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规律决定了,孩子只有玩嗨了,将来才更容易开窍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开窍,但是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开窍是随机的,是祖坟上冒青烟,是自己上辈子行善积德的结果。但其实不然,孩子的开窍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它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必然结果,而不是摸彩票中大奖。

孩子开窍的条件

孩子开窍是有条件的,不是随机的。试问如果是随机的,那一个刚刚会说话的3岁孩子会不会开窍呢?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孩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开窍呢?别的条件我们先不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一个条件必须要具备,那就是知识。孩子只有在具备相当丰富的知识的前提下,他们才有开窍的可能。

为什么说知识是孩子开窍的必需条件呢?

很简单,因为只有当孩子具备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对我们这个世界足够了解之后,他们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因此才会开窍。

所谓的开窍,其实就是一个长远目标,就是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未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然后为了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孩子才会去努力奋斗。而这种长远目标的产生往往是突然出现的,或者是受到某件事情的刺激,或者是在日积月累之后突然建立,因此孩子才会表现像突然觉醒了一样,于是被我们就称作开窍。

但这种长远目标的产生必然是建立在对我们世界足够了解的基础上。

这就好比你新到一个地方,如果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你知道自己应该往哪里走吗?最大可能就是瞎走,走一步算一步,根本不会说产生一个长远目标,然后直奔目标而去。但假如你对这个城市很了解,那么一到这个城市你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往哪个方向走。

同样的,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什么都不懂,·那他们又怎么会产生一个长远的目标呢?只有随着他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加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同时也知道如何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然后他们才能确定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因此才能产生一个长远的目标。

因此我们说,孩子只有在对我们的世界足够了解,具备足够的知识,他们才会有开窍的可能。

而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孩子玩嗨了,他们才更容易开窍。

玩=等于掌握知识

很多父母不喜欢孩子玩,巴不得孩子天天坐在课桌前努力学习,因为在他们看来,“玩”就是浪费时间,就是玩物丧志。

这种认知是大错特错,归根结底是父母对于“知识”的定义太狭隘了,觉得除了“学校的知识”其他都不是知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除了书本知识,还有很多重要的知识需要他们掌握,而玩就是他们掌握其他知识的一种最有效手段。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女孩子最喜欢玩的过家家游戏吧(其实男孩也有类似的游戏,比如他们喜欢扮演奥特曼)。

我们会发现,低年龄的孩子特别喜欢玩这种过家家游戏,甚至在玩游戏时自言自语。他们为什么喜欢玩这类游戏呢?因为他们在游戏中推进了自己的智力发育,帮助自己换位思考(因为他们往往要同时扮演很多角色)。同时,他们还理解了成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所以,对孩子来说,玩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他们玩的越嗨,获得的成长就会越大。

其实为什么人会进化出“玩”这种行为呢?它并不是无意义的,要是无意义的,我们在进化过程中早就把这种行为给剔除了,要知道以前能量的获取可并不容易,我们说什么也不会把能量浪费在完全无意义的行为上。

那“玩”的意义是什么呢?“玩”其实就是帮助我们成长的最好方式,让我们在快乐玩耍中不知不觉的快速掌握知识。

要知道,我们只会对恰好超过我们水平层次的事物才会感兴趣,太高或太低,我们都不会感兴趣。

如果超过我们的水平太多,我们智力跟不上,两眼一抹黑,当然我们也就不会有玩的兴趣。比如说,让你玩九宫格,给你几个数字,然后让你推算剩余的数字。你推算了半天也推不出来,你怎么可能还有兴趣玩呢?

而如果低于我们自身的水平太多,我们就会感到无聊,因为压根不会调动你的智力。你智力处于空闲状态,当然就觉得无聊了。比如让你玩过家家,你是不是感到特无聊?

只有当游戏恰好可以调动我们的智力,但又不会超出我们太高时,我们玩起来才有意思。因此对于孩子来说,除了手机,他们玩得越嗨的时候,获得的成长就会越多。一旦他们不喜欢玩了,就说明该行为已经很难带给他们成长了,所以他们就不感兴趣了。

所以童年玩的越嗨的孩子,将来越有可能开窍,因为他们会更容易具备开窍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比如说社交、情感等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课本中学不来的。

如果父母想学习更多关于开窍的规律和知识,可以同名公众号下的一篇文章:一篇文章让你明白:孩子什么时候开窍,怎么才能开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