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疑似春秋笔法的有趣记载,涉及杨贵妃之死

  最近研究唐朝历史,读到安史之乱气得差点把鼠标扔了。不过无意中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细节,有可能是史官留给我们的“春秋笔法”记载。

  话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率领三镇20万战斗力强悍的边军气势汹汹地杀来。唐玄宗昏聩至极,连出昏招,先后冤杀封常清、高仙芝,强令哥舒翰出关导致全军覆没,最终潼关失守。(扔鼠标原因。)

  长安告急,叛军随时可能攻来,唐玄宗这才领着众人往巴蜀方向逃命去了。

  首先唐玄宗是先忽悠了一下百官跟百姓,然后带着重要官员跟亲信开始逃命。逃跑之前还不忘散发很多财物给百姓,说是到时候叛军来了,能抢到东西不至于去屠杀百姓。我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好怀疑是不是缓兵之计?你想想,叛军都忙着抢东西,哪里还有空去追杀唐玄宗一行人?

  他们经过一座便桥,杨国忠下令烧桥,说是可以阻断叛军追击的道路,这样叛军他们不得不绕路,需要更多时间。但唐玄宗认为烧桥会害了百姓,让他们没法快速逃命,于是他就让高力士去灭火了。我看了几遍后,不禁又产生了疑问。如果桥彻底烧断了,叛军绝对会绕路没错,但如果是烧了一半的桥,大概率不会绕路;这时如果是烧了一半的桥,百姓通行速度减缓,不是正好可以阻挡叛军吗?(参考前面那条,叛军会抢夺便桥附近的百姓的财物。)

  接着他们休息的时候,很是狼狈。这时又有一个叫郭从谨的老人家跑来批评唐玄宗,说他亲小人远贤臣才酿成安史之乱。唐玄宗听完了没有生气,反而虚心认错,好生安慰了一番才打发走老人。我看这段不是表现唐玄宗“知错能改”吧?看着像是史官通过郭从谨老人之口,反映百姓对唐玄宗的失望。

  然后是吃饭的问题,唐玄宗特地让士兵们先吃,吃完再自己吃。看着好像是挺感人的,但细细一想是不是唐玄宗担心士兵也跟百姓一样怨恨他,怕引起什么事故出来?

  前后逻辑连起来,我是挺怀疑唐玄宗在利用百姓阻挡叛军的脚步,好为自己逃命争取时间;但是他又很怕已经很失望的百姓跟士兵们对他不利,只好反常地放下身段讨好他们。

  所以后面发生的马嵬兵变,愤怒的士兵杀死杨国忠、杨玉环(杨贵妃)兄妹,是不是前面这四个细节就已经做好了铺垫?这样似乎就比较好理解太子李亨(后来的唐肃宗)、陈玄礼发动兵变的原因了,因为他们感受到士兵们的激愤无法化解,必须找个出气口,而杨国忠、杨玉环是最好的选择。

  春秋笔法指的是不直接阐述观点,但通过相关描述将自己的褒贬寓意包含在文章中,我感觉这上面的东西是挺符合的。

  看来史官们还是隐晦地利用春秋笔法向我们传达了一些安史之乱与马嵬兵变的一些历史真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