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东林党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将明朝推向灭亡的?
提起明末的东林党,估计没几个人对这个组织有好印象,他们建立之初良好的宗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后来彻底演变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添乱”!因为他们所关心的不再是国家命运,而只是纯粹的个人利益,从而使得日薄西山的明末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毋庸置疑,东林党一开始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为民的知识分子,比如说顾宪成、杨涟、左光斗等等,正因为这些人在明末的“党争”中失利(东林前六君子和后七君子全数罹难),所以他们的继任者们都纷纷陷入党争无法自拔——争权夺利,丝毫不顾及国家命运,将明朝一步步推向灭亡的深渊。
先说争权,明末东林党人的“党同伐异”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们不只在朝廷内部安插自己的人手——想法设法推举“自己人”进入内阁,成为首辅,同时他们还盲目插手明朝对后金的防务(主要是抓权)——排挤能作战的将领,任用“志大才疏”的“自己人”。
比如说,正当明末名将熊廷弼对后金的形势日益好转时,他们硬生生地派上去一个完全不会作战的东林党人袁应泰,结果一败再败,丢掉了沈阳和辽阳;当朝廷扛不住而不得不又重新起用熊廷弼时,他们又派上去一个只会掣肘的东林党人王化贞,于是又丢掉了广宁。由此可见,后金的迅速“成长”和东林党的不顾一切的“争权”有着很大的关系!
再说夺利,明朝与后金的战争损耗巨大,崇祯皇帝为了省钱,都已经开始穿打补丁的衣服了。其实当时明末南方的工商业是极其发达的,其中江浙地区尤为富庶,“万历三大征”结束以后,由于朝廷缺钱,万历皇帝果断在江南地区开征的“矿税”(主要就是工商税),给朝廷增加了大量收入。可是东林党人一贯的宗旨就是反对工商税,反对宦官干政,其中原因就是当时大部分东林党人都是亦商亦官的“代理人”,他们以矿监(大部分都是皇帝派出来的太监,而且确实有些太监在各地征税期间横征暴敛)贪腐为借口,极力抵制工商税,实际上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钱袋子”。
比如说东林党早期领袖李三才,多次公开上奏抵制抵制皇帝征收工商税,而另一方面他个人的家财竟然达到了470万两白银之多(相当于明朝一年的收入)。当然不仅仅是李三才一人,后面的东林党领袖比如说刘一燝、叶向高、钱谦益等等,随便哪一个其实都是家财百万的“资本家”,不然他们哪里会有钱和“秦淮八艳”打得火热?因为他们所代表的其实就是明末资本家和官僚阶级(基本可以等同于他们自己)的根本利益!
一方面东林党人都是家财万贯,另一方面则是朝廷因为和后金的战争消耗巨大、国库空虚,面对如此困境,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得不开征“辽饷”,可皇帝又拿根深蒂固的东林党没有办法——不能增加工商税,那就意味着只能增加农业税。
据历史记载,明末农民的农业税已经到了“民田一亩值银七八两者,纳饷至十两”的程度,如此夸张的赋税,你让老百姓们还怎么活得下去?于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趁机揭竿而起,自然也就受到了广大穷苦农民的积极响应。事实证明这些农民起义恰恰是造成明朝的灭亡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一点上,东林党人实在是“功不可没”!
所谓“国家”,应该是先有“国”再有“家”,而东林党人这种只顾“家”不顾“国”的毫无远见,只顾争权夺利的行为直接加剧了明朝的灭亡速度。他们由此做出的各种“神助攻”,对明朝的灭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更多明朝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