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国货两百年前就让欧洲人疯狂

来自中国的怀袖风情。
从东方到西方,女士们的手中永远少不了一把怀袖小扇。无论是舞会上,还是密会时,手扇既可装点手中,也可表情达意,再妙不过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诉说自己的情绪,淑女们还发明出了一套扇语。每一次抬袖,都隐喻颇深,意犹未尽:
1.右手将手扇打开放在面前,露出双眼意为“跟我来”;
2.将手扇合拢,放在左耳旁边,意为“离我远点”;
3.将手扇全部打开,放在胸前轻轻扇动,眼神注视对方,意为“等我”;
4.右手将打开的手扇的扇柄轻放在唇边,意为“吻我”;
5. 不停的在脸庞边扇舞手扇,伸出小拇指,意为“再见”(停止当前的对话)。

画像中拿着手扇的贵族

而在两百年前,来自中国广州十三行的外销扇,扇动了整个欧洲的审美。自乾隆时代“一口通商”政策颁布以来,广州作为对外贸易口岸便门庭若市。折扇也成为十三行最重要的出口货品。

酉时的十三行远景,由英国画家William Daniell所绘

广州著名的庭呱画店,三个画工正在靠窗的桌子上埋头作画/约1830年

广州十三行外销扇设计丰富,图案风雅。光是形制上,便有全扇骨折扇纸面折扇帽章扇等;运用的材料更是多样,例如母贝、牙雕、描金等等。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它依托中国传统的手作工艺,将中国传统装饰和欧洲风格融合一致,形成较为独特的艺术品类。

大都会博物馆藏19世纪十三行出口欧洲的古董折扇

这些极具东方风情的手扇,将欧洲人对神秘中国的想象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风雅、浪漫、令人神往。而这股风潮及至今时今日依旧不减,无论是各大博物馆,还是国际拍行,都可见广东十三行外销扇的身影,并引起藏家们的景象追捧。
今天推荐的独角鹿精选臻品,是三把华美的广州十三行外销扇,每一把都将两百年前的精湛技艺,展现得至臻至美。

 1880年代中国广东十三行出品

檀木扇骨丝绸刺绣

花鸟主题双面外销折扇 

年代:1880年代
产地:中国
材质:檀木,丝绸,中国纸
尺寸:长28cm,展开55.5cm
这把1880年代中国出品的折扇,扇骨以檀木制成,不对称扇骨造型别致灵巧,纸扇面上再以丝绸面,双层扇面尤显别致。与色泽丰满明艳的折扇不同,这把扇子不论材质还是色调,都颇有中国清雅文人风范。
扇面一面为褐色,一面为米色,淡雅别致,扇面绣有花鸟闲趣图景,褐色扇面上一对仙鹤相映成趣,米色扇面绣以飞蝶牡丹,留白恰到好处,诗意悠然。
扇骨以檀木制作,扇骨色泽古丽,与丝绸扇面相衬尤为得当。大骨浮雕技法极为出众,花林丛生,楼阁穿梭,层次分明,彰显中国匠人在雕工上的非凡才艺。
这把古董折扇整体品相良好,丝绸完好保存至今,在众多外销佳作中也是十分罕有的珍品,收藏价值高。

 1890年代中国广东十三行出品

漆绘蝴蝶扇骨千人千脸

双扇面外销折扇(带原盒) 

年代:1890年代
产地:中国
材质:木,纸
尺寸:长33cm,展开62cm
这把外销折扇源自十三行,展开后长62厘米,颇为大方;扇面双面皆以经典“千人千脸”场景绘制。
漆绘扇骨以翩跹蝴蝶为造型,上绘以花鸟闲趣图,底部挂坠流苏点缀,握在手中,巧雅端庄。
这把折扇为外销折扇艺术中典型的“官扇”,或称“百头扇”,人物面部全部为牙片贴饰,再彩绘五官,人物衣服也是用各式织锦裁剪成需要的形状后再贴在扇面上。
扇面色泽浓艳,这一点正是十三行外销作品的一个普遍特征,与当时中国国内的文人趣味相异,而这种外销作品的艳丽色彩又因工匠们的创造力,而形成别具一格的风貌。
这把折扇的蝴蝶扇骨造型十分罕见,漆绘更具别致古韵,扇面红蓝相映成趣,人物纷繁,可细细翻看,具有独特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1830年代中国广东十三行出品

银鎏金累丝烧蓝瑞兽

山水院落主题纯扇骨外销折扇 

年代:1830年代
产地:中国
材质:珐琅,纯银镀金
尺寸:长19.5cm,展开31cm
这把罕见的骨扇出自广东十三行,以传统累丝烧蓝工艺打造,扇面上珐琅光彩夺目,传统山水楼阁林林落落,如赏一幅悠然山水画。
骨扇通体以银鎏金累丝烧蓝工艺打造,这种繁复的制作过程十分考验工匠烧制和装饰功底。制扇匠人首先将金银拉丝、手工编纹,再在纹样上填满色釉,进行烧制。
这把骨扇打造细腻,蓝绿珐琅的深浅浓郁之间,透着如宝石般的莹润光泽。扇骨之上山水有留白,祥云藏楼阁,凤凰、梅花鹿、燕子等祥瑞动物齐聚于扇骨之上,增添灵动气息。
这类折扇款式在法语中称为Eventail brisé,源自欧洲,而当这种样式来到中国,则被称为“骨扇”,存世最早的骨扇为广作外销扇,康熙年间已大量出现,一直至后来道光年间都十分流行,是外销扇中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款式。
这把外销骨扇整体品相上好,别具岁月悠韵,这样的累丝烧蓝骨扇在如今广东省博物馆中亦有馆藏,拥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有意购买灵动精致

广州十三行外销扇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洽购

编辑 | 小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