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案】从青龙法的变化看仲景之似乱旧经或致新效
中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朱雀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玄武上升,总称为“四大神兽”。
古人把这种天气的升降浮沉、寒暑交替的变化,寓意在了寒热温凉,辛开苦降的药方里面。
晋代陶弘景曰: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四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
那么可见仲景也是依据了这个法象创立了自己的二旦四神体系。我们对伤寒论的大小青龙汤都非常熟悉了,我们来看一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式》里面的大小青龙汤是怎么样的呢?
小青龙汤
治天行,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脉紧者方:
麻黄(三两) 杏仁(半升,熬打) 桂枝(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上方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八合。必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也。
这个小青龙汤就是仲景的麻黄汤。
大青龙汤
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喘咳不已者。
麻黄(去节) 细辛 芍药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三两)
上方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方无干姜。
这个大青龙汤就是仲景的小青龙汤。
那么我们到底怎么去定义青龙这个法象呢?
陶弘景曰: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
所以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麻黄法是以宣散决泻津液的。
那么为什么仲景的大小青龙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式》记载的有差别呢?
主要原因是,仲景在原来的基础上让青龙法更加圆满了。
所以陶弘景曰: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汜[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
我们要特别注意这句话: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那么仲景的各擅其异和似乱旧经的体现在哪里呢?或致新效和仍方圆之于规矩也体现在哪里呢?
我们看到《辅行诀脏腑用药法式 》的大青龙汤是伤寒论的小青龙汤,都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传变为里寒水饮。那么如果在麻黄汤的基础上传变为里热烦燥呢?这个就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式 》未为完备的地方。仲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出现出现了阳明和太阴的传变。传为太阴里寒水饮,则为小青龙汤;传为阳明里热烦燥则为大青龙汤。这样阴阳二变的法则就齐备了。这样是不是“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看到《辅行诀脏腑用药法式 》记载的大小青龙汤都是麻黄配伍桂枝的组合。
所以我们总结 麻黄法+桂枝法=青龙法。青龙法具有发越风寒水气的作用。
青龙法的代表
《神农本草经》
【麻黄药证】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名医别录》
【麻黄药证】微温,无毒。主治五藏邪气缓急,风肋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束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
麻黄:解表祛邪、发越水气、攻散血实、醒脑开窍。
《神农本草经》
【桂枝药证】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名医别录》
【桂枝药证】无毒。主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
麻黄法+桂枝法=青龙法
青龙法:温表散寒,发汗除水,宣通降逆,泄越瘀血
青龙法的医案
李某,女,24岁
时间
2020年2月13日
主诉
身痛伴恶寒发热1日余。
病史摘要
三天前实施无痛人流上环术。术后有恶露排出,伴有头晕心慌。一日前诉出现身痛乏力,考虑是产后风予服大豆紫汤,而身痛无缓解。
刻下
口干口渴,喜饮水,喜热水,有口气,自觉眼睛干而有发热感,小便色黄,有尿灼热感,大便日一次,成型,质可,胃口如常,有饥饿感。
怕风冷,怕冷明显,容易出汗,头汗多,头晕,头如针刺样刺痛感,身体疼痛,腰部两侧酸痛感,全身骨头串痛。耳鸣耳痛,牙龈痛,目眩。面部少许浮肿感,睡眠浅,夜间如半梦半醒状态。
查体
额头凉,手掌温手背凉,手足有汗,腹部按压可,睑色淡红,舌淡红有红点苔薄白。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中风,伤营
里热,水热,外热
水饮,伤血,血少轻证
复合病机
太阳阳明合病
处方
桂枝知母加麻黄汤 一剂
治伤寒后不了了朝夕有热如疟状方:
知母(二两) 麻黄 甘草 芍药 黄芩 桂心(各一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服五合,日三,温覆令微汗。若心烦不得眠,其人欲饮水,当稍稍饮之,令胃中和则愈。
分析
太阳表实而身痛恶寒发热。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宋35]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宋36]
太阳伤寒是卫阳津液绝对有余而充实在表去抗争风寒,卫阳津液充斥有余故恶寒无汗而身痛,这就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需要决泻表位的风寒水气。所以用麻黄汤。
麻黄法+桂枝法=青龙法
青龙法:温表散寒,发汗除水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宋6]
但是患者在里位又见到了里热口渴不解,水热小便灼热。所以患者不是单纯的太阳伤寒,而是一个太阳阳明合病,表上见到了身痛腰痛骨节疼痛,而里位见到了里热口渴不解水热。所以这个方需要表里同治,表需要青龙法去发越水气,里位需要阴旦法去清解里热,所以这个病人需要桂枝知母加麻黄汤了!
鉴别诊断
这里需要和知母解肌汤、栝蒌桂枝汤等鉴别。
知母解肌汤以表位风水+里位的水热为主,表寒不重,而患者怕冷惡寒明显。需要桂枝去解这个表寒。
栝蒌桂枝汤治疗痉病,痉病身痛,但是这个身痛主要表现在项背强几几的不适,表位卫阳津液充斥有余而痛的症状不明显,可以和本证鉴别。
反馈
朝服而夕安
医生介绍
快速加星标
微信改版后找不到谦川的文章入口?按照下面的步骤就能找到!
这
个
平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