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丁玲、袁牧之旧居探访与考证
该忘记的早就忘记,该留下的永远留下。答应我,忍住你的痛苦,不发一言,穿过这整座城市。 ——海子 《太阳和野花》
桃源街一直是名流汇聚之地,1952年,作家丁玲就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毛泽东一生只给一位作家写过诗,就是丁玲——“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在桃源静养之余,阅读《旅顺口》。后搬到小平岛苏军疗养院。
当时与丁玲一起疗养的还有创造了我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的电影大师袁牧之。他1937年编导的《马路天使》是我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1982年意大利举办的中国电影回顾展放映了《马路天使》,欧、美、亚各国电影人看完后公认这部影片是中国三十年代现实主义影片的优秀作品。
丁玲和袁牧之当时住的地方具体在哪里呢?丁玲的文字里均有记录。丁玲在日记中这样写到:1952年10月20日搬到桃源台卧龙街二十二号,住楼上,有朝东朝南窗户,阳光很好,白天稍闻市声,夜晚很安静。疗养生活开始。……10月28日11时半到小平岛苏军疗养院。
桃源台本是旧名,说明当时还在使用。卧龙街就在旧桃源台旁边,过去叫卧龙台,1946年6月1日,大连地名去殖民化,桃源台改桃源街,卧龙台改卧龙街。卧龙街22号有可能是旧卧龙台22番地。
袁牧之旧居在丁玲《致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班同学》的信中有明确的记录:“不多写了,我等着你们的信与稿子,如在最近,可寄至大连桃源台卧龙街二十三号袁牧之同志转……1953年2月11日。”袁牧之因妻子陈波儿突然病逝而精神崩溃,最终身体垮掉。1952年3月初来连养病,1954年春离开大连(到杭州继续养病)。“卧龙街二十三号”有可能是旧卧龙台23番地。
另据《千面人生——袁牧之》记载,袁牧之对面住着徐海东。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来找,便会有错误了。徐海东旧居在今文化街75号,已被各种高楼环绕。这里所谓“对面”实际上是指隔着解放路可以看到的意思。过去大连街没有高楼,超豪华的文化街75号鹤立鸡群(原为张宗昌别墅),是很容易看到的。我理解的“对面”是这个意思。
(小箭头代表文化街75号)
丁玲和袁牧之住过的洋楼都在2009年以前拆除。2010年寻找的时候,已经不再。
如果按照1943年《大连番地入案内》考,是今桃源名居,具体在桃源街派出所一带。
(桃源街附近自由河桥作为参照)
(228作为前图参照,卧龙台22与23番地,但是这里似看不到文化街)
如果按照今天的“卧龙街”考,大致位置是岭前街诊所、桃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一带。
因为面目全非,只能做到大致。二者综合考虑,我认为是今天卧龙街一带更合理。所以我在《记忆大连老街》使用了今天的“卧龙街”的认定。遗憾且难过,只能说“某些人破坏了大连美好的,值得不断书写的历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