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说说“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是《道德经》的第一章,在这章里老子提出了“玄”的概念。什么叫“玄”呢?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就是“玄”,而且“玄之又玄”。
老子之后,大多数人,对这个 这个“玄”的理解都比较模糊,更多人从文字上去解,或从文意的层面去猜,都难以搞清楚。
其实想清楚老子“玄”的真意,最关键的要从“有欲以观其妙”、“无欲以观其徼”入手。
尤其这里的“观”,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解释为“观察”,就是用眼睛看事物,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总结出规律;有人解释为“感悟”,按照曾经的经验,以自己感觉推理,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但这里的“观”,不是理性的分析,也不是感性的觉察,没有这么简单!
当然,“观”也是一种手段,或者说是一种方法,但其方式却不是惯常的,甚至可以说不是常人的!
学习《道德经》,如果只是做文字解读,只是做文意的理解,即便做哲理的阐发,也不能真正达意。
因为《道德经》是老子自身修炼的经验总结,我们要想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就需要“以身证道”!用内求的方式方法去体察。达到“致虚极,守静笃”,才能“万物并做,吾以观其复”。需要这样的真功夫,而不是夸夸其谈,这样才是正确的“观”,才能捕捉到“妙”与“徼”。
体验了“观”,“玄”就不那么难理解了。但前提是得真正下一番功夫,得有功夫!要进入“惚兮恍兮”的状态,看得到“其中有精”,要深层开窍儿,进入到人自身的另一种境界。注意:人人都能做得到,只看自己的努力程度!
东西方文化的最大区别,其实就在这个“玄”字上,涉及的层面不一样,纬度不一样,那么视角就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有很大差异;做为一般常人,理解《道德经》也同理,不能真正深入老子,当然没法真正理解他的经。
道,就是这么玄, “道可道,非常道”,不能说,说不出来,非要用语言表达,一出口,就不准了,就不是那个意思了。其实,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就行告诉我们,学习他的学说,方法是唯一的,那就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