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宦官专权,东汉王朝比外戚专权更难言的痛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鉴于赵高乱秦的教训,刻意安排了一部分文士担任常侍之职,当然这类人单纯服务于皇帝本人。如此一来,不仅宦官数量减少,而且有效的避免了宦官过多的接触朝政事物,从而最大可能的避免宦官染指权力。西汉元帝时期,由于拥有后宫妃嫔数量创下了汉朝之最,因此宦官的数量随之增加,但此时的宦官还没有爆发出生龙活虎的生命力。而最终让宦官走上政治舞台是在东汉时期,并且还对历史产生了极其影响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中国的第一次宦官时代。
点击加载图片
(汉高祖刘邦剧照)
宦官对于我们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群体。说熟悉,是因为在我们观赏历史剧的时候,总能看到往来于宫廷之中那些垂手而立、低眉顺眼的身影;陌生的是,很少人知道宦官究竟是怎样的一类人,他们作为在古代社会被鄙视的群体,为什么会对“至高无上”的皇权指手画脚,堂而皇之的参与政治决策,卷入权力角逐的中心。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宦官进行一些简单而又全面的剖析,然后对东汉宦官专权的严重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宦官的起源
宦官俗称“太监”,雅称“寺人”,而真正使用“太监”一专享名词来统称宦官、并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结束,是开始于隋唐时期。宦官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土生土长于中原,而是源自于生活在渭水西部农业社会多妻制度的周部落。
点击加载图片
(秦宦官赵高剧照)
公元前十二世纪时,周部落开始东扩。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率众诸侯联军进攻商纣王,商朝被灭,宦官制度随之进入中原。宦官制度本质上是残酷的,但它是封建王权社会的必然产物,以至于延续了近三千年,直到帝王制度的消灭而中止。
宦官制度产生的缘由
帝王是一夫多妻制的倡导者,更是践行者,当他们拥有宠大数量的妻妾(妃嫔)后,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帝王分身乏术,不可能雨露均沾,所以他们会担心众妃嫔有不轨的行为与想法。为了防止她们红杏出墙,于是帝王们想出了两个办法:
一、修建高墙深院,将其隔离,也就是住进所谓的宫殿。
二、杜绝她们与别的男人接触。
这样一来,势必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因为皇宫里所有的工作并不全能由一个女人完成,比如到市场采购东西,就是一个女人接触外界的机会,长此下去,必生事端。如果由男人负责,如此又给了他们深入后宫的机会,这样帝王照样不能安心。最终,帝王们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彻底解决问。最终,帝王们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将男人阉割,变为“废人”,以供差遣。因此,宦官也成为多妻制度下,男人与女人之间最理想的媒介。
点击加载图片
宦官的来源
世界上还没有男人喜欢阉割自己,某小说中情节倒出现过一位,而其不过是一位受了练就旷世神功误导的“武痴”。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太监的来源只能有两种:
一、为金钱所诱惑。
二、受到逼迫。
然而,宫廷中并不接受成年太监,孩子们又不懂“舍身取才”。所以,最终还是收买了那些因穷苦而哀哀无助的父母,孩子们被连哄带骗,带入宫中。
入宫后宦官的命运
孩子被阉割之后,从此就与父母永远隔离,宫廷就是他们的生老病死的第二故乡。然而,太监们的命运很悲催,因为他们面对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宫廷生活的黑暗,远超世人的想像,如果没有足够的谄媚和机警,他们连自保都做不到。
最幸运的莫过于得到资深大宦官的庇佑,被其收为养子,近而得到接近皇帝的机会。因为皇帝是权力的拥有者、独霸者,只有接近了皇帝,才可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然而,幸运者寥寥无几,不幸者熙熙攘攘,一部分孩子会悲惨的死去,另一部分继续忍辱偷生。所以,特殊的生存环境,惨痛的生活经历,也养成了宦官们别致的性情。
点击加载图片
宦官的性格
到此,我们可以为宦官归纳出几个特点:
一、自卑,因为他们没有生育能力。
二、无才学,因为他们没有接受高深教育的机会。
三、仇视常人,极具报复,因为他们因贫穷而变为“不正常”的男人。四、目光短浅,苟且,因为宫廷生活极度狭窄和现实。
五、没有节操,因为宫廷物欲横流,轻视节操。
虽然宦官一无是处,但历史也会在无意中给他们施展拳脚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契机。而宦官们之所以迎来登堂入室的机遇,完全是拜外戚所赐。
外戚政治是宦官专权的根源
众所周知,外戚政治在西汉末年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此王莽才会轻松窃取汉室江山。而刘秀中兴汉室之后,却没有能力防止外戚政治的复活,最终在推推搡搡中,东汉又跨上了外戚政治的断桥。之所以外戚如一个阴魂不散的魔咒,其主要原因就是皇帝的年龄太小,致使大权旁落,而这个特点在东汉最为突出。
东汉一共诞生了十四位皇帝,除光武帝刘秀与明帝刘庄外,其余的十二位皇帝即位时年龄最大的是汉章帝刘炟,时年18岁。即位时年龄最小的为汉殇帝刘隆,出生只有3个月。其余十位皇帝从出生8个月到15岁不等,总之,没有一位皇帝是在严格意义上的成年人即位。
点击加载图片
(光武帝刘秀剧照)
如此一来,皇帝既然幼小,做为母亲的皇太后自然就成了权力的中心。而前儒家意识形态和多妻的宫廷制度,决定了皇后不可能接触到如朝中大臣一类的男人。所以,仓促间将权力握在手中,只能是战战兢兢,手足无措,以致于心理状态和能力都无法让一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因此,皇太后所能倚重的人不是陌生的朝中大臣,而是熟悉的亲属,她坚信只有自家人才会忠于自己,忠于朝廷,更能用的得心应手。
然而,很少有人将到嘴的肥肉再吐出来,随着外戚势力壮大,必然会削弱皇帝的权威,甚至皇帝还沦为任外戚摆布的傀儡。如果皇帝想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那么一场皇帝与外戚之间的绞杀就会上演。但是没有外力的皇帝形同庶人,如何选择外援,战胜外戚,成了摆在皇帝面前的难题。所以皇帝也面临选择,同样是两个:一、已经形成的士大夫集团,二、身边的亲信——宦官。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皇帝不可能信任离自己比较疏远的士大夫,因为他甄别不出谁在效忠自己,谁又在阳奉阴违,谁又是外戚的走卒。所以,皇帝所生死相依的人只能是几个朝夕相处的宦官。这样一来,宦官就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属于他们的时代随之来临。
点击加载图片
宦官专权的时代
公元92年,汉和帝刘肇联合宦官郑众等人,逼杀外戚窦宪。
公元121年,汉安帝刘祜,跟宦官李闰、江京等人结合,逼迫继窦宪而起的外戚邓骘自杀。
公元125年,在当了七个皇帝的刘懿去后,宦官孙程、王康、王国,发动宫廷政变,迎立刘祜的儿子刘保登基。是为汉顺帝。
公元159年,汉恒帝刘志与宦官单超、唐衡、左悺、徐璜、具爰五人密谋,将外戚梁冀诛杀,并灭族。此后,五宦官因功被封为一等侯爵(县侯),另封八个参与事件的主要宦官为二等侯爵(乡侯)。
从此,宦官以正式政府官员身份出现,特别是单超一族、包括其亲友,纷纷得到了不同官职的封赏。可以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宦官专权的时代来临。
宦官专权的严程度
宦官的思想、行为、性格等种种局限性,决定了他们难有作为。这些登上政治舞台的特殊群体,如一群跳梁小丑,除了弄权、贪污,鱼肉百姓、横行霸道,一无是处,甚至比外戚势力的腐败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逐渐形成宦官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势必触及了包括戚外以及士大夫集团的共同利益。因此,原本与外戚对立的士大夫阶层又会与外戚结成联盟,利用政府权力,向宦官群体发起攻击。而宦官集团不会坐以待毙,所以东汉王朝只能在无休无止的争斗中伴随着宦官集团的覆灭,无奈的去画上句号。
点击加载图片
总结:宦官相比较外戚、士大夫势力而言,属于最弱势的群体,因为他们始终是皇帝手中的工具,在他们只有被皇帝利用、发挥作用的同时,才会体现自己昙花一现般的价值。如果一旦失去皇帝的倚重,他们其实又像被阉割之初的一群远离家园的孩子,重新回到了生命的原点。从公元159年十三个宦官封侯,到公元189年代表士大夫阶层的袁绍与外戚势力何进联合将宦官彻底铲除,经历三十一年惨烈争斗,一个看似不可一世的宦官集团,终于灰飞烟灭。然而,中国的宦官时代并没有结束,到了晚唐与明朝末期,宦官集团又迎来了如日中天般的辉煌。不过,宦官集团并不可能成为朝代发展的主流,他们始终没有摆脱被诛灭的命运,即便他们有因专权带来的一时烜赫,但是不会赢得历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