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yr:“烈士”的由来
每年的9月30日,也就是国庆节的前一天,是中国的烈士纪念日。除了中国,世界很多其它国家,也有烈士纪念日。
在用英语表达“烈士”这个概念时,通常都是使用Martyr这个词语,“烈士纪念日”则称为Martyrs' Day。
英语中的Martyr,最初是指宗教中的“殉道士”,进入现代之后,才开始用来指“烈士”,也就是,为了某项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取义的人。
古希腊和宗教中的Martyr
Martyr这个词语的发音比较容易,但是却很难记住拼写。原因是,Martyr来源于古代希腊语,因此拼写并不符合英语的规律。
记住Martyr拼写的窍门,是分为两步:先把Martyr记成Marter,再把其中的E替换成Y。
在古希腊语中,Martyr的本义是“见证、看见”,相当于今天英语中的Witness,最初并没有宗教的含义,也不涉及“舍生取义”的行为。
在罗马帝国的初期,也就是公元1世纪到3世纪,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东汉时期,罗马帝国治下的各地,曾多次对基督教进行迫害。在迫害中坚持信仰、而失去生命的信徒,就被教会称为Martyr,中文译为“殉道士”。
之后的一千多年,基督教内部多次发生教义冲突和教派分裂,各个教派都有信徒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而失去生命,被封为Martyr。
现代英语中的Martyr
大约500年前,欧洲各国开始进入现代,宗教的影响力逐渐下降,Martyr一词的使用也日益减少。但进入19世纪之后,Martyr获得了新的含义,用来称呼那些为了争取平等、自由、独立等理想而牺牲生命的政治人物。
今天英语中提到Martyr时,已经很少用来指宗教中的“殉道士”,大多数情况,都是用来形容为了某项事业或信念,而受到迫害、失去生命的人,例如:
a martyr to the cause of freedom
为了自由事业而献身的志士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数十个国家,有公共的Martrys’ Day烈士纪念日,包括亚洲的印度、越南、马来西亚,非洲的突尼斯、乌干达,美洲的巴拿马,欧洲的土耳其。
很多国家和文化,虽然没有Martrys’ Day,但也把为了某项事业或信念而死去公共人物,称为Martyr。其中,既包含政治人物,也包含文化人物。
其中包括,美国被刺杀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古希腊时最判处死刑的苏格拉底,19世纪时在意大利统一事业死去的很多英雄人物。
中文的“烈士”
现代中文的“烈士”这个说法,也是在进入现代之后才出现的。
在清朝末年,同盟会开始使用“烈士”的称号,来称呼在推翻满清王朝的起义中牺牲就义的人员,例如,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在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七十二烈士。
清朝灭亡之后,在后来的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中,“烈士”以及“革命烈士”的说法继续得到使用。
今天中国的烈士中,除了中国人,也包含一些外国人。其中有一位名叫Tillson Harrison,中文名字是“夏理逊”,在欧美国家比较有名。
夏理逊出生1881年、死于1947,和白求恩一样,也是加拿大人,职业也是医生。抗日战争时期,夏理逊曾在中国红十字会,帮助过新四军的医疗工作。今天,夏理逊的遗体,就安葬在河南省开封市的烈士陵园。
夏理逊生前曾在美洲、欧洲、亚洲、以及中东各国游历工作,会说6种语言,曾参加7场战争。在欧美国家,夏理逊经常被描述为Adventurer冒险家。
在1970年代后期,美国的电影人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曾拜访夏理逊的女儿,详细询问了夏理逊生前的事迹。不久之后,两人就拍摄出品了《夺宝奇兵》系列的第一部电影。因此,有人认为,夏理逊就是印第安纳·琼斯的原型之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