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表达方法
李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有时教师不经意的言辞,会伤害到他们脆弱的心灵。而如果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谈,掌握沟通的艺术和技巧,就会在教育学生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容易伤害学生的话,教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去表达。比如,有的学生不愿意打扫教室卫生,每次轮到他打扫卫生时,轻则设法逃避,重则与其他学生大吵大闹。这时,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语言,对他实行强制性的要求,很可能会引起他的逆反心理。这时,教师不妨换一种处理方式,在这个学生打扫卫生前,告诉他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对他的一些优秀行为作出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也会将打扫卫生当作自己的一项任务,不再抵触。
有的学生做作业速度很快,但是只有速度、没有质量,字也写得歪歪扭扭。如果教师没有耐心,在他每次写作业时简单地批评甚至恐吓,都会造成不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尝试换一种方法来解决,可以对他说:“好好写作业,如果字写得工整一点,老师会发给你一朵小红花!”“昨天某某同学夸你聪明,作业写得很快。老师觉得,这是你的优点,如果你写作业的时候能再认真一点,这样就更好了!”“你的计算越来越准确了,真令老师刮目相看啊!”这些都是很简单的话语,但在学生看来,确是非常不寻常的。相信教师只要有耐心,只要放低身段和学生沟通,一定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
有的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提醒,学生很可能敷衍了事,嘴上答应,回到家后便把书抛到九霄云外。这时,教师可以耍一点“心眼儿”。在和其他教师或学生谈起这个学生时,教师可以说:“某某同学有爱看书的好习惯,听说每天回家都会看书呢!”学生听到这样的话,会感到看书的重要性,也会觉得不看书对不起教师的表扬,很有可能就真的养成了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如此一来,教师的“阴谋”就得逞了。
同样的意思,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法,却很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效果。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和沟通的策略。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东方红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