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千山(下)

龙泉寺

根据明代《大明一统志》记载,明神宗的生母姓李,出身卑微,仅是一名宫女,得隆庆皇帝宠幸后生下万历皇帝。神宗即位后,尊母为慈圣皇太后。李氏早年丧夫,宫廷中的生活又充满了凶险,李太后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政治地位。在她主政期间大兴土木,广建佛寺,推崇佛教。明万历十二年,感龙泉寺高僧之德和弘扬佛法之功,慈圣皇太后宣旨:将宋版大藏经637函,计678卷,赐予千山龙泉寺。同时赐铜铸金莲花坐佛像一尊,高1.4米,重300斤,从此成为 龙泉寺镇寺之宝。在李太后的推崇下,当时龙泉寺的知名度和香火达到鼎盛,名震中原,冠绝关东。

“古刹龙泉”牌楼,为释亲海法师所提。释亲海,字渡航,辽宁海城人,俗姓杨,是天台宗第四十六代传人。亲海法师于1984年6月来到龙泉寺,发心出家,后到佛教圣地南普陀深造,游历全国名山大川各寺院后,1991年4月,亲海法师主持龙泉寺。

拾级而上,前面一巨石,名曰“迎宾石”。薄一波题写的“钟灵毓秀”意为天地间灵秀之气均会于此。

进入千山龙泉北谷可见“龙泉山门”,歇山式建筑,砖石结构,面阔一间,券门,门楣上有砖雕缠枝花纹,拱门上有砖额,上刻“敕建龙泉”四个大字。这是明神宗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四月重修“龙泉寺”的御笔亲题。

山门照壁写有关东才子王尔烈在他5l岁锦衣还乡与翰林院同仁游千山时写的诗句:“鸟引花迎到寺门,翠屏环拥绀宫尊。一千峰里烟霞盛,十六景中图画存。绝壁时悬云外屋,怪石皆走石间根。来游总向西堂宿,琼岛虚舟惬梦魂。”

走过山门,不断的石梯引向又一个别有洞天。这里是我国第一部反特故事影片《古刹钟声》的外景拍摄地。

路旁一石镌刻“法水长流”

高大石墙横亘在山谷之中,

右转是赵朴初题写“知恩报恩”的照壁。

与照壁相对的是依崖石筑的第二道山门。

门洞东壁摩崖石刻“漱瓊”,意为“龙脉泉声吐流如漱,洞明天朗光照若琼”为明巡辽侍御盛泰宇所提;“龙泉洞天”为明御史胡文举所题。

龙泉寺座落在山谷中,依山势错落有致,现有大小建筑二十幢左右。主体建筑坐落在山腰平台上,为三层。第一层有法王殿、齐堂、客堂;第二层为观音庙和东、西配殿;第三层为大雄宝殿。

进入第一层院落。

“滴水观音”遍洒甘露,普渡众生。

上平台。第一层有法王殿、斋堂、客堂。

法王殿大门的楹联为王尔烈所提写:“龙泉擅胜深邃幽壑廻游曾引六飞来,长白发祥叠嶂层峦朝拱逸看千笏列。”

殿内塑有弥勒坐像和四大天王像,其他寺庙都称“天王殿”。

两侧则是禅堂、佛堂、客堂、斋堂和僧侣住处。

“法王殿”北有龛似楼,三层,上层为观音殿,横额刻“南海慈航”四字。中层为龙王殿,横额刻“龙泉演梵”四字。下为基,有一楹联,东联“龙泉此处现”,西联“演梵万古传”。

下凿一拱形小门,内有小池。龙泉水由龙口流出,潺潺有声,故名“龙泉演梵”。

另外,还有弥勒殿、钟楼、鼓楼,山神庙、胡仙庙等。这是弥勒殿。

第二层为观音庙和东、西配殿。

因庙修时在这个沟里,沟是座南朝北,观音就成“倒座”了。中国汉地佛教神像的供奉方式为坐北朝南,而此处刚好相反,意为观音不渡尽人间苦厄,誓不成佛。

第三层为大雄宝殿。

它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单檐歇山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梢间稍窄。檐下内外有柱头、转角、补间五铺作斗拱,正脊砖雕游龙五条,两头有大吻,两坡较大,斜脊有跑兽,殿内外梁枋均施彩绘。 大雄宝殿大门的楹联亦为王尔烈所提写:“龙之为灵昭昭降雨出云何必独推东岳,泉之不舍混混烟波柳浪无难更作西湖。”

殿内塑有三尊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两边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

从寺后清泉流出的“龙诞水”,山水下流弯曲似龙,因此得名龙泉寺。

“毗卢殿”在近山顶处。毗卢,佛名,毗卢舍那的省称,即大日如来。

殿内供奉毗卢舍那佛。左右为普贤菩萨、文殊菩萨。

龙泉寺后山毗卢殿北有一座高30余米的山峰,上下浑然一体,积石而成,峰头微向前倾,远望如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像捧腹而坐,轮廓清晰,故称“弥勒峰”。

高耸的峰壁上刻有“吐符应生”四个大字,为明隆庆二年(1568年)巡辽侍御盛泰宇所题。《辽阳县志》评曰:应以“天吐奇符应生圣贤”。

“西阁学堂”

坐落在龙泉寺净瓶峰北人造平台上,为民式建筑的瓦室三楹,檐下有长廊,两侧建有两幢列脊钻尖式小阁,中为别致庭院。西阁始建于明朝隆庆五年,历史上原本是三间茅草屋,后经屡次扩建,规模日大,成为清代千山两书院之一。也是关东才子王尔烈等著明文人求读求学之地。有一部电影《木鱼石的传说》,就是写的王尔烈。电影里的一首优美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歌颂的就是王尔烈。

王尔烈为西阁题匾“琼岛虚舟”,对联:“室狭如舟篷窗四啓峰围岸,山深似岛松声一派海生潮”。可以想象着他一边在山上寺庙禅房读书,一边将自己置身于“蓬窗四啓”的“虚舟”之中,体验着乐山乐水、仁智合一的精神世界,以及那种像坐禅洗心一样宁静致远的读书境界。“琼岛”指的是房前的孤峰净瓶峰,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虚舟”是指他的书房像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小舟。

净瓶峰,是位于王尔烈书房前的一座山峰。石壁上刻“屏藩独峙”四个大字,是清光绪年间辽阳知州徐庆璋所题。“屏藩独峙”四字下有款识云:“甲午之冬,倭夷犯辽,大军未集,予号召民勇,独扼凶锋。幸叨天子威灵,得保危城。今和议已成,江山如故,游览至此,见斯石挺然独立,障蔽千山,因题四字以志感云。光绪廿二年十月既望古越徐庆璋题。”

“屏藩独峙”刻石系徐庆璋甲午间为保护辽阳(清时鞍山海城都归辽阳管辖)不被日军侵占,于辽海地区抗击日军的见证。在光绪21年,日本侵略辽阳,知洲在没有清政府的支持下打退日本人,但没有功劳,因为光绪年间清政府非常腐败无能,与日本人签下了不平等条约,所以知洲徐庆在游千山时看到此峰从此角度看时独立,但换角度却是与千山山峰相连,隐喻他与日本打仗时孤立无援。

九一八被日军凿掉“倭夷犯”三字后,留下的空白处。

鼓楼。

这石壁像雄狮头部,神形具肖。钟鸣时,石壁有回声,故名:"狮吼钟声"。

法王殿的东侧的华藏世界。

华藏世界大殿前的九级香炉。

华藏世界西侧的藏经阁。

这藏经阁曾经收藏有万历皇帝赐予龙泉寺的护藏经诏书,及其母李太后赠与龙泉寺的经书六百七十八函,可惜在文革付之一炬!

龙泉寺钟楼南沿冈骨有一夹石小径,状似石门,过此为弥勒殿,故名为石门弥勒。殿门朝北,内塑弥勒佛面北坐像,称为弥勒倒坐。此处是龙泉寺景观之精华,正面悬崖,西和南陡壁,唯东一石门小径。石门弥勒外面是镇山宝杵和石臼松。

弥勒倒坐。据说龙泉寺风水很好,只有北面有一山口,称为北天门,易跑风水,为镇北天门,所以才塑了脸面朝北的弥勒坐像,晚清书法家缪润绂写道:“山门倒坐石头顽,背转临峰一笑间,岂是老僧真入定,回头正看自家山。”此庙与对面的弥勒峰遥遥相对,弥勒正笑看自己的石像呢。

"镇山宝杵"。龙头处置放宝杵,意为镇龙头。古代有风水先生看过此庙后说,这条石龙每逢百年都会向前移动,若干年后,首尾相接,山上又泉水流出会淹没寺庙,为保风水,只好在龙头上立一石杵,以作镇山之用。

再看看全景。左侧山峰下的巨石是弥勒峰。中轴线上两座建筑:前为法王殿,后为大雄宝殿。长石阶梯下方是有观音塑像的第一进院落。西阁学堂在西侧(左)、华藏世界在东侧(右)均被树丛遮挡。

大佛寺

大佛寺原名南泉庵,始建于唐代,后因发现天然弥勒大佛而改名从新修建。如今的大佛寺,弥勒宝殿矗立于莲花峰上,龙华法堂坐落于道场之中,来迎门迎送往来净土之客,迦如来舍利法堂珍藏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驻世之宝,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千佛弥勒阁……大佛寺内佛前庄严,三宝俱足,名扬海内外。

大佛寺山门是三洞式牌楼门。中楼门横匾:大佛寺。楹联:“兜率人间天上普光成石佛;瑶峰天上人间应瑞化莲池”。右楼门:净土。楹联:“入得此地为道场,出去何处是禅林”。左楼门横匾:圣地。楹联:“清风迎客秀古刹,皓月送影入山门”。

龙华门。楹联:“阿逸多入灭转弥勒,龙华树彻悟成佛陀”。

过山门,左侧是弥勒千佛阁,右侧石壁上一个大“禅”字,高台上有一组建筑。

弥勒千佛阁门。

千佛,不意为千百亿佛。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法身无相,报身可幻化千百亿,应身佛至众生处渡化群迷。后梁时布袋契此和尚入灭时有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确不识。”尤是此意。千佛阁是千山大佛寺内最为宏伟壮观的古典式阁楼之一,其彩绘采用六青、六绿,过渡为最高彩绘品级。阁内共塑弥勒金身一千四百四十六尊,集历代弥勒法相于一阁,是一座弥勒文化的艺术宝库。可惜没开放。

千佛阁四个方向各有一个门。

横匾:弥勒净土。楹联:“修上乘行面向未来初入山门先参弥勒,诵下生经心依内院待随海众三会龙华”。

横匾:阎浮净域。楹联:“楼阁门开圆彰法界修因事,慈悲愿普预摄龙华证果人”。

横匾:登欢喜地。楹联:“宴坐等人来预摄龙华会里有缘之辈,逢机以笑应圆彰大肚皮中无所不容”。

横匾:位居补处。楹联:“娑婆虽苦惟生法王子,内院纵清难纳心垢人”。

左侧是悲字石

悲字石反面是“慈”。

悲字石左侧就是刚才看见的一组建筑,自左至右:华藏玄门、是钟楼、清静兰若门和鼓楼。

清静兰若门。横匾:清净兰若。楹联:“宝刹重光千峰云影从幻影,南泉喷涌万壑涛声和愿声”。

华藏玄门。楹联:“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胸中无所碍半是青松半是云”。

门洞里有楹联:“夫妻是缘有恶缘有善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

内有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等一应俱全。

鼓楼。楹联:“法鼓动耶静,浮云假亦真”。

钟楼。楹联:“钟声明慧眼,月色照禅心”。

天王殿

楹联:“广目多闻护众生,持国增长安天下”。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四周是四大天王:广目、多闻、持国、增长。

背面韦陀菩萨左手握杵拄地,杵尖向下,那就意味着,本寺院即不挂单,也不留你吃斋饭。匾额“三洲感应”,三洲即:东圣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

楹联:“菩萨化身辅正摧邪弘圣教,童真入道安邦护国度群迷”。

大雄宝殿。

横匾,自左到右:众善奉行、大雄宝殿、诸恶莫作。楹联:“红日无心贫富一般照过,青天有眼善恶两样看承”。

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

观音殿。楹联:“大愿宏深寻声救苦观自在,一心常念功不唐捐证圆通”。

地藏殿。楹联:“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

从大佛寺出来,经千佛阁到佛字广场。

龙华法堂坐落在佛字广场之中,传说是弥勒传在华林园龙华树悟道成佛向仙人讲道传法,三次渡化近三百亿的弘法宝地。

供奉弥勒菩萨、法华林菩萨和大妙相菩萨。

俯瞰佛字广场。两侧各一座三层佛塔,中央有一个全析立体佛字。

龙华法堂前面石壁上是由佛教联合会副会长寺觉光法师题写的“天成弥勒道场”。还有大型镀金弥勒像。弥勒像两侧各有一排转经筒。

石壁两侧各一座八角亭,分别名“消愆亭”和“增慧亭”,里面有一个大型转经筒。

佛字广场中间一个全析立体佛字,是由北京著名书法家沈默设计的,整个字呈三维立体设计,高6.9米,6和9都是佛家的吉祥数字,整个佛字一气合成,他把整个佛家理论融入到佛字当中,单人一撇,上面一个圆盘,喻意为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功德圆满,中间三道折喻意为人生的一波三折,中间有四个空间代表四大皆空。在它旋转的时候共有六道折,代表人生六道轮回。中间有八个小空,代表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最后刚劲有力的一竖由下而上,代表划破九重天,直通无色界,立地成佛的意思,整个佛字精湛透彻,喻意深远。

全析立体佛字后面两侧分别为鼓、钟亭。平安钟亭前面有一块“福”字石。

鼓亭。

全析立体佛字后面的阶梯通向来迎门,是登山的起点。

来迎门。只要往上爬1369阶梯,约30分钟就可到达山顶,观瞻天成弥勒大佛。楹联:“想来能来需向善悟道,当迎则迎必弃恶成佛”。来应门是兜率天净土的出入口,无论是往生到兜率天或者是由兜率天往生到各界的天神,都要由此经过。

照壁上巨大的“心”字,心即佛,佛即心,欲求佛先求心,因有果,果有因,有因有果,正体现出佛家修道先修心,道心合一的修行法则。

释迦牟尼舍利法堂呈单檐,飞檐斗拱,硬山式唐代建筑风格,大殿左右两侧筑有东西配殿,殿脊和龙尾,高高翘起,直指苍穹,青砖釉瓦,朱门园窗,画栋雕梁,龙风围绕,工艺精湛,殿宇巍峨。

在正殿中央立八角十三级密檐式舍利宝塔,内供奉释迦牟尼遗骨舍利。

大佛索道。

索道。

下索道后,继续登山。

石刻:“松涛映红”和诗刻。

石刻。

弥勒宝殿。

赵朴初题匾额:“弥勒宝殿”和楹联:“瑜伽师地性转入识成四智,现观庄严相离两边化三身”。

千山大佛圆圆光亮的大头高如三层楼房,长满绿苔的浓眉 之下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其五官摆放位置适宜,比例恰到好处。大佛左手分开放在膝盖上,右手握拳,手臂压在右腿上,右胳膊上方还端坐着一尊南极寿星,从整体看去是向右倾坐的姿态。在其胸前还天然形成一只捻珠,其长短比例及位置非常神奇,迎着阳光还可以看到圆圆的珠环。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人工凿刻的直径约3米的大圆环,其凹凸部分迎着阳光从远处看去自然形成一个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环。在大佛腹部中央有一个高2米、宽1、2米的椭圆型的空洞,在其边缘还长着棵小松树,从远处看去宛如一丛长毛掩盖着大佛的“肚脐眼”。

继续上山。

天地同心、拜天台。

前往弥勒宝塔。

弥勒宝塔。宝塔由八角形圆形主塔和四个六角形塔有机结合而成,同时集中汉、藏、显、密造塔之精华。整体造型雍容大气,细部富于变化,轮廓优美形同花束组合,在中华传统造塔艺术形式中,谓之“花塔”。

宝塔主体共分四层,每层装饰内容各异的精美石雕。一层表现佛教“风、调、雨、顺”四大天王与八大金刚力士威护塔门,门楣上还有飞龙与飞天起舞。

二层以八尊威勐力士扛举对释迦佛祖的尊重和敬仰。三层以“天、地、人”的三重莲花宝台,弥勒菩萨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讲经说法普渡众生,还有十六盏莲花宝灯,二十四尊弥勒菩萨,八只凌空展翅的大鹏金翅鸟。塔刹为七彩金轮,喻示十方佛国终成万众皈依的弥勒净土。

弥勒宝塔碑记。

两首诗刻。

松掩道庵

石刻“蟠桃献寿”。

长寿门

石刻“紫气东来”

石刻“心想事成”。

石刻“福星高照”。

力士浮雕。

力士浮雕。

石刻。

石刻“灵则成”和“有求必应”。

情侣松。

映红亭

两侧各一亭。

亭内是小鬼。

从来迎门出来,游览完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