,大家干的活都差不多,收入也都差不多。你虽然不觉得这份收入很好,但也不至于很差。哪里想到,和你差不多的张三,总是在叫钱太少。不但他自己叫嚷,还要拉上你,一起去找老板谈。

张三来找你的时候,你心里当然一万个厌烦和不愿意:你张三觉得缺乏,我也觉得缺乏呢;不就是咖啡要不要加点心的问题?既然现状都还过得去,何必再去自己找事情?再说,大家一样收入,我能过得好,为啥你张三就不能?你是不是要找找自己的问题呢?

初初听上去,你想得满有道理。再细想,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

不错,你们的收入差不多,但要维持差不多的生活水平,你们需要的支出,差很多。你是本土人士,有根有基。尽管并非大富之家,但是该有的基本配置,都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你既不必为房贷车贷操心,也不必为将来太过焦虑。甚至一日三餐,你如果不愿意自理,总有家里的厨房等着你。

相比之下,外来人士张三,所有的生活开销都要自己来。他也不需要操心房贷车贷。因为没有任何积累,他现在连操心的资格都没有。一样的收入,你管好自己就行;他不但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自己的将来。

这里并不是要比出个优劣,论出个谁对谁错,也不是要支持相对弱势者的所有想法和做法。只是想说,我们不要总以自己为标准,评价别人。

差异的确存在,不妨多一些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