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猪尾巴

美味猪尾巴

作者 ▏平叔

小时候最仰慕两样东西,一是大猪脸,二是猪尾巴。猪脸太大,一下说不完,今天暂且先说说小猪尾巴。

我一直喜欢把“吃猪尾巴”叫作“啃猪尾巴”,之所以用“啃”而不用“吃”,倒是没有啥子太多的理由,无非就是觉得“吃”过于斯文,“啃”更狂放,且充满感性,有画面感。

啃食东西通常与骨头联系比较多,比如啃猪蹄子,啃兔脑壳,啃肉骨头等等,而猪尾巴也是有骨的,所以用啃字绝对没毛病。

实际上啃猪尾巴比之啃猪骨头要有味道的多。我们晓得,猪尾巴位于猪屁股后面,所谓摇头摆尾,除了晃脑袋,这尾巴常常也是上下左右忙个不停的。生命在于运动,肉肉一旦有了活动量,肉质就好,口感就佳,更何况猪尾巴有皮有肉有骨头,满满的胶原蛋白,营养丰富,所以深受精致食客欢迎。

我们小时候正赶上物资匮乏的时代,只要是遇着和猪部位有关的,都是会兴奋的。而且晓得,一头猪不管长得再肥势,也只有一根尾巴,物以稀为贵,能吃到一节猪尾巴更是不容易,都属于“打牙祭”的范畴,于是更加兴奋。所以一旦遇到吃猪尾巴的机会,总是要抢着夹几节。

猪尾巴油光水亮有些滑,筷子有些不听使唤,就干脆直接用手擒拿,找个卡卡角角坐着,慢慢地啃,慢慢地抿,美滋美味地晚上睡觉都会笑醒。

以前肉铺子卖肉,猪尾巴并不剁下来,就留在半边屁股那块肉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坐凳肉。这块肉用来做蒜泥白肉、炒回锅肉都是最巴适的。那时最招摇的莫过于提着一块带尾巴的猪肉回家,随着步履的节奏,那猪尾巴也跟着前后晃荡摆动,那一路风景美得很!

也有把这块肉拿来做腊肉的,这尾巴就随着坐凳肉一起腌制、晾干、烟熏,然后就挂在厨房灶台上。每次进出厨房,都会情不自禁地要多望几眼,不知道吞咽了多少口水。终于等到过年了,整块肉带猪尾巴就一起煮了。煮熟后,大人会趁热把猪尾巴剁下来,剁成几小节,分给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去啃,自然是欢喜的不得了。

腊猪尾巴皮色有些黝黑,黑里泛红,晶莹透亮,皮下肥肉已经变成奶酪黄,瘦肉变成暗红,白色的主骨和几条分叉,像是船的舵轮,动物尾巴大概也有掌握方向把舵的功能吧。

今非昔比,现在市场上猪尾巴供应充足,大都是从冷库里出来的,现做现吃很是方便。猪尾巴的毛一般都刮得不干净,必须要再处理一下,耐得烦的用毛夹子一根一根的拈,小时候我就帮着母亲干过这事,一捏一扯地倒是有趣。

有经验的厨子说将皮烧一下更香,猪毛烧焦的味道闻起来也算是一种生活的味道,并不是那么的恐怖难闻。烧好的猪尾巴用刀刮一下,刮去烧得黢黑的表皮,那白净就显露出来了,再清洗干净就可以做菜了。

猪尾巴也可以是红烧,选新鲜猪尾巴二三根,烧毛刮洗 处理好之后,先剁成小节,炒锅烧开水焯一下,倒出沥干,再把炒锅烧热,放打底油,爆香姜片、桂皮、八角,将猪尾巴下锅翻炒,加料酒、老抽,有的还加豆瓣酱,这根据自己喜好。将猪尾巴炒至变色,加水,炖煮。

稍煮几分钟后将花生米或者板栗、黄豆之类倒入拌匀,继续炖煮,至汤汁浓稠、猪尾巴和配菜开始酥烂,改小火煨,再调下味道,可以了,开吃。

假如你很自信,可以自己用冰糖炒色,于是颜色更加红亮,风味又增一层。我通常是一定要炒糖色的。

清淡一点,可以做成猪尾巴汤,类同于清炖猪蹄,减少作料的种类和分量,水一次性加足,想丰富好看一点,还可加些嫩玉米段、山药块、胡萝卜块同煮,也是可以的。

在成都,当然最有风味、最具特色、最富激情的还是卤猪尾巴。卤猪尾巴的工艺流程和卤其它肉食差不多,只是记住一定要整根整根地卤,待到吃的时候再剁成几节。

成都街上吃卤猪尾巴基本上是在卤菜店,然后就是夜里的冷淡杯鬼饮食,却也是啃猪尾巴的最好意境。

秋夜凉爽,人生苦短,睡早了太可惜,不如邀三五个酒肉朋友,找一家深夜食堂坐下来,撩腿搁脚地,剁几根卤猪尾巴,用手拿着一节一节地啃,粗的细的随便你。

啃猪尾巴有讲究,需先咬一口皮,软糯弹牙就刚好,喝口酒,再咬一口就是肥肉脂肪和瘦肉了,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肉香满嘴,再喝口酒,就剩下用牙齿和舌尖在猪尾巴骨头缝里寻找着肉屑,几经反复,早没有肉了,仍然舍不得丢弃那个骨头,于是开始恨自己没有细长尖利的牙齿,探索不到那骨头里面的风景。最后只剩下一点越来越淡的卤味盐味,忍不住还是要用舌尖去舔几下。千万不要觉得抖怂,啃猪尾巴,可能要的就是这个韵味。

如此种生活,不紧不慢,吃一口喝一口,点上一支不健康的纸烟,也算小康了,然后再胡诌一通天文地理国际国内,或许为某个远在天边的观点还争个面红耳赤,或许为某位近在眼前的红颜还来点争风吃醋。

等到酒瓶空空如也,你开始讲政治,我给你谈哲学,反正就是东扯葫芦西扯叶,晕乎之间到德国,整个是假雷在上真雷在下,搬动假雷真雷就炸!如此如此,让时间慢慢流过,如猪尾巴弯弯扭扭,岂不快哉?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