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下陷医案举隅
关于大气下陷和张锡纯的升陷汤,昨天简要的介绍了一下,那么今天我想结合着具体医案来给诸位细致的讲一下,这个方子具体怎么使用,讲三个有代表性的医案。这些医案是几年前写的,现在读起来语言上会晦涩一些。
大气下陷,上不能营养脑髓神窍
临床表现为头晕、胸闷、气短、咽干、乏力、思维迟钝、健忘,重则表现为呼吸困难、汗出肢冷、甚则昏厥,脉沉迟微弱。此为大气下陷,清阳津液不能随气上达,脑髓神经失养所致。
医案:刘某某,女,63岁,2015年5月15日初诊。自述2年来反复发作头晕、胸闷,稍活动则头晕胸闷加重,曾有晕厥史,伴短气、口干、疲乏无力,时有两目视野发黑,耳鸣较重,自述记忆力较前减弱,纳食可,睡眠差,二便调,舌质暗、苔薄白,脉细。
查体:血压95/55mmHg,心电图大致正常。中医辨证为大气下陷、气不升清,治宜益气补血升阳,方药仿益气聪明汤立方。
处方:人参15g,黄芪30g,白芍15g,野葛根30g,蔓荆子12g,升麻6g,黄柏9g,当归15g,熟地黄15g,川芎12g,石菖蒲12g,甘草6g。
患者服用上方6剂,头晕较前明显改善,自觉乏力等诸症减轻,血压上升至105/60mmHg,耳鸣失眠仍有,将白芍加量至30g,熟地黄加量至30g。继服6剂,患者诸症明显减轻,饮食增多。原方再服6剂,血压维持在ll0/70mmHg。后随访无明显不适。
按:此患者西医诊断为体质性低血压,临床尤多见于女性。多因禀赋不足,饮食不节,烦劳过度而发。
辨证属大气下陷,不能升清,同时阴血亏虚,不能上荣。故方中应用人参益气健脾,黄芪健脾升清,野葛根、升麻升益脾阳,白芍养血,蔓荆子清利头目,黄柏清虚热,甘草益气补中。
临床上我一般用当归、熟地黄等滋阴养血之品,使津血随气上行以营养脑髓诸窍;加石菖蒲等开窍化痰;川芎为血中气药,可助补气养阴之药直达病所,共奏补气养阴升阳之功。此外,临床上对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也有较好的疗效。
大气下陷,中不能司呼吸,心无所依附
临床表现为胸闷或胸痛,气短乏力,稍活动则加重,重则气短不足以息,或心慌,咽干而渴,烦躁,脉沉弱。此为大气下陷,心肺无所依附。
医案:王某,女,72岁,2016年4月5日初诊。患者冠心病病史10余年,平素不规律服用西药治疗。
近3个月来胸闷气短,稍动则加重,喜深吸气,心悸,心烦,偶有胸痛,平卧休息可缓解,口干,睡眠差,大便稍干,舌淡红、苔少,脉沉细。
查体:血压125/70mmHg,心电图轻度ST—T改变。证属大气下陷,宜举陷升阳,方选升陷汤加减。
方药:(炙)黄芪40g,白术12g,升麻6g,柴胡6g,党参30g,当归12g,(炒)酸枣仁30g,知母9g,桔梗9g,丹参30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甘草6g。
患者连服上方7剂,感气短减轻,呼吸较前通畅,睡眠好转,仍觉口干,舌质淡红、苔薄。原方加葛根30g,再予10剂后,患者自觉全身有力,活动后无不适,胸痛未作。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
按:此为冠心病患者,长期反复发作,久病耗气伤阳,气虚日久而发。故患者以气短、胸闷、心悸症状较突出。
方中以党参、黄芪益气;柴胡、升麻、桔梗升清,桔梗为药中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于胸,故用之为向导。
《灵枢·刺节真邪》说:“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说明了宗气不足,可以引起血脉凝滞的病变。
结合冠心病患者常常有血瘀的证候存在,故方中加重活血药的量,予当归、丹参活血通络;酸枣仁、知母、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安神;加白术、茯苓增加健脾益气之功。
全方益气升陷,通络安神,对于冠心病证属大气下陷患者疗效显著。临床对于呼吸系统疾病而现大气下陷者亦具有较好疗效。
大气下陷,不能保养下元,充盛脾胃
临床表现为气短,胸闷,神疲乏力,动则加剧,胃脘部不适,腹部坠胀感,纳差,小便频数或失禁,大便下坠感或泄泻,脉沉弱或沉迟。此为大气下陷至下焦,脾胃之气不升。
医案:赵某,女,50岁,2015年6月15日初诊。平素感气短乏力,劳累后加重,喜平卧,懒言,眠多,胃脘部胀满不适,食后加重,时有腹部坠胀感,口淡纳少,大便稀,舌淡、苔薄,脉细弱。
查体:血压100/65mmHg;胃肠X线钡餐示:胃下垂,慢性胃炎。辨证属脾胃不足,大气下陷,治宜补气健脾,升阳举陷。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药:(炙)黄芪30g,党参30g,升麻6g,柴胡6g,当归12g,(炒)白术15g,陈皮9g,川芎l0g,砂仁6g,豆蔻12g,焦三仙各12g,炙甘草6g。
患者连服上方7剂,自觉纳食增加,乏力减轻,胃脘部不胀,大便基本成形,面色较前红润。原方再服7剂,患者日常活动无不适。
按:患者胃疾多年,中气不足之象甚为明显,加之日久劳累耗气,体质更虚,此为脾胃气虚,大气下陷。
“大气”乃胸中之气,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而水谷之气源于脾胃,故脾胃中气的盛衰与大气下陷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大气”既包括心肺之气,亦包括脾胃之气。通过脾胃之气的升发,则元气充沛,人体始有生生之机。
若脾气不能升发而下陷,则可出现内脏下垂、腹胀、泄泻等症。其复杂多变的症状多责之于脾气虚极下陷。在临床论治中多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
脾虚患者常伴有湿邪存在,临床上酌情加用健脾祛湿之药,如白术、茯苓、半夏、苍术、砂仁、豆蔻等药,并酌加健脾消食之药以健脾开胃,往往收到较好疗效。
临床上常常用于治疗胃炎、胃下垂、脱肛、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对于妇科疾病而见大气下陷证者亦有较显著疗效。
大气下陷后,则失去正常的贯心脉、行呼吸之生理功能,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症状,只有使陷者复升,使下陷之大气复位,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即气虚在上者升而举之,气虚在中者升而固之,气虚在下者归而纳之。
个人临床针对此类患者辨治经验总结如下:① 大气乃上焦主气,其源于肾中先天之元气,靠肺吸人的自然界之清气以及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而后天之培养尤为重要。
如《灵枢·五味》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 ⋯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此言大气易虚与脾胃功能有非常重要关系。大气下陷患者无论气陷在上、中或下者皆有气短、乏力等气虚症状,但随部位不同,症状各有特点。
在上者以眩晕症状比较突出,在中者以胸闷胸痛症状较明显,而在下者以腹部症状较典型,如腹部坠胀感等。
② 大气下陷其根在大气不足,故补气为升阳之根。临床常重用补气药,如黄芪用量一般为30~60g,其善补气,亦能升气,“最善治胸中大气下陷”,使气充方能健运,气运则可升发。重者可加用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等补中益气药以增其补益之功。
③ 益气还需升提,故需应用升麻、柴胡、桔梗、葛根等升清药物。李东垣谓:“升麻柴胡能引脾胃中清气行于阳道及诸经,升发阴阳之气,以滋春气之和也。”
应用升麻、柴胡以“取其气之清,味之薄,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向导也”,此类药在方中的用量宜轻,量少力宏,轻而取胜,一般用量在6~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