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国学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挑战书
共读国学第一期已经从2016年11月21日到2019年8月16日坚持了1000天,来来往往最终有近百人坚持到了最后。陆游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来吧少年,加入咱们共读国学第二期!玩耍规则见本篇内容后……
6336-6340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原诗: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别:一作“离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凋:衰落。碧树:绿树。
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
品读:两句大意是: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唐·杜秋娘的《金缕衣》
原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须惜:珍惜。
堪:可以,能够。
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
莫待:不要等到。
品读:几句大意是: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出现了两次,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第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的意思是相反的,这就是重复中的一些变化,但是主要意思是不变的。“金缕衣”是非常贵重的衣物,却“劝君莫惜”,说明世间还 有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自明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然而青春是非常宝贵的,一旦逝去是再也回不来的。一再“劝君”,用规劝的语气,情真意切,有很浓厚的歌味和娓娓道来的神韵。
【共读规则】
第一期咱们是每天学五句左右,背记一两句;第二期咱们进阶一下,曹班长会精选合适的学习内容推送,单列成行的五句古文或两三句诗词都要背记,最多一句背不了。同学们,咱咬紧牙关下点真功夫,必须揭去人生中无关紧要的东西,彻底告别装模作样!
背完转发微信图文到朋友圈,清晰标注“共读国学……天”,能坚持再加群。
同学,咱们组团对抗惰性,肯下功夫学习你再说进班,已淘汰一千多人了!
简介:真实,坦诚,生动,有血有肉的曹班长。回乡书生创办者兼主编,共读国学发起人。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同学,跟班长一块儿善良,一块儿刁民,一块儿学习,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坚持读书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