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沟冰川之旅之磨西之夜

海螺沟冰川之旅之磨西之夜
文/橙子
       当我在磨西古镇把夜色里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马上有熟悉的朋友留言:又到磨西了?又去海螺沟了?
       是的,我是时隔十年再次去往磨西古镇,游览海螺沟冰川。
       游过之后,感觉海螺沟没多少改变,磨西古镇却变化极大。

磨西
       磨西古镇地属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因海螺沟而扬名海内外,海螺沟为蜀中最具知名度的景区之一,现为国家AAAAA级景区。镇政府所在地的“杉树村”是海螺沟入口处,南来北往的游客均需经此前去,但往往却交臂而过,未及细窥这个千年古镇的风情。
       磨西古镇历史悠久,历经沧桑,位于古“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线上。镇上现有两条主要街道,一是交通干道穿过的宽阔的仿古商业街,两旁尽是商店、客栈和饭馆;另一是原汁原味的古街,从那众多的明清古建筑中可以窥探出其久远的历史痕迹。
       磨西古镇是去往海螺沟的必经之地,是海螺沟景区的门户,是贡嘎雪山东坡旅游的后勤服务区。
       十年之前,我跟三位同事一起去旅行。我们参团去了海螺沟。那时,我们的工资还很低,难得出门旅行一趟,所以出门旅行的心情可以说是欢呼雀跃的。

       车过二郎山隧道的时候,旅行客车还停下来大家休息,路边的一块空地上,有很多当地土特产,大家下车方便以后,很多人都积极在买特产。很简陋的小摊上摆满了藏地药材,牦牛肉,干果,水果等。与内陆农贸市场的货品大相径庭,勾起了旅客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我记得在那里买了小篮子盛装的樱桃,在溪水里洗一洗,鲜艳欲滴,酸酸甜甜真的好滋味。我们几个同事还在二郎山隧道的路标石旁边合影留念。
       这次的出游是一二十同事四辆车一起自驾游。我还在计划过二郎山隧道的时候,再次下车去拍照,去买樱桃,它如今有一个洋气的名字叫做车厘子。可是,这次经过才发现,高速路的修通,二郎山隧道没有了停车区,看到二郎山隧道几个字在车前一闪而过,不免有点遗憾,不能下车拍照,也没有看见卖樱桃的当地人。不过,前方有更美的风景等着我们,于是,自己未曾说出来的一点小心思马上就消散了。
       在蒲江服务区吃过午饭,小憩片刻,下一个目的地就是泸定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相信是每个人都曾看过的经典,所以路过泸定桥,肯定要去走一走,体会一番。才五月初夏时光,太阳已经很晒人,温度有二十七度左右,白花花的太阳让人想躲进阴凉里,晒热的车内坐垫有些烫,出游的人有些心情烦躁了。
       到了泸定县,大渡河吹来凉爽的风。在树荫下休息的老人,还有穿着民族服饰的藏族人,都穿得不薄。抬头一看,青山巍峨,蓝天白云,美不胜收。大渡河边的仙人掌长得高大如同一棵大树,开出嫩黄的花朵去拥抱蓝天。迷人的高原蓝,我终于在现场感受到了。
       泸定桥大概是泸定县最热闹的所在,多少人要来这红色记忆地膜拜打卡。我们买票过桥的时候,还遇到了西南交大设计院的师生在泸定桥合影留念,标语写着“重走长征路,弘扬长征魂”。
       维修过的泸定桥摇晃程度更大了。我还是不敢一个人大胆地通过,紧紧抓住冬瓜的手臂,一起走完了泸定桥。记得上次过泸定桥,我们仨同事是老鹰捉小鸡似的一个抓住一个的衣服走过去的。返回时,正好有一队解放军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过桥,我赶紧挽住一位战士的胳膊过了桥。有那一身军装绿在身旁,快速的步伐,我没有觉得害怕就走过了桥。这次没有遇到解放军,有冬瓜在身边,我找到了安全感。
       当我希望站在桥上拍张照片的时候,我还是害怕,不敢走到更中间的地段去。很多人走起来好像没事人似的,真的佩服他们的胆量。不过,很多游客都要走在铁索中间的两块木板上,走在任意一边都觉得桥是倾斜的,两边的铁链只能抓手,并不能阻挡侧面漏下去。大渡河的风吹得头发飞扬,河水哗哗翻滚,一时似乎回到电影画面中,英勇的红军战士正冒着敌人的炮火,飞夺泸定桥。
      傍晚时分,到达磨西。突然发现,我们进入磨西的入口早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入口了。街口一个磨盘形的喷泉,像一个标志。周围的房屋全都是温暖色调的木头房子,三四层高,一溜儿排成了几条街,走近一看,原来都是精心设计的酒店门脸。不过那刷了木头原漆的装修风格,真的让人觉得这里就是一个藏在高原上的古色古香的磨西村落。
       我努力寻找十年前来住过的旅店,还有早餐买面包的糕点店,终于走了好几条街之后,我找到了那条古街。房子已经重新修葺一新,相同风格的外墙装饰,只有街口那家瓦房子还在,那家面包店还在。我走过去买了一瓶贡嘎山冰川矿泉水,店主是不是那时的店主,我的记忆库已无从调遣。一切都是陌生的了,路边卖青稞酒的店铺已经变成卖米线,卖面条,卖各色吃食的小吃店。十年前,街口停留的旅游大巴和摩托车早已经没了踪影,这个可以早晨起来看见“日照金山”的街口,已经建成了一个十字街口,往外延伸的街道,遮住了瞭望的视野。

       入住酒店,有停车场是首选。古色古香的门店后面,是非常现代化的旅店房间。房间宽大,床单洁白,卫浴干净,设施标准。站在走廊望出去,进山的峡谷里是羊肠小道似的进山公路,白色云雾在山巅升起。突然远处乌云压顶,跟越来越暗的青山相对接,回头看看街灯次第亮起,才知道我们已经身处遥远的磨西古镇。
       在本地人经营的饭店里吃到了极为符合川人口味的饭菜。凉拌核桃花,穿衣苦瓜条……那个个头瘦小的伙计端花生米出来,洒了一些在桌子上,觉得分量减少了,还端回去添了一次,很实诚。最经典的牦牛肉烩白萝卜,牛肉大块,吃得过瘾。跟勤快的女老板聊天,她说她也是汉族人,是本地人。我们看她脸上有一小块高原红,以为她是藏族人,她说在???才是藏族人聚集地。不过我看他们家的人,的确有藏族人的特点,面色黧黑,身材瘦高,脸部有高原红。也许不管是汉族人还是藏族人,住在这离天很近的地方,日照过强,风吹雨淋,都有这样的面色吧。

       饭后漫步磨西古镇。夜色璀璨,灯亮工程已经普及全国各地。磨西古镇的轮廓在灯光的描摹下,仿若一座黄金小镇,金黄耀眼;又像一个清晰的梦境,让人有点不知身在何处的晕眩感。连平时不爱拍照的人都拿出手机来,对着灯光下的古镇,一阵狂拍,留下这高原上的美丽夜色。同行的同事不断的让我指证,以前来过的地方还能找到吗?吃饭的地方是这里吗?住的旅馆是那里吗?而我看到今天金碧辉煌的磨西古镇,只觉得恍恍惚惚,那条简陋的小街影子已经模糊了。
       一条一条的老街走过去,卖泳装的店铺还在,已经开始卖温泉票了。增加了好几个灯光迷离的小酒馆,一眼看去华丽无比,有很多精心打造的独具匠心的门店装饰,非常前卫的音乐传出来,感觉这个高原小镇离大城市生活并不遥远。喜欢夜生活的人也能在这里买醉,感受生活里常常需要的一份颓废,借一种不同于严肃环境的氛围来放松。
       走进一家正在做糕点的小店,小吃的名字真的好好听,叫做“青稞布鲁”。我尝了一块,看味道就是青稞米花糖吧,很甜腻。问了价格也不贵,大家觉得可以买点儿作为地方特产品带回去。牛皮纸袋的包装非常朴实,简单的招牌,不故弄玄虚,不哗众取宠,比较适合我们这样的普通游客。我的印象里,走到一个地方,总要吃点什么平时吃不到的食物,或者买点什么自己那里没有的东西,才算到此一游,没有白跑路。
      
       终于又到了磨西会议旧址。在这个红色纪念地,大家感觉到一种肃穆,有人大声朗读墙上毛泽东的十六字令: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有一对老夫妻见我们有些字词认不出来,就在旁边帮我们读了出来。我们这一帮初中毕业考的师范生,文字功底果然还是有些薄弱。想起网络上有文章写到,以前的中师生,相当于现在的985、211高校生,不免有些汗颜。
       参观过天主教堂以及毛主席住过的地方,因为夜里没有开放,只有在外面粗略地参观一下,大家和毛主席塑像合影留念,感受伟人的气势。安静的小镇,让我们一帮外来游客掀起一点小小的喧嚣。
       旅游淡季,虽然每天也有一些游客但是够不上繁华热闹,看到金碧辉煌的再造古镇,像一个打扮好的美人,却有一种无人欣赏地落寞。这样的寂静古镇,是我们自驾游旅客喜欢的,却不是不远千里来这里开店淘金的经营者所乐意的。当然,看如今的规模,旅游旺季一定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作者简介:陈慧玉,笔名橙子、冰心茉莉,女,四川蓬安人。70后,教师。业余热爱散文、诗歌、小说写作。
(0)

相关推荐