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刘村史 历史 坡刘村解放前大事记
坡刘村解放前大事记
一.唐代建村到满清灭亡
1.根据坡刘村现存历史文物以及人口增长规律考证,坡刘村建村应在中唐之前。
2.根据东户后人刘元勋父母合葬墓之墓志铭以及老辈人传说,毕郢原上南杜村人刘海偶过鲜塬,见到“蛇兔盘卧之异”,遂到此定居,始有坡刘村。但实际未必这么简单。
3.根据坡刘村老辈人传说,最早移居坡刘村的是兄弟二人,兄东弟西建屋居住,花开结果,树大分枝,刘姓就此分为东西两户。依此说,刘海为坡刘村东户肇始先祖,则西户先祖失讳。但据南杜村老辈人传说,是刘海一人移居坡刘。至于究竟是兄弟二人同来还是刘海后人分为东西两户,已无可考。
4.根据史料与北杜村南杜村相对以及近年来出土的独孤氏墓志铭推测,北杜村南杜村在隋唐时期应为独孤氏聚居地,北杜村南杜村应为北独(孤)村,南独(孤)村,大约到武周时期,北独(孤)村人改性杜,南独(孤)村人恢复祖姓刘,但村名未变,后在长期的历史中因音同而被叫成北杜村、南杜村。相传刘海从南杜村迁来坡刘,故坡刘村刘姓极有可能为独孤氏刘姓后人。
5.根据成书于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唐武德元年在原杜邮置白起堡,武德二年置县,因“山南曰阳,水北曰阳,县在北山之南,渭水之北,故曰咸阳”。按照《元和郡县志》“白起祠在县城中”、“渭水南去县三里”、“义陵,哀帝陵也,在县北八里”的记载,唐代咸阳城大致在今龚西村、任家嘴村北,唐望贤宫在县城东数里,应在坡刘村附近。坡刘村处于唐渭城驿与望贤宫之间,古丝绸之路由村南经过。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经坡刘村到达望贤宫,住一晚后往马嵬。安史之乱后返回长安,唐肃宗也是经坡刘村到望贤宫迎接太上皇回西安。
6.根据宋人《长安志》,戚夫人墓(戚山)在义陵之南,义陵在县城东北约15里。宋咸阳城已移至今咸阳师范学院、渭城区政府一带,由此判断,戚夫人庙、墓均在戚家山。宋时坡刘村归宋长安府咸阳县管辖。元代改长安为奉元路。
7.明代将奉元路改为西安府,咸阳归西安府管辖,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西安地名。坡刘村属西安府咸阳县东贺里管辖。
8.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刻(公元1556年1月23日)深夜)关中大地震(震中在华县)。乾隆咸阳县志记载:“地大震,声如雷,一时庐舍倾圮几半,而东乡压死者无算,大树倏扑倏起,一日摇动二十余次,三日不止,人人自危,面无生色。”十二年后的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四月十九再次发生大地震,震中在泾阳。史载声如雷震,“灰尘蔽天,垣(音yuán)屋欹(音qī,倾斜)侧。咸阳城无完室,死伤甚多。”这两次地震肯定都给坡刘村造成毁灭性损失。
9. 据史料记载,崇祯初年,陕西关中的灾荒十分严重。崇祯六年(1633年),旱灾、蝗灾汹涌而来。崇祯十三年,粮食奇缺,粮价飞涨,许多人被饿死。次年,因前一年的蝗虫幼虫大量繁殖,再次成灾。祸不单行,旱灾又紧随其后,灾民无粮无食,草木都被吃光,饿死的人“枕尸相藉”,“死于道路者不计其数”。当时的坡刘村情况无所记录,但可想象。正是这样的灾变,导致了李自成、张献忠等饥民的造反,也最终导致大顺政权在西安建立,明清更替。根据刘元勋父母合葬墓志铭,当时刘元勋祖父刘希明统领北地兵,以自己的饷银换成粮食接济坡刘村人,帮助村人度过灾年。
10.明清更替后,坡刘村归清之咸阳县东北乡东贺里管辖,在清乾隆年间所修《咸阳县志》中,首次出现“坡吕村”名称,应为“坡刘村”之误。
11.清顺治十一年(1659年),坡刘村东户人刘元勋考中进士,入翰林院选封庶常吉士,官一直做到清江南按察使司佥事、广东按察使司佥事(正四品)。大约是在他的晚年,以“以工代赈”的方式重修坡刘村城墙、城壕。相传城墙高、厚各三丈六尺,城壕宽约三丈,深丈余。
12.清顺治八年,佛教禅宗曹洞派和尚中叅主持修建慈惠庵,即今之戚山寺,寺址在原戚姬祠旧址上。到康熙年间,慈惠庵(戚山寺)已经成为咸阳原上第一大刹。
二.民国时期(1911~1949年)
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仅隔十二天,10月22日陕西即爆发革命,成为全国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建立,坡刘村历史地结束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统治,进入了中华民国时期,改皇帝年号纪年为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
2. 1914年民国政府对清政府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设立关中道,咸阳县归关中道管辖,但很快又废道设省,咸阳县归陕西省管辖。1931年咸阳县对本县行政区重新调整,设立坡刘乡。坡刘村归咸阳县第一区坡刘乡管辖。
3.民国十八年大灾(关中人称之为“十八年年馑”)。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的一次特大的旱灾席卷关中大地,八百里秦川秋夏两季颗粒无收,饿殍遍地。持续到是年冬,大雪三尺,极其寒冷,饥寒交迫,死人更多。村人大量逃往南北二山,卖妻卖子、饥寒而死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将儿女卖到山里,灾年过后携带亲家回村,极大的改变了坡刘村姓氏结构。逃往陕北的刘崇财、刘崇富兄弟一度参加陕北红军。据刘崇财老人讲,当时陕北红军中有一支全部由咸阳难民组成的游击队,叫咸阳支队。
4.虎烈拉。民国二十一年(1932),关中地区霍乱(英文音译“虎烈拉”,民间传为“虎痢拉”或“胡痢拉”)流行,此疫从6月19日潼关一居民开始,由东向西迅速波及西安、咸阳,继而很快蔓延到全陕的东府、西府、陕北、及陕南部分地区,日甚一日,造成人民群众的大量死亡。坡刘村也有不少居民染疫死亡。
5.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在全国推行保甲制度,原则上十户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长,十保为一联保,设联保主任,实际编制中结合自然村情况有所增减。坡刘村属于渭城联保第四保,后来国民政府改联保为乡,坡刘村属渭城乡第四保。
6.大致在1940年之后的某年正月二十戚家山庙会,国民党在石桥村驻军的一个排长带几个士兵在庙会上调戏污辱妇女,被坡刘村村民制止。后驻军到坡刘村寻衅,与村民对峙而未占便宜,于是扔下十多杆枪污蔑村民抢夺驻军枪支,当时的坡刘村保长刘毓吉赴军营讲理被扣,后经驻军上司调停结束。
7.1948年低到1949年,国民党军在坡刘村周围修筑多个钢筋混凝土碉堡以及工事。1949年5月17日或18日,国民党的一支败兵来到坡刘村,要村民为其做饭,饭刚送到,北岭上响枪,国民党军顾不上吃饭立即逃走。5月18日,咸阳解放,坡刘村进入了新时代。
8.1949年6月初,国民党马步芳和马鴻逵两部9万多人在胡宗南部的配合下沿西兰公路直扑咸阳,与西北野战军展开激战。约在6月12日,有一支马军经过坡刘村,这是坡刘村人最后一次见到的国民党军队。当时马军向村民刘毓吉要粮遭到拒绝,用铁丝箍住刘毓吉的头,以搅棒施以酷刑,刘毓吉咬牙坚持不屈。这是坡刘村人最后一次遭到的国民党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