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舌尖——人气爆棚的生态农庄是如何炼成的

——访拾里田间生态园总经理徐秦平

记者 刘早生 李朋   实习生 李金恒

特约通讯员 温志为  肖江


久居喧嚣繁忙都市中的人们,身心疲惫之际,总是向往这样一种生活:逃离车马喧阗,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山林、草地、小溪、花草为伴,与花鸟鱼虫为友,享受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生态田园生活,体验农耕劳作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在拾里田间生态园,只要你愿意来,这样的生活触手可及。
拾里田间生态园主人徐秦平
拾里田间生态园位于璧山区璧城街道四面山村,现有规模占地200亩,以种植草莓为主。“每年春天,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来到这里踏青、采摘,他们提着竹筐,在一畦畦草莓间来回穿梭,采下最新鲜的草莓不用洗直接送进嘴里,感受那一份无与伦比的甜美;吃过草莓,还可在蒙古包品尝乡间腊味和烤全羊,品尝那独有的淳朴厚实的山野之味。饭后,孩子们在儿童乐园和大草坪上疯狂地玩乐,家长们则在一旁悠闲地垂钓烧烤,或去田间采摘蔬菜抓土鸡,待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依依不舍踏上归家的旅程。这美好的一天,可能就会永远留在他们的记忆里。”拾里田间生态园主人徐秦平带记者漫步在花木葱茏的乡间小道上,一边饶有兴味地讲述着“拾里田间”的魅力。
从农业小白到草莓达人

早年,徐秦平在江津上过班,在哥哥的工地上也帮过忙,有一年春天和朋友去采摘草莓,发现一斤草莓采摘价高达五六十元,有的品种甚至超过一百元。心里想,在城郊种几亩草莓,都比打工强好多。2014年,徐秦平得知有个老乡在璧山做农业,手里打造了两年不到的200亩基地想转租出去。徐秦平过去考察了一番,发现这是个好地方,地处璧山北部,距璧山县城6公里,旁边就是公路,交通方便。于是和哥哥商议把他接手过来,搞个以草莓采摘为主的农业生态园。兄弟俩一拍即合。徐秦平那个时候对农业了解不多,对种草莓,不用说技术,连品种有哪些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园区的规划、大棚的修建,完全是一个“小白”。不过那时,徐秦平身子里充满一股创业的干劲,每天披星戴月,在田间挥洒汗水,第一年种了15亩地的草莓,当时没有想到草莓种植对环境和技术要求那么高,创业才起步,现实就给了他一记沉重的打击。

“种下去的草莓死了很多,特别是大棚里的几亩巧克力(红颜)草莓品种,几乎全军覆没,种在露天的几亩普通草莓品种还好,要是都死了可能就没有坚持下去的信心了。”徐秦平对记者说,“第一年大棚种植的惨败,导致十二月到来年二月都没有草莓可采,到了三月份,露地的草莓才陆陆续续地上市,幸运的是收成价格都不错,这一年没有亏,除开投入的30万元,还赚了1万元,这一次的失败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不能太冲动。在第二年开始种草莓之前,我和几个种草莓的朋友一起去成都和浙江取经,了解草莓的品种特性,讨教种草莓的关键技术,经过四年多的种植摸索,经验不断累积,如今草莓种植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绿色生态种植赢得客户信任

为了控制品质,考虑到草莓不能淋雨,因为淋雨容易引发病害,果子也容易腐烂,徐秦平采取避雨设施栽培,草莓全部改为大棚种植。不过,在大棚建设上也走了不少弯路,最初建的是那种圆顶大棚,拱度较低,棚面较为平整,影响到了膜上水滴的流动性,使水滴不是顺膜流下而是直接滴落。滴水严重影响草莓生长,导致草莓品质和产量都降低,损失较大。后来到其他地方考察、学习,发现他们的大棚棚顶是尖的,积水可以顺着流下去,不易滴水。回去后,徐秦平立马对大棚结构进行改进,为了节约,在市场将所有配件配齐,拿回家自己组装,大棚滴水问题就得到了改善。

品种也是影响草莓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徐秦平重点引进巧克力草莓(红颜)、奶油草莓(章姬)、猕猴桃草莓(随珠)、天香草莓、白草莓等优质品种,以满足不同客户对口味、外观的偏好。

在栽培管理上,为了确保绝对的无公害,徐秦平从养蜂户那里租来蜜蜂,专门进行授粉,用油饼、羊粪、牛粪等发酵有机肥做底肥施用,用蚯蚓松土,采取黄色粘虫板、振频式杀虫灯等自然生物科技诱杀驱避害虫,几乎不用农药、化肥,从而确保了草莓的口感纯正,酸甜适中,个头饱满,色泽光鲜,草莓的生产完全符合绿色、无公害的要求。徐秦平将“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致富”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自2014年至今,拾里田间生态园凭借过硬的质量和纯绿色、无公害的诚实可靠信誉,深受往来客户的好评。“让客户能够吃到放心健康高品质的农产品,这是我们的心愿和责任,只有把园区的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了才能留住、吸引更多的客户前来体验。”徐秦平强调。

延展产业链,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草莓光是种出来了还不行,还得要卖出去才能有效益。草莓是一种比较娇嫩的水果,不耐储藏,水分多也不容易运送,采摘体验是消费最大的一块。而采摘体验草莓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出游活动,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因此在设置体验项目上,徐秦平优先考虑的是孩子,为此,铺设种植了一个面积足足3000平方米的绿色大草坪。草坪地势平坦,触感柔软,安全性高,小朋友可在上面自由玩耍,围成一圈玩丢手巾、放飞手工涂鸦的风筝、追逐五彩斑斓的泡泡......还设置了农耕区,有各种农事体验,打糍粑、磨豆浆等,寓教于乐,能够让小朋友们亲身体验这些食物是如何一步步制作而成的,让他们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懂得感恩。喜欢动手的小朋友还可以尝试制作陶艺,小小的手掌握着旋转的机器和爸爸妈妈一起留下独特的印记,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不失为一件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礼物。

徐秦平发现近年烤全羊在餐饮业异军突起,市场火爆,但多设置于室内。有了大草评,何不建几个蒙古包?让游客不用去蒙古也能体验一把别具风情的烤全羊。徐秦平请来专业的烤羊师傅,这个项目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刚烤熟的烤全羊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烧得通红的木炭滋滋作响,朋友们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回忆过去畅谈未来,走出蒙古包,抬头便是漫天繁星,散落在无边银河,这一刻,远离城市喧嚣,回归内心纯真。”从重庆来的游客李女士体验后愉快地告诉记者。
另外还开设了户外烧烤,游客可自带食材,也可就地取材,生态园内种有四季时令蔬菜,游客可自己动手采摘,河边洗净放上架烧烤,蘸油下料,新鲜的食材上一秒还在田间,下一秒就进入游客的舌尖。
看烦了水泥森林城市风光,吃伤了千篇一律的速食快餐,玩腻了家里所有的积木玩具,偶尔变一变视角,换一换口味,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来到拾里田间生态园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多年下来,拾里田间生态园坚持生产健康放心的农产品,不断丰富客户的体验需求,在生态园不单可以采摘草莓,还可以钓鱼,吃农家饭,烤全羊,有需要的还可以策划举办草坪婚礼。生态园陆续还种了一些桃树、樱桃、枇杷等,四季花果飘香,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的信任和亲睐。

生态园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带动了村民增收。当地村民在园区固定就业人数有30人,人平均年收入约为2万~4万元,临时工人每月有20~50人,人平均打工年收入为5000~10000元;在园区水果采摘旺季,附近村民在园区免费提供的场地销售自己种植及喂养出来的农副产品,人月平均增收500~1000元。园区内为当地村民提供休闲、散步、娱乐等场地,极大的丰富了农村村民的业余生活,精神状态得到很大的提升。
拾里田间生态园以草莓采摘体验为主,不断拓展“农旅”产业链,用乡村美食和农事体验留住了前来游玩的客人,打造以生态采摘、旅游观光为特色的休闲生态农业,有力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持续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