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那么一瞬,你会闪回青春
还记得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经常把同事说错成同学,总是出现“我跟几个同学……呃不,同事在外面吃个饭”这样的口误。经过三年多的摸爬滚打,我终于调整过来了,但有些矫枉过正,有时会把老同学口误说成同事,以至于又不得不开发出了“朋友”“老铁”等称呼防止尴尬。
我一度认为在第一次把同学说错成同事的那一刻,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青春就已经结束了。
好多有情怀的人喜欢把自己刚毕业的那几年说成后大学时代,有点像清朝被推翻后那群遗老遗少的心态,虽然离开了青春的象牙塔,但还沉浸在那时候的美好里无法自拔,恰似羽翼没有丰满却不小心跌落丛林的雏鸟,还没有准备好去面对前面的荆棘和风雨。就拿我来说,刚毕业的时候几乎每隔一两个星期就要跑到一个大学去寄托自己的情愫,虽然我根本没有在这座陌生的学校上过课,但在穿梭校园的时候,依然能找到一些共鸣。
有一次,我带一个毕业好几年的同事去某高校餐厅吃饭,当我吃到久违的校园风味的美食时,不禁热泪盈眶,这感觉就好像回到了大学时代;我同事也不禁“老泪纵横”,对我说“老弟,你咋不早带我来这里啊,这儿饭菜这么便宜,能省不少钱呀!”当时我的工资比他还少,但我却没有考虑价位的问题,即便这里比外面卖的贵,我应该也会留在这儿吃饭吧。
后来,随着工作的日益繁忙、生活琐事的日益增多,更重要的是岁月的变迁,我去大学缅怀青春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而且即使抽空去了,也没有当年那种“恰同学少年”的心境了,前段时间去安师,总觉得自己和那些在学校里遛弯的大爷大妈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自己已不再年轻,再也不会出现被别人问“同学,请问要办卡”的情形了。
前两天,我去了趟郑州,虽然不顺路,但还是克服困难坐上了回母校的公交车,后大学时代已经结束,可是那种思维上的惯性还是有的,就像有些常年在外地打工的人,过年一定要回趟老家,即使各种颠簸,也一定要回去。
刚开始自己还能翘着二郎腿玩儿着手机,但公交语音报站一次又一次传进耳朵里,然后顺着耳朵刺激到了大脑某一块区域,我瞬间又有了久违的恍若隔世的感觉,一站又一站,离学校越来越近,我仿佛乘坐着时光机,正在一步一步地回到过去。窗外熟悉的建筑又浮现在眼前,有些已经拆迁或改造的地方,我闭上眼睛也能清晰记得当年它们的模样。如果我睁开眼,发现自己正掂着沉重的行李箱,拿着还是Java系统的金立手机,给舍友发飞信让他替我答个“到”,我应该也不会觉得诧异。
回到学校,虽然新增加了几栋宿舍楼和办公楼,餐厅也装饰一新,但是却没觉得有一点点陌生,宿舍楼下的打印店还在,旁边那家超市依旧生意兴隆,前面的篮球场虽然在自己大四的时候已经建好了,但没在那里打过一次,真是遗憾;打水的地方依旧摆放着好几百个暖壶,我又想起了舍友刚打完水走着走着水壶漏了的场景;路边这排梧桐又长高了,相信再过几年就能够在夏日为学生提供一片阴凉了吧……回忆像“井喷”一样袭来,有那么一瞬,我总觉得自己闪回到了青春。
原来自己的“青春”一直都在,只是它被更好地包裹了起来,有一句话说得好“孩子在妈妈面前永远是孩子”,那我稍微改编一下“学生在回到母校的那一刹那永远还是学生”。也许自己已经有了白发,也许自己开始胡子拉碴,也许自己的眸子不再明净,但只要回到母校,那自己就一定能闪回青春,眼角的泪花就是你刚刚闪回青春的最好的证明。
编辑:语然惊宇
校对:语然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