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爹说 | 从freestyle说起,谈谈儿童摄影里的风格问题
最近有朋友提起儿童摄影里的freestyle。好吧,花朵爹确实孤陋寡闻,不清楚最近freestyle这个来自说唱的名词最近在天朝挺火,还以为是摄影界的一类风格的定义。于是特意去谷歌了一下,还很认真的和朋友在朋友圈扯了半天documentary(纪实),lifestyle(生活风)和portrait(肖像)的区别,虽然结局有点丢脸(因为花朵爹纯粹是脑袋短路结果自己理解错了),不过想起以前翻译过的这篇小文章,翻出来给大家,顺便侃侃花朵爹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当然花朵爹自己是不拍客片的,自己孩子呢,拍的也一般般,所以我的观点并不代表什么,您觉得说的对呢,就点头微笑下,觉得偏激呢,就一笑而过私底下吐槽这厮胡说八道就好了。欢迎在本文后面发表您的观点来和花朵爹探讨,恶言恶语人参公鸡我是绝对不会让你在评论里露出来滴:P。
以这篇文中的观点,按照摄影师对于画面的干预程度,拉一个坐标轴,从左到右分别是纪实,生活风,和肖像,当然如果把后期的部分加进来,还可以画一个副坐标轴,最左边是完全的真实,最右边是创意摄影(英文有个很有意思的类别,叫fineart,就是说其实发展到极致完全脱离摄影的范畴,而进化到艺术创作去了)。那么无论是你专业摄影师,或是普通拍娃党,你应该是在这个坐标轴的某一点上。当然按照这个观点,花朵爹觉得儿童摄影里除了客片里的场景记录(比如出生纪实,或者某次活动比如演出或是生日派对的跟拍),否则完全不干预的纪实(隐形的旁观者视角)是很困难的。为什么?因为即使你去别人家拍,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你不作出引导和一些小改变,是很难重现出这个家庭的一种持续的生活状态。反倒是我们普通的拍娃党在拍摄自己孩子的时候很容易介入到这个点,毕竟我们和孩子朝夕相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在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摄影师(当然这只是从取材和便利方面来说的,而不是作品和技巧)。在英文里未经计划的随拍还有一个词叫candidate shot,当然这个不属于客片的范畴,只是随口提一下。
回到正题,之所以提这个分类,并不是为了说哪个分类好或是不好。在摄影圈里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把自己的喜好和偏向的风格贴上高大上的标签,然后通过贬低其他风格的作品(道德高度的大帽子嘛)来给自己喜欢的类别来镀金(或者别的什么目的那就不知道了),这就不大好了(具体的例子可以参考品牌之争,类别的互踩不大明显,不过也有一些很让人不舒服的观点,这也是花朵爹忽然想巴拉一大篇的原因)。
个人喜好总是有的,比如花朵爹和很多拍娃党爸妈一样,会比较喜欢有生活的作品,也就是坐标轴上偏自然纪实的一类,但是又不能接受完全真实的生活,毕竟摄影在花爹的眼里,应该是生活的一种升华,套用一句广告词,就是生活可以更美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偏左一点就比其他分类要高大上。事实上在坐标轴上不同位置都有非常棒的摄影师,不管是国内或者是国外,不管是拍客片还是普通拍娃党。有的摄影师擅长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有的摄影师拍出的作品真实自然感人,有的摄影师非常善于引导和调动情绪,有的摄影师通过设计服装和场景来创建主题拍摄让人称道叫绝的画面,有的摄影师的肖像细腻而精致,有的摄影师则通过后期和创意让人膜拜,有些画家把照片改成手绘……(我就不一一点名了,各位大神请自己对号入座哈),你说谁更好一些?都好,都喜欢,纯从欣赏的角度,或者从拍娃党的角度,我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如果有机会,能够每样的类型照片都会有一份回忆。当然我自己是做不到的,所以儿童摄影师的意义其实也就在这里,他们会弥补你无法做到的缺憾,这也是我们会选择某个儿童摄影师的最大原因。
然而说起拍客片,涉及到商业化上,确实问题就来了。事实上,拍客片和拍自己孩子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使拿花朵爹最喜欢的类型(不管你是叫它家庭纪实或是生活风),在国外的儿童/家庭摄影客片里也只是一个很小的分支,绝大多数还是唯美的偏肖像为主的客片,当然在国内,偏好大光圈糖水的精致作品这也无可厚非。花那么多钱拍照,你当然不希望拍出来的跟自己手机拍出来的差不多,谁不喜欢美美的,留下最美好的影像记忆?举个例子,你可能会喜欢偏向生活自然的摄影作品,但是会接受让一个陌生的摄影师进入自己的家吗?或者换个角度说,如果有客户给了你这个机会,你有信心能拍摄出客户喜欢类型的片子吗?
对于寻找儿童摄影师的普通家长们(我指的是对摄影有一定认识的家长)来说,首先要想到这个问题,去看看这个摄影师的作品,是否风格上有连续性,是否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是否能够弥补自己无法做到的缺憾,是很重要的。对于职业摄影师来说,如何把拍摄做的简单可复制(并不是敷衍拍摄,而是说不是灵光闪现的一张两张佳品),如何在市场的偏好和自己的喜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慢慢的有自己的风格,总归没有错。而不是急于给自己打上某某某类摄影师的标签,过早的把自己框住,其实反倒是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当然花朵爹不是摄影师,所以难免有外行指手画脚之嫌,各位专业人士还望见谅。其实花朵爹只想表达一个观点,就是摄影不比其他爱好更高大上,摄影题材和类别更是如此,一些文人相轻,持一些“万般皆下品,唯有XX高”的高人一等的观点,甚或于出于商业目的去贬低别人(或者别类,或者别的品牌)的作品,就更不可取了。
摄影其实和育儿一样,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可以不认同你的观点,不喜欢你的作品,但是我尊重你热爱摄影的方式和自由,只要你不强加你的观点于我,不一定非得要我认同。而摄影不是人民币,你的作品和观点,总是会有人去喜欢,去痴迷,也同样有人不屑一顾,没必要太在意别人的说法,坚持自己想要的,用自己想爱的方式去爱,就足够了。是的,花朵爹是这样想的。
今天的碎碎念有点长,其实这段碎碎念也没有什么观点,只是花朵爹最近经历了很多事情,有一些感悟,想和大家随便聊聊,耽误大家时间,还望见谅。
作者:Lisa Tichané, 法
翻译:玮琦-花朵爹
在我的短期培训班“捕捉快乐“上,每期都会有一个同样的话题被提起。摄影师在一个生活风格的外拍过程中应该干预多少?如果我们要求拍摄对象为我们做些事情,那算是作弊码?我们应该捕捉真实的快乐还是说创造一些机会,让快乐发生呢?
对我来说,这些问题都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生活风格“(LifeStyle)。
我不打算宣称我的定义是对的。然而我确实认为如果你称呼自己为生活风格的摄影师,你应该对这个词有非常清晰的认识,甚至于生活风格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定义。
这里我只是想把我自己关于生活风格的摄影的认识-尤其是当你拍摄儿童和家庭的时候-表达出来。希望它可以帮助你重新审视你自己的定义,不管你是认同还是不认同。
生活风格的摄影大概处于纪实摄影和传统的肖像照之间。纪实摄影师通常采取的是超然物外的方式,试图在不施加自己影响的同时来捕捉生活的片段。他们只是讲述真实的生活故事,当事情发生的时候,试图尽量变得透明些。
一个精于传统肖像照的摄影师则正好相反,他们试图在画面里拥有全部的控制权:光线,背景,衣服,姿势等等。他们负责指导模特来摆姿势,移动(或者不移动),甚至到转头的角度和手怎么放在膝盖上。
我 对于生活风格摄影的定义是一种介乎于真实和舞台之间的混合。我拍摄的是生活中确实可能会发生的,但是如果我不去干预,那么在很短的时间内我是没有办法拍下 来大量的照片。在一次外拍过程中,我创造出不同的机会。这使得这些画面都会在那个特定的时间段里发生,让我从一开始就有机会去捕捉到他们。
下 面这组照片是在一个小时的外拍中拍摄的。每张照片记录的瞬间都可能会在这个家庭里随时发生着。我在这里表现的是这个家庭通常在床上玩的场景,也许是个慵懒 的周日清晨。然而,我很肯定的说,如果不是我在拍摄的时候鼓励他们这么做,这些画面至少在那个小时里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像传统的肖像照一样,我试着去控制一些东西:光线是最主要的(我选择拍摄的地点和位置来获得最好的光线),位置(我可能会移动一些物品或者家居让拍摄环境更 好一些)和主题。像纪实摄影一样,我不会去让拍摄对象去摆姿势。我会让他们去做一些事情,或者一起玩一些游戏,然后顺其自然。我希望他们尽可能自然的去做 事情,然后像平常一样和彼此交流。
让我们试着总结什么是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
我做的:
总是保持生活的真实,拍摄那些生活中会自然而然发生的场景。
提出一些建议,从某些事情开始(游戏,场景)然后等待魔法时刻的产生。
帮助家庭在他们日常穿戴中找到适合拍照的衣服。他们的衣橱里已经有你所有想要的。
在客户的家里找到最适合拍照的房间/地点(或者当你外拍的时候,找到最适合的位置)来控制好光线,以拍摄出很看上去很专业的照片。
我避免做的:
给对象摆姿势(我绝对不会说,把你的头向那边侧侧之类的话)
提购买建议。我希望他们穿着的就是他们衣橱里有的东西,不是某些东西会让他们说十年类似”啊,看,这是我为了那次外拍买的裙子!“我希望他们会说:”哈哈,我不相信我们十年前真的在穿这件衣服!“这是生活风格最大的目的-珍藏的回忆。
要求客户看着我或者对着我笑。我希望他们彼此之间互动交流。如果他们恰好看着相机,那只是因为我在和他们互动并且说了什么好笑的话,而不是因为我要求他们这样做的。
带小道具。在我的画面唯一允许出现的小道具是那些已经是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一部分的东西,比如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我有时会用肥皂泡或者气球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说实话,我宁可不带任何道具进行一次外拍,然后把重点放在情绪上。
好了,就是这些了。你是怎么样定义你的生活风格摄影呢?你是不是有另外的解读呢?欢迎把你自己的经历也和我一起分享。
欢迎在文末评论,喜欢请点赞或分享到朋友圈
点原文,看高清MV幻灯;留评论,交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