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营第一谋士
一般人能在史册留名就已经不易,而有一批人却能站在时代顶端,那是三国时期的顶级智者们,诸葛亮、周瑜、荀彧,以及荀彧的大侄子,荀攸,字公达。
荀攸出身荀家,颍川荀氏也是汉末的一流世家,虽然荀攸比荀彧大了6岁,但他却是荀彧的大侄子,这就是上一辈的事了,大概荀攸前几代人比较穷吧,生孩子晚...
荀攸却很争气,虽然年纪轻轻就成了孤儿,但他依然成长得出类拔萃。7、8岁时,他的的叔父荀衢喝多了,一不小心误伤了荀攸的耳朵,此后荀攸再出去玩就一定要躲着荀衢,真是机智得不行,荀衢也觉得这孩子早慧呀。
13岁时,荀攸的祖父荀昙过世,有个自称荀昙老部下的张权要来守灵,荀攸觉得这事不对,就对叔父说“这人神态不正常,肯定有问题”,把张权抓来一问居然是个杀人在逃犯,荀攸推理成功。
荀攸刚出山的时候还没有天下大乱,何进征召海内名士20多人,其中就有荀攸,先当了个黄门侍郎。后来董卓迁都长安,荀攸拉了几个人密谋刺杀,“董卓暴虐无道,我们刺杀他吧”,可惜这事暴露了,荀攸也被董卓抓进监狱,与他作伴的还有个何颙。
对比一下这两个人的表现,本来两人都是当世名士,董卓也有所忌惮不会轻易下杀手的,可何颙慌得不行,最后畏罪自杀了,而荀攸怡然自若,该吃吃该喝喝,董卓一死无罪释放,拍拍屁股走人,可见荀攸出色的心理素质。
接下来荀攸觉得天下太乱,还是入蜀避避风头吧,本来打算去当个蜀郡太守,结果蜀道太难就在荆州混了。过了7年曹操问荀彧“谁能代替你为我出谋划策呢”,于是荀彧推荐了自己的大侄子,这次荀攸算是正是出山了,曹操跟他聊完也很兴奋,“荀攸不是一般人啊,有他帮我出谋,这天下还有什么能让我发愁的?”
荀攸是曹操的谋主,他才是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可以说荀攸是曹操的谋略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不过在历史中大放异彩的荀攸,在《三国演义》却成了打酱油的,他的奇策全被罗贯中吃了,或者说桥接到荀彧、郭嘉身上了。
看看顶级谋主的水平吧,曹操征讨张绣,荀攸分析得好好的“刘表和张绣互为犄角,强攻讨不了好,需要用诱敌之计”,曹操不听就被张绣败了一阵,一切不出荀攸所料,曹操这次学乖了“就是没听先生的才会这样”,设下奇兵再战果然败了张绣。
曹操征讨吕布,其他人都怕张绣、刘表来偷袭,荀攸表示“他们刚打了败仗不敢来的”,这仗打得时间久了,吕布还在下邳守得稳稳的,曹操就想撤退了,又是荀攸站出来说“别走啊,吕布现在锐气尽失,陈宫也不是个有急智的人”,说完荀攸就奉上水淹下邳之计,生擒了吕布。
官渡之战前期,袁绍优势很大,先是颜良带着几万人马围攻白马,荀攸又献上奇策“他们人多,我们用分兵之策,偷袭白马就行”,结果就有了关羽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的神话。
还是袁绍,这次来的是文丑,人家都劝曹操先撤,可荀攸与曹操相视而笑“正好破敌,撤什么撤”。荀攸脑袋一转又出一计“扔下辎重诱敌,徐晃带着人埋伏”,文丑果然中计,或者说荀攸成功利用了人性的贪婪,文丑手下哄抢一地的辎重,剩下的事就是伏兵尽出,文丑死于乱军之中。
依然是袁绍,还是官渡之战,许攸来降别人都怕是诈降,只有荀攸、贾诩力谏曹操收许攸,张郃来降曹洪也犹豫不决,又是荀攸分析了一下张郃的心理,才有了“归汉之韩信”。
还没完,这次是袁绍的俩儿子,两人争夺袁绍遗产,又是荀攸给曹操分析了一遍天下大势,帮助曹操趁乱取了冀州,从此北方再无敌手。
荀攸一生出了十二条奇策,只有钟繇了解他这些奇策,但钟繇在出书的时候死了,让荀攸的奇策彻底失传。有趣的是钟繇的儿子钟会,作为司马昭的“张良”,说不定跟还跟他老爹学到了些奇策。
荀攸的性格很温和,曹操对他的评价就是“温良恭俭让”,“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傅子》里则说荀氏兄弟都是当世的大贤者、真君子,“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荀令君是荀彧,荀军师是荀攸。
曹操还对曹丕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一下就想起了万世师表孔圣人,荀攸能得到曹操这种评价也殊为不易,性格是真的好。
而荀攸也不怎么爱说话,虽然干的是运筹帷幄的事,但是别人想套他话一定是异想天开了,连他的后辈都知道问不出啥来。下属嘴这么严,曹操当然很欣赏,曹操表示要效仿汉高祖,把荀攸比作“张良”,让他自己选择封地。
还有件事曹操进位魏公,荀彧是不同意的,但是荀攸却是带头劝进的,可惜荀攸没活到曹操封魏王的时候,病死在了征讨孙权的路上。曹操一提起这事来就哭,自从荀攸加入以来,随着他走南闯北,没有一场仗是落下的,这次也不例外,只是人没回来而已。
要论军略,曹营荀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