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拿起村上春树的这本《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我依稀数算了这个分类下的书目。这些我偶遇但没有细细了解的书,或重回了图书馆,或归还了熟人,或被我重新放回茫茫的电子书海洋,还有的静静地立在家里的书架,有点孤独地等待着。放下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后的几年里,陆续读了他的一些书。却没有再试着读这本。或许从根本上来说,我是为认识和理解自己而读下去的。而那些生命中的沟壑,也因为读书,在或多或少地发生着转变。夏天时读张定浩的评论集《爱欲与哀矜》。在关于村上春树的评论部分,作者写出了一部分我当时的感受。我想,也许是时候结束这一段与村上春树的书籍相伴的旅程了。张定浩认为村上春树最好的两本小说是《奇鸟行状录》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阅读艰涩。刻意努力。想证明比过去有了进步。决心这次一定要读完。但上次阅读时的不解此时仍是不解。熟悉的情节、词句也仅仅是情节、词句而已。小镇,独角兽,图书馆,影子,苍老的大校,年轻女孩。此时回想起初阅读的艰涩,缓慢的进展,书躺在书桌上偶尔被拿起,一个半月多的时间里遭冷落的境遇,我不知道我在努力面对的到底是阅读上的困难,还是担心过去经历重演将会带来的打击。我不同意无乐趣的阅读,但这一次我更想探索一下读不下去的原因何在。“就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好了”,当时大概有这样的想法吧。与此同时大概还想,“村上春树的书不会那么难以阅读吧”,他可是秉持“对于我,失眠之夜和胖邮差同样罕见”(钱德勒语)这种文章写法的作家啊。
故事的情境熟悉后,我渐渐忘记了开始刻意的努力,全部关注都是对故事进展的关心。就像鸟儿克服了飞翔的惧怕后沉浸在翱翔的欢乐中一样。故事的结尾部分,计算士躺在公园的草坪上,眼前是几罐喝光的啤酒。工作日的公园游人稀少,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在不远处,隐约地提醒孩子离这个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男人远一些。不知为什么,这幅场景使我想起村上春树本人。或许这是他亲身经历的写照吧。故事中的妈妈不知道这个“不怎么正经”的男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经历了城市深处的历险,和喜欢的女孩度过难忘一晚,刚刚告别。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复杂的留恋,却也做好准备置身于沉沉的睡眠。“世界尽头”部分,以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场景开头,结束在有血有肉的人性之上。我想我是不习惯开头那种科技感的冰冷,使人既孤单又不安。穿越城市深处的历险,曲折辗转,充满危险。他们一路经过的地方、各种挑战,像是游乐场的高阶通关。或许因为反复提及的夜鬼始终没有伤到他们,他们始终完好无损吧。所有的历险,仿佛都是想象中的一场游戏。“冷酷仙境”是我更喜欢的所在。成群的独角兽。氤氲的咖啡香气。亲切的图书馆女孩。坐在火炉边的年老的大校。读古梦的年轻人。科技发展带来的城市变化,人在其中的境遇,各种挑战,人的向往,行动,潜意识。自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我不能抛弃心,我想。无论它多么沉重,有时是多么黑暗,但它还是可以时而像鸟一样在风中曼舞,可以眺望永恒。我甚至可以使自己的心潜入这小小手风琴的声音之中。”“这里是我自身的世界。围墙是包围我自身的围墙,河是我在自身中流淌的河,烟是我焚烧自身的烟。”关于人心灵和外在世界的关系成为村上春树一部分作品的核心,比如《海边的卡夫卡》,《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村上春树用奇妙的想象力创造故事,也用精彩迷人的词句描绘人的心灵,他对音乐的热爱渗透在每一本书里。而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比如烹饪各种食物,也使人不由得多爱生活几分。
蒙田的随笔集里充满欧洲田园式的恬淡、满足和对知识的追求。经济的稳定给了他没有后顾之忧的生活,他可以追随自己的喜好活着,心无旁骛。如今的世界里,如何来定义经济稳定?人们仍可以追随喜好生活吗?
△△△
独立小楼
--- 从一砖一瓦开始,建筑自己的世界 ---
“Every night I cut out my heart…
But in the morning it was full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