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新巴尔虎右旗采访《思歌腾博物馆》7
接上期
旅业春秋摄影
笔尖芭蕾撰写
照片中的那些知青们是如此的朝气蓬勃和精神焕发,
让我们今天的人看来,
那个时代的火热是无法用语言来正确表达和形容的。
特别是,
知青们在蒙古包里与蒙古族阿爸在一起的镜头极富生活趣味。
2020年第1354期总第1710期
公众号主编:笔尖芭蕾
公众号政委:之 洲
这是当时的录音机,是当时在中国大地上,
无论是农村还是牧区的广播站所拥有的现代化设备,
广播员们就是利用这样的录音机录制每天的自办节目。
在远处,
是一台幻灯机,幻灯机前面的铁匣子是装幻灯片的工具。
这两张照片中的人物,一定是当时知青的文艺骨干。
看第一幅照片中,
天津知青吴卫手中拿着的,似乎是一架照相机。
下图中的女知青,似乎是我们草原的本地蒙古族姑娘。
而且,她的名字也暴露了她就是一位蒙古族知青。
这是《思歌腾博物馆》中介绍知青放映队的“数位板”式的电子互动装置。
这一组雕塑,表现的就是当时知青为牧民们放映电影时的情景。
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尚无电视,
农村和牧区的电影放映队,
成了为边远地区的农民和牧民们带来欢乐的主要的文化骨干力量。
人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崇高和快乐。
这些证件的陈列品,
没有在边境地区生活过的人们是不会知道它们的真正用途的。
那个时代,不是谁都能来到这个与苏联和外蒙古接壤的边境地区的。
只有拥有这样的边境通行证的人,
才能成为这里的居民和往返于内陆与边境地区之间。
屯牧戍边,保卫边疆,一直是当时的边民和知青们的口号。
我们还忘了告诉大家,
新巴尔虎右旗是分别与外蒙古和苏联接壤的牧区,
因而,其保卫边疆的意味特别明显。
这是当时由知识青年和当地牧民组成的民兵团体的集体合影。
“人不离枪,马不离鞍”
为的就是提醒着民兵们时刻警惕着和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强信念!
这是部分知识青年民兵与当地蒙古族民兵的合影。
训练间歇,民兵们摆着威武豪迈的姿势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靓影。
女知识青年手握钢枪骑在马背上的留影,
让我们想起了领袖的一个著名的篇章: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女知青那柔美的威武,也不失为当时的另一番十分时髦的风景。
当时民兵们使用的电话和子弹袋。
这是一组袖珍雕塑,
表现的就是当时的知识青年和当地的牧民们一起在从事军事训练时的情景。
《思歌腾博物馆》里,专门介绍张勇的板块。
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英雄肃然起敬。
张勇,像无数个知识青年一样,
他们为了祖国的建设而奔赴祖国的边疆和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同时,在他们的群体里,
也涌现出了无数的类似于张勇一样值得我们学习的英雄!
这是《思歌腾博物馆》中的张勇塑像。
未完待续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