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朱见深是明君还是昏君,为何《明史》评价跟现在差别巨大?

  《明史》对明宪宗朱见深评价很高,但是今天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是昏君,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呢?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个现象跟《明史》的时代背景以及明宪宗朱见深种种功过有关。

  明宪宗朱见深的贤明表现

  明宪宗朱见深并非一事无成的皇帝,在前期还是做了不少好事,主要包括以下这些:

  第一,拯救大明因土木堡之变引发的颓势

  明宪宗朱见深有一个很荒唐的老爹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一顿胡闹操作将明初的军事家底都拼光了。大明的颓势渐渐显露出来,因此北方的瓦剌入侵劫掠边境的事情愈发频繁起来,如果稍加不注意就可能再次出现京城保卫战之类的事件。

  夺门之变发生之后,拥立明英宗朱祁镇上位的投机分子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力劝明英宗朱祁镇将京城保卫战的功臣们诸如于谦、王文等处死,导致大明军事人才又进一步损失了不少。这些奸臣之后又不断贪污,败坏朝政,啃食着大明的根基。

刚上位的明宪宗朱见深比他老爹稍微清醒一点,他知道大明需要文武人才抵抗外敌与稳定内政,所以他马上便罢黜了这些投机分子及其党羽,同时为于谦等人平反,且重用了李贤等贤臣。

  渐渐地大明的颓势得以逐渐扭转过来,对外作战也较为顺利,总算稍微安全了一点。

  第二,解决了大明大部分内部社会矛盾

  不过大明因为明英宗朱祁镇所损耗的国力短时间内是无法恢复过来的,再加上土地兼并与徭役赋税加重的问题,农民不堪重负,导致接连发生农民起义,比如湖广、四川、荆襄等地区的叛乱。所幸明宪宗朱见深因为用人得当,这些叛乱都一一平定了。

  同时这个时候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逐渐崛起,明宪宗朱见深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用兵,暂时压制了女真部落,保障了东北几十年的战略安全。

  这些都是不错的成绩,但是战争也伴随着国力消耗问题也不能忽视。

  第三,表现出柔情的一面

  明宪宗朱见深的母亲周氏一直想争到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头衔,可惜的是钱皇后跟他伉俪情深,无法动摇。所以周氏等到明英宗朱祁镇死后才开始给儿子明宪宗朱见深施压,企图废掉钱氏的皇太后之位,甚至还想改遗诏不让钱太后死后跟明英宗朱祁镇同穴而葬。

  不过明宪宗朱见深还算是有点人性,最终顶住了母亲周太后的压力,没怎么为难钱太后。

  明宪宗朱见深的昏庸表现

  不过等社会稍微稳定后,尤其是李贤过世之后,明宪宗朱见深就慢慢开始怠政起来。这当中最出名的恐怕就要算重用宦官汪直、梁芳等人,设置西厂那档子事。西厂是特务机构的加强版,不知残害了多少忠良之辈,影响十分恶劣。虽然后来明宪宗朱见深清醒了过来,在成化十八年废置了西厂,平息了众怒。

  但是因为以上因素导致的人才流失与国力降低也是短时间内无法弥补回来的,所以接下来大明又输掉了对蒙古与安南的战争。

  还有明宪宗朱见深过度宠幸万贵妃,扰乱后宫,差点绝嗣,也是他昏庸的一个体现。

  《明史》评价高的原因

  事实上《明史》在总体上对明朝的皇帝评价都比较高,甚至一些没干什么好事的皇帝也上了很多溢美之词,比如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明史》评价他“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 ,很明显是夸大了。再比如嘉靖帝明世宗朱厚熜这个昏君,也是评价很高,很明显也是有问题的。

  明宪宗朱见深这些昏庸表现相对于他前期与中期的功劳,还是要小很多的。所以相对于没嘉靖帝明世宗朱厚熜那么昏庸的明宪宗朱见深,《明史》评价高点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是可以理解的。

  《明史》是清人修的史书,是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去看待问题的,给他们赞美之词,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安抚汉人,消磨掉他们反清复明的想法。而且评价高并不代表他们就真心想称赞明朝皇帝,修史的时候往往会将这些皇帝的昏庸之举大书特书,写得明明白白,让你觉得赞美之词看起来像是反话。

  有时候他们还会故意制造模拟两可的语句,比如“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这句。这导致后人一派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中诛杀了三万余人,另外一派则认为没有杀三万人,因为还包括了牵连但未判死刑处罚的人,《明史》别有用心,可见一斑。

  当代多数人认为明宪宗朱见深是昏君的原因

  这个问题也很好解释,因为现在大多数人的思维是“非黑即白”的,任何人但凡有一个黑点,就会被以偏概全,给一个很差的盖棺定论的评价,更何况明宪宗朱见深不止一个黑点。

  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其实历史评价是很高的。但是他有玄武门之变、霸占弟媳、干预修史等黑点,导致很多人不喜欢他,进而骂他是昏君是伪君子。而明宪宗朱见深功绩要远比唐太宗历史小得多,不喜欢他的人的比例会大很多,说他是昏君的人自然也不少。

  再加上《明史》一边清清楚楚地写着明宪宗朱见深的昏庸行为但又不指出,偏偏总结全是赞扬,很容易引起后人的逆反心理,更加厌恶这位皇帝了,说他是昏君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我认为我们既要看到明宪宗朱见深贤明的地方,也要看到他昏庸的地方,然后参考比重,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明宪宗朱见深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大明的颓势,贡献相对于中后期的黑点,是更突出的。所以《明史》对他的评价,我是基本认可的。

  全面客观看待问题,才是公允且理性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