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来标: 道情声里演绎三衢之变
记者 王红岭
道情是有温度的,旧时道情艺人常常将世人的悲欢离合、社会的世态人情唱进故事里,在走街串巷的演出中移风俗,美教化。道情是有生命力的,当代曲艺人传承创新,在渔鼓和简板“吉彭吉彭吉吉彭”的热闹声中,继续用道情为新时代鼓气呐喊,歌唱新风尚,传递正能量。
衢州有这样一位曲艺人,他把曲艺创作和演出当作毕生爱好,用改编后的道情、方言快板、民歌小调,唱遍了三衢风情,唱出了家乡之美。他就是市音乐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市曲艺家协会副会长钱来标。
曲艺全才,喜欢玩点新花样
初见钱来标,是在一个夏日的傍晚。记者刚一走进衢江区东港街道闹桥村,就看见一位身材高大、浓眉大眼的汉子早早迎候在一处宅院外,穿一身牛仔,梳一条小辫,讲起话来热情爽朗、铿锵有力,满身的潮范儿,完全不像是已经73岁的古稀老人。
钱来标是曲艺全才,擅长编曲、填词、演唱,还拉得一手好二胡。他从青年时代就开始钻研曲艺创作,数十年勤耕不辍,不仅继承了道情这项民间曲艺的精髓,还不断改进,使道情艺术再放异彩。
“我很少演唱老道情曲目,我喜欢玩点新花样。”钱来标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创作演出了一系列紧跟时代步伐的道情曲目,如《十唱衢州火车站》《乌引渠水连万家》《十五大开得好》《地税情系你我他》《洪水无情人有情》等,及快板《跟我衢县走一圈》《夸夸乡镇廉政灶》等。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新政策、新变化,贴近生活,新鲜风趣,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最近创作的两篇道情《五大员夸九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真正好》也是这种新曲目,不仅引入了乡村网格员、农村指导员、乡镇驻村干部、乡村文化员、基层老党员等新名词,还打破了传统道情一人独唱的表现形式,由四人或五人同时登台演唱,并增加了数板、合唱等新变化。
钱来标还喜欢把道情曲调、节奏运用到歌曲的创作当中,使歌曲更具地方特色。创作歌曲《如今农民日子甜》等曾在原金华地区编印的歌集《婺江新歌》上发表,《春秋情歌》《卖竹篮》《造房谣》等在浙江省词刊《花港》上发表。
“创作是一件非常讲究的事,不仅歌词要抓特色亮点,曲调也要跟协调合拍,音准、节奏、韵律,一点也马虎不得。”一谈起创作,钱来标就神采飞扬,他还用手打着节拍,给记者现场清唱了两段正在编创的村歌,一首是太真乡竹埂底村的《竹埂底村歌》,一首是黄坛口乡紫薇村的《紫薇新歌》,音色清亮流利,新颖别致。
肚里有货,才能写出地道曲艺作品
钱来标与道情结下不解之缘,一方面是出于喜欢,一方面是受到过名家指点,再加上几十年的沉淀积累,才有今日的成就。
钱来标是地地道道的衢州人,1947年出生于水亭街天皇巷,自小爱好曲艺,七八岁起即经常在西安门附近的茶馆里听人讲评书、说道情。13岁开始学二胡,中学毕业后作为知青,下放到下张乡闹桥村(现属东港街道),更多地接触到了道情艺术。插队期间,他开始创作歌曲、快板,编写小演唱等,积极参加各种文艺宣传演出活动,成为农村基层文艺骨干,多次参加县级和地区级的文艺汇演。
1971年,衢县文化馆召集许树富、钱来标、张荣国等,把衢州民间道情艺人组织在一起,逐一记录各位艺人所唱的曲调,并分析研究,综合编谱,使道情曲调更显优美,内容也更健康。后来,他们又一起为道情《半篮花生》编谱,规范了道情伴奏与演唱曲调。1972年5月,钱来标参加金华地区文艺汇演并获演出奖,这为他日后走上曲艺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曲艺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肚子里有货,才能写出真东西。”钱来标感慨说,他到现在都怀念原衢州师范学校音乐老师钱云霖、原衢县文化馆音乐干部许树富、原衢县越剧团主胡老师汪秀琦等老师对他的悉心指点和严格要求,是他们从专业角度提升了钱来标的曲艺素养。
后来,钱来标去柯城区荷花街道新荷社区教二胡,去柯城区航埠民族小学、江山市长台小学教孩子们学道情时,也会特别严格。钱来标说:“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精神传承。”
文化自信,要唱出衢州特色
“衢州是个好地方(啰),衢州有点啥名堂(来),南宗孔庙深,周王殿宇大,三怪神话传,烂柯山花放(唷),文化(里格)古城(来)名胜多。我啦衢州好地方(来)好地方。”这是钱来标用道情风格谱写的歌曲《衢州有点啥名堂》中的一个片段,读来朗朗上口,烟霞满纸。
“个性化的曲艺作品更有生命力。衢州的曲艺,就要唱出衢州特色。”钱来标说,衢州是千年古城,文化底蕴丰厚,衢州方言也韵味横生,他很早开始就把衢州元素融入到了作品创作中,《衢州有点啥名堂》《永远的水亭门》《坊门街,我心中的街》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很快就传遍了衢州的大街小巷。
钱来标有较为敏锐的艺术观察力,他总是能捕捉到衢州发生的新变化。今年1月推出的《老街道情》就是其优秀代表作,不仅生动介绍了杜泽小吃,铁匠、篾匠、木匠、箍桶匠、剃头师傅、补鞋匠等传统手工业者,还巧妙地描摹了当下年轻人、老年人、外来游客的状态,尤其是调侃了老年人要与时俱进,学会用二维码,不做没文化的“老人家”。垃圾分类等衢州市民公约元素的引入,让人看到了文明衢州的新风尚。而结尾“杜泽的老弄堂,如今是风风光光变了样,走在杜泽的老街上,就是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更是表达了衢州人建设美好家园的喜悦。
“衢州的变化日新月异,信安湖、网红桥,一江清水送杭城,一艘游轮到衢州……衢州还有很多地方、很多变化我还没写,真是诉不完的故乡情,唱不尽的家乡美。”钱来标说,他有一个愿望,就是用道情唱遍三衢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